再说崔纵到了金国,一面请和,一面又问徽钦二帝的情况。金人傲慢无礼,崔纵则大义凛然地质问,欲迎回二帝,居然激怒了金人,便把他置于穷荒之地,后来病死。洪皓到了绍兴十二年才回到杭州,这是后话。
且说吕颐浩送别张浚,本来准备护驾至武昌,却闻听金兵南来,遂改变主意,说是武昌路途遥远,粮饷难以为继,不如还留在东南一带。滕康、张守等大臣也都说,武昌有十害,决不可前往。高宗便还定杭州为都城,并升杭州为临安府,先授予李邴、滕康二人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为隆祐太后护驾往洪州。
却说时任东京留守的杜充,因粮食将尽,准备离职南行。时为统制官岳飞劝阻道:“中原土地,尺寸不能丢弃,你前脚走,此地恐怕就不归大宋所有了。他日再要夺回,即便劳师数十万,恐怕也难以得到了。”结果杜充不听,擅自离开东京,去到杭州。谁知高宗竟不责怪,还擢升他为枢密副使。后又换了几任东京留守,都是徒有虚名,没有作为。接下来,又派京东转运判官杜时亮和修武郎宋汝为二人,一同前去金都,请求缓兵。并且再次致书粘没喝,书中言语,几近告哀乞怜,毫无志节,令人作呕,目不忍睹。其书大略如下: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已。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
此书犹如痴人说梦。试想太祖赵匡胤下南唐时,后主李煜也曾数次乞求罢兵修和,太祖曾允否?不仅不允,还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那时高宗虽未出生,难道闻所未闻乎?胆略其莫如妇孺哉!
却说起居郎胡寅,见高宗这般猥琐胆怯,居然大胆上书,直陈高宗过失,并提出七条兴国之策,请高宗施行。七策如下:罢和议而修战略。(二)置行台以区别缓急之务。(三)务实效,去虚文。(四)大起天下之兵以图自强。(五)都荆、襄以定根本。(六)选宗室贤才以备任使。(七)存纪纲以立国体。
胡寅这一篇奏章,约有数千言,写得慷慨激昂,淋漓痛快,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而高宗却不以为然,吕颐浩也恨他切中要害,言辞激烈,竟将胡寅贬官外放,免得他再来多嘴。
正当此时,警报一日急似一日,几至风声鹤唳,步步惊心。高宗急招文武大臣,会议驾前。张浚与辛企宗请高宗经鄂、岳幸长沙。韩世忠道:“大宋已失去河北、山东等地,若再放弃江、淮,还有何处可以驻跸?”吕颐浩道:“观金军兵锋所指,专以皇上驻跸之地,为必争之地。因此宜且战且避。为了皇上安危,臣愿留在常州、润州一线死守!”高宗道:“朕左右不可无相。吕卿应随朕同行,江淮一带,托付于杜卿便了。”遂命杜充兼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即江宁。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驻守镇江。令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太平、池州,皆听杜充节制,自与吕颐浩启程向临安去了。
却说金兀术闻说高宗去了临安,便大修战船,置水师,准备从海上窥视浙江一带。一面又传檄降将刘豫,攻宋朝之南京应天府。刘豫原本是宋朝旧臣,曾任济南知府。金将挞懒,汉名完颜昌,从河北东路南下后,直扑济南,刘豫派其子刘麟出战,被金兵围住,幸亏郡倅张东引兵来援,将金兵打退,救了刘麟。挞懒招降刘豫,许以富贵,刘豫居然献城投降。挞懒遂命刘豫任东平知府,但因东平府有大盗宋江,刘豫不敢去,遂又改任兖州知府,儿子刘麟任济南知府,并将原宋金界河以南,全部划归刘豫管辖,刘豫大喜,欣然受之。
今接到金兀术檄文,便率兵进攻应天府,城破之后,应天知府凌唐佐被俘。凌唐佐假说降金,刘豫仍叫他守应天。凌唐佐想暗中收拾刘豫,便用蜡丸作书,令人送达临安,上奏高宗,请高宗派兵援助,不幸机密泄露,被刘豫捕杀,凌唐佐全家一起被害。
却说高宗得到凌唐佐蜡书,不去抚恤悼亡,反而还想借此讨好挞懒,要挞懒阻止刘豫南下。遂派直龙图阁张邵,往金营见挞懒。张邵到了潍州,与挞懒相遇。挞懒令张邵以礼拜谒,张邵毅然说道:“监军与我,同为南北使臣,彼此平等,岂能礼拜之理?况且用兵不论强弱,都要讲是非曲直。今贵国招降我国叛臣刘豫,抢占我国土地,还要屡屡加兵,谁为直,谁为曲,请监军思之!”张邵说得慷慨激昂,挞懒无以应答,但仍强横无礼,将张邵押送到密州,囚在祚山寨。
且说高宗闻知金兀术走海道欲攻浙江,遂诏令韩世忠率兵守圌山镇至福山口一线,又令兵部尚书周望为两浙、荆湖宣抚使,率兵守平江。后来又听说金兀术分两路入侵,一路从滁州、和州渡江南下,一路从蕲州、黄州入江西,而后夹击两浙。高宗恐怕隆祐太后在洪州受困,一面命刘光世移兵江州,一面叫韩世忠致书方腊,请他出兵宣州、歙州、饶州以西一线,阻击西线金兵。韩世忠接诏后,虽有难色,但因他曾见过方腊和圆觉大师,觉得颇有商量余地。便与妻子梁红玉计议道:“皇上要我去说方腊出兵,我觉得方腊和邓将军颇有春秋大义,不计前嫌,可以一去。这里兵马暂交你统领,如何?”梁红玉道:“将军尽管前去,我保此处万无一失。但将军要速去速回!”韩世忠道:“这却无须交代,我去青溪帮源峒多则半月,少则十天便回。”梁红玉点点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