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四十一年,是属于楚国的一年。
从四月楚军渡江以来,楚国积累已久的大势,就彻底爆发,开始席卷整个天下。
身为天下第一霸主的梁国,在楚国的攻击之下,一触即溃,短短数月间,就丢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国都大梁也一度被楚军围困,险些被一战亡国。
当初那个以一打三,独挑天下的中州霸主,在楚国面前,仿佛成了一个纸老虎,被人一捅就破。
这前后的反差,简直让人惊掉了下巴。
是梁国太弱了吗?
众人想想,似乎就在五年前,梁国才刚刚大破魏、赵、徐三国,兵威大震于诸国。
其威名之隆,甚至吓得郑国只是听闻梁国想对自己动手,还没等确定呢?
郑国就连忙跑去请来了楚国,出钱割地,想借此祸水东引,躲避梁国的威胁。
这样一个国家,你要说它弱小,可就是太侮辱被梁国击败过,以及吓破胆的各大霸国了。
所以,梁国,是绝对不弱的。
甚至,在九州之上,在楚国北伐之前,梁国,就是天下第一霸主。
靠着赫赫战功打出来的,九州各国公认的第一霸主。
也正是因此,当这个第一神话被楚国打破之后,这对于天下人心的震动,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
楚国,也由此引来了诸多麻烦。
……
这个冬天,陆渊是在东海郡过的。
经过半年征战,此郡已成了梁国前线各路行营中枢,无数兵马布置在这里汇聚分派,承担着心脏功能。
“赵国为了守住仅有的中州一郡,徐国被吓的增兵乐安,唐国趁势进攻了青平郡,这些我都能理解,毕竟是为了自保和占便宜。”
陆渊翻看着最近汇总的消息,心中生出些许怒气:“可是郑国也跟着来凑热闹,在阳夏边境加强了兵马,威胁我阳夏大营后路,这是想干什么?”
将手中关于郑国消息的奏折扔下,他心中对于郑国的不满,变得越发强烈。
郑国和楚国之间,原本是极为亲密的。
早在十几年前,两国就有外交往来,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之后,彼此更是沟通不断,商旅不休,官方民间的交流极为密切。
到了去年,郑国更是割让了阳夏一郡,换来了楚国对他的庇佑,两国关系已达到极巅。
可以也正是因为割让了阳夏郡,所以引得梁楚二国交手,爆发了今年这场令世人瞩目的战争。
然后,结果就让人尴尬了。
按照原本郑国的设想。
梁国是天下第一大国,楚国是天下第二大国,两国的国力和实力,都远远超过了其余各国一个档次。
这两国交手,短期内,是绝对分不出胜负来的。
虽然在阳夏郡这边,距离楚国本土遥远,楚军在此能够投射的力量和资源,都较为有限,是比不过梁军的。
可同样的梁国作为中州霸主,总共和六个霸国接壤,南疆又有海寇作乱,被太多太多的敌人牵扯了太多的精力。
这种情况下,梁国最终能够抽调出来,应对楚国阳夏郡的实力,是极其有限的。
一个无法投射太多,一个也无法全力以赴,那么胶东、阳夏的战争,注定就只能成为一场烂战。
楚梁二国,将因此不断投入兵力资源,陷入无休止的消耗之中。
而郑国,这可趁着两个大国对抗的机会,专心抵御北边的敌人,发展国中内政,慢慢积蓄实力,以应对未来更剧烈的冲击。
嗯。
从这个计划上来看,一切都很完美。
前提是楚梁二国,真能顺着郑国所想的那样,遵从预计发展下去。
可,天下人不是傻子,九州更是风云涌变,大势莫测。
楚国是来了,梁国也跟着来了,两国也确实因为阳夏郡打的火热。
在神武四十年的时候,一切确实如郑国所料,没有脱离他们的掌控。
可到了今年,到了神武四十一年,随着楚国的突然北伐,一切变了。
梁国被迅速击垮,东部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楚国所夺取。
剩下以大梁为核心的中部地区,也开始战火汹涌,楚梁二国在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整个中部地区变得烽火连天。
梁国的虚弱,一下子暴露在了所有人的眼中。
大家瞬间发现,原来这个天下第一霸主,此时竟如此的虚弱不堪,仿佛谁都能来踩上一脚。
于是群狼来了。
赵国出兵荥阳郡,想要趁机扩张自己在中州的领土。
不过却撞上了楚国主力行营,瞬间被打的头破血流。
不仅没讨到什么好处不说,反倒还被人追回了老巢,剩下的半个东郡,也被夺了一半。
要不是赵国见势不妙,直接放弃了自己的北疆防御,紧急从国中再抽掉了百万大军南下,加入这场战争。
不然赵国怕是要直接被赶回河北,将此前十数年在中州的开拓成果,全都给交了出去。
可即便如此,在东郡战场上,赵国也仅有一百二十万兵马。
而楚军的西路行营,在得了苍龙道协助后,已在今年夏秋两季,接连平定了荥阳、济阴二郡,顺利完成了原本的既定任务。
于是西路行营,除了在江夏、荥阳、济阴三郡,各留三十万兵马,一位先天镇守地方外,剩下额外的两百万兵马,就都投入到了东郡战事上。
以两百万人对一百二十万人,哪怕楚军之中有大量民夫掺杂,质量有着水分。
可数量堆上去后,实际实力,也已经不比赵军要差了。
更不用说,赵军那一百二十万大军中,实际上也有大量民夫和新兵掺杂,和楚国这边本就是半斤八两。
和先天战力方面的差距,两国就更大了。
西路行营得了苍龙道七位先天的加盟,先天宗师的人数直接达到二十七位,哪怕留了三人在行营辖地镇守。
可以还有二十四人,能投入到东郡前线上。
反倒赵国这边。
经过历年战争消耗下来,赵国的先天宗师数量,仅剩下了二十一人。
而先前在荥阳郡和楚军交战,赵军惨败,领军的几位先天宗师受到了楚军先天的围攻,当场就陨落一人。
赵国内部,在河北之地,也要留下最少六位先天,用以镇守北疆和腹地。
所以最后能用到东郡前线的先天宗师,也就只有区区十四人了。
以二十四人对十四人,楚国这边还有大量陆渊分身,这种相当于先天第二境的高手在。
这巨大的悬殊与差距,两边打起来后,赵军的劣势有多大,简直就不用说了。
在经过初期交手,瞬间有三人被重伤后。
赵国这边,就再也不敢和楚军浪战,进行正面交手了。
为了抵抗楚国咄咄逼人的入侵态势,昭君甚至被逼的全面采取了守势。
以东郡几个重城为核心,把全部兵马分为三份,保证每个城里都能聚集三四十万兵马,四五位先天。
以重兵坚城,来抵御楚国的进攻。
不得不说,面对这种乌龟壳战术,楚军还确实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黄林领着西路行营,试着打了一阵,结果除了损兵十余万之外,甚至连赵军在东郡的三大重城的外围防线都没打破,可见其防御之强。
见此情形,黄林也没继续强攻,开始转为了围困,或者深沟高垒,巩固已经占据的东郡地盘,和赵军开始了对峙。
赵国到底是一州霸国,为九州有数的霸主。
这样一个强敌,想要仅靠西路行营一己之力,就将之打败压服,终究还是勉强了些。
想要对付这种霸国,还得依靠整个楚国的力量才行。
而且楚国一开始的打算,也没有对付赵国的计划,赵国的地盘本就不在目标之内。
此时能顺势夺走赵国的一半东郡,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现在拿不下剩下的一半,也算不上什么失望,就当积累经验了。
总之,梁国周边,想要跟着落井下石的赵国,最终下场,算是凄凉。
不过相比于赵国的惨状。
其他和楚军并没有直接接壤接触的饿狼,在这次梁国落魄的浪潮中,却是收获颇大。
徐国在增兵了乐安郡,将此郡守军人数,提高到了六十万后。
转头一看,乐安郡旁边的东平郡,原本应有的三十万边军,此时经过几番抽调,人数已经降低到了不足五万的程度。
以五万兵马守一郡,放在处于后方,远离战争的腹心之地,这没什么,足以维持地方安稳了。
可如果放在和他国接壤的边境,这个那么在如今战争愈演愈烈,战事规模越来越大的大争之世,便显得极不合情,简直跟不设防没两样。
在徐国眼中,现在的东平郡,就像一个自己主动脱了纱衣,敞开了怀抱,朝着自己抛媚眼的娇羞少女。
可谓风光无限,诱人无比。
你说说,面对这种诱惑,自己上还是不上?
徐国是上了的。
都没费太大力,只是从国内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朝着东平郡浩浩荡荡的开了过去。
沿途都没受到太多抵抗,就顺利拿下了此郡。
郡中的梁军,就像是早有预料一样。
见到徐国大军开来,自己就主动撤退了,带着最后的五万兵马,退往了大梁方向。
以这种和平交接的方式,徐国就轻松夺下了自己在中州地区的第二郡,堪称这场战争中,除楚国外的第二大赢家。
不过在夺下了东平郡后,徐国就没有继续再向南开拓。
虽然在他掌控的东平郡、乐安郡之南,还有山阳郡、胶西郡等地,兵马防御同样空虚。
徐国若是想打的话,并非没有机会拿下。
可如今,梁国在青州的局势着实不妙。
面对楚国的进攻,虽然梁国凭借着大梁坚城,以及大梁城为核心的一系列防线,顺利的挡下了楚国的第一波攻势,算是勉强将自己的政权维持了下来。
可楚国今年的表现,实在太过亮眼和吓人。
谁也不知道,等今年冬天过去,明年开春之后,楚国发动第二次进攻,梁国还能不能撑过去?
而梁国要是撑不过去,徐国此时南下夺了再多地盘,除了进一步分薄自己本就不多的兵力,给楚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外。
剩下实在看不到任何好处。
反倒是守着如今已经拿下的东平、乐安二郡,对于徐国来说,还有不小机会能够保住。
因为这两郡,就紧挨着徐国本土。
这片地盘受到进攻,如果国内就能迅速调集兵马物资,赶来支援。
在自己家门口和人打一场防守战,徐国还是有不小信心的。
没看到赵国都那么惨了,被楚国在荥阳打的主力尽失,可最后楚国两百万大军杀进东郡,不也没能将这块地盘从赵国手中给夺走吗?
有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徐国自问,守住东平、乐安二郡,自己还是有不小信心的。
所以出于这个考虑,在夺了东平郡后,徐国就没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了。
甚至在见到梁国,如此配合的交出了东平郡,徐国心中满意之余,还主动找到了两国,询问是否需要自己这边提供一些钱粮物资,帮助他们抵抗楚国的入侵。
嗯,就是帮助。
面对楚国这个骤然崛起的庞然大物,九州各国也不是傻子。
他们都清楚,梁国要是倒下了,那么吞并了梁国的楚国,就真正的和各国拉开了差距,从此大家再也不是同一个段位的选手了。
楚国吞并了梁国,也就真正有了一国单挑天下的实力。
因此,梁国绝对不能灭,青州绝对不能全都让给楚国。
只拿下一个东平郡,然后剩下的梁国地盘,继续留给梁国,让他以此为根基,和楚国周旋下去。
这样,梁国就成了其他各国的屏障,一个阻挡楚国的屏障。
在徐国心中,便就是这样想的。
对于楚国的扶持,也是这样做的。
没得说。
对于这送上门来的帮助,哪怕心中对于徐国的趁火打劫,恨得牙痒痒。
可国家危亡在此一刻,梁国上下就算再是愤恨,面对徐国送来的橄榄枝,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最终只能陪着笑脸,千恩万谢地将这些帮助收下。
然后拿着徐国送的物资,在后方招兵买马,跟楚国在大梁前线时刻下去了。
梁国人的鲜血,此时就已事实上,成了各国的血肉城墙。
一道抵挡楚国的城墙。
徐国在梁国身上,收获满满。
跟梁国有着接壤的唐国,这次收获也不差。
在收到楚国大展雄威,梁国一败涂地的消息后。
位于东北荆州的唐国,心中震惊之余,也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自己扩张的机会。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唐国在中州的扩张,其实并不算差了。
从十几年前,郑国分裂后,梁国便抓到了机会,不断渗透入侵北郑,最终经过一系列战争外交手段,成功夺取了北郑在豫州的两郡之地,取得了自己在中州的入场门票。
照这种态势下去,在荆州被寒潮彻底吞没之前,唐国在豫州的扩张,最终或许能在更近一步,达到占据三四郡的程度。
能在未来的中州,占据三四郡的地盘,这种成就,传出去已经足够让魏赵徐等国,羡慕的质壁分离了。
可唐国对于这种成果,说实在的,并不怎么满意。
三四郡的地盘,或许能让他在未来的中州,维持一个大国地位。
可一个大国就够了吗?
看看隔壁的梁国,在青州占据十四郡,几乎独占一州之地。
这等体量,那才叫霸主。
相比之下,一个三四郡的唐国,也就是二流小国罢了。
更让人绝望的是,唐国还和梁国接壤。
跟一个体量是自己四五倍的大国接壤,这让人想想,就是个绝望的事情。
梁国如果有想法,那么唐国仅靠自己,根本没有丝毫抵抗之力。
而如果说联手其他各国,一起抵御梁国入侵?
看看这些年来,九州之地,发生的那一场场合纵连横,最终什么结局就知道了。
人心不齐的情况下,哪怕各方联合起来,也往往不是团结为一个整体的大国对手。
前有南北二郑与晋国互相联合,抵抗唐许入侵,最终接连丧失领土,内部还爆发了战乱矛盾。
近有魏赵徐三国联军,被梁国大败于长垣,三国主力为之尽散。
这一个个例子下来,带来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
所以作为亲身参与了这些事情的一员,唐国深刻知晓,各方联合对敌,究竟有多么的不靠谱。
因此与其期望,日后各方精诚合作,还不如趁着此时尽力提升自己实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面对未来任何乱局。
因此相比于徐国拿了梁国一郡之后,就见好就收,并没有继续贪心,而是转为扶持梁国。
唐国在同样见到机会后,不仅出兵八十万,直接夺了梁国东北的青平郡。
后面更是还不满足。
在留了十万大军镇守青平郡后,剩下七十万大军,开始兵分二路,分别进攻两国腹心的胶西、东来二郡。
想要趁着梁国内部空虚的机会,尽可能的开疆拓土,捞足好处。
在这场饕餮盛宴中,唐国可谓张开了血盆大口,想要在此每餐一顿。
然后,他就被教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