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与傅友德一样也是早年属于常遇春的部下因“临战勇敢所向多捷”所以常遇春数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蓝玉后来自“管军镇抚”积功升为“大都督府柬事”。
洪武四年蓝玉跟从傅友德进攻四川洪武五年跟从大将军徐达征讨北元再从沐英收服吐番由于屡立战功明洪武十二年蓝玉获封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蓝玉以征南左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傅友德进攻云南。
众人率三十万大军自京城一路征伐血战数月终至云南。
而九月发兵到得云南却已是数九寒冬了此时的滇东气温虽不是那么寒冷却也是连日浓雾横遮江面看不清形势。
再加上连日行军人困马疲不适合立即投入战斗傅友德与众将商量之后于是下令大军原地修整再待号令先熟悉熟悉地理环境再说。
云南称滇东与广西和贵州比邻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西北与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州大陆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但由于盆地、河谷、丘陵低山,中山高原相间分布各类地貌之间条件差异很大类型多样复杂。
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经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
云南省山河壮丽自然风光古朴优美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莽的原始森林险峻深幽的峡谷奔腾的江河宁静清新的高原湖泊喀斯特岩溶地貌形成的石林、溶洞奇观,使云南成为中国自然风光的缩影。
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
前三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元封二年,汉武帝开西南夷,滇王降,以其国置益州郡,属益州部。
东汉增置永昌郡,亦属益州部。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
蜀汉建兴二年,分益州,置交州,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又增置兴古郡、云南郡。
置总督于建宁总摄之,遥领交州刺史。
二二五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
晋朝泰始七年,改置宁州,太康三年,复省入益州,置南夷校尉。
*二年,复置宁州,东晋咸和八年,李雄派李寿率兵攻占南中,李寿被封为“建宁王”,爨琛为交州刺史。
咸康四年,分置安州,咸康五年,爨琛降晋,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从此彝族豪族爨氏统治云南四百年。
南北朝,梁大同年,改置南宁诸州,承圣末年,云南没于群蛮。
隋开皇十七年,复开南中,仍置南宁州,领羁縻数十州,后又领于益州都督府。
唐朝武德四年,置姚州管羁縻州三十二,贞观六年,于戎州置都督府,督南中一十七州。
开元二十六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赐名“归义”,封为云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
天宝元年,置戎州督羁縻三十六州,天宝九年,南诏占领云南全境,称臣吐蕃,僭国号曰大蒙。
贞元四年,吐蕃册封日东王,五年,复归唐,十年,请改国号南诏,太和三年,复叛唐。
大中十三年,僭称帝国,号大礼,光化四年,郑买嗣夺位,自立为王,改国号大长和。
后唐天成三年,白族杨干贞夺位,自立为王,国号大天兴,次年,改国号大义宁。
后晋天福二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
疆域包括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等地区,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一二五三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大理国,正式建立云南行省。
色目人赛典赤·赡思丁任平章政事,省会中庆路,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
在云南开发重要的铜矿和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直到清朝,云南是中国白银的主要产区,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今天的云南回族和蒙古族。
因为云南自古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更是铜银的储藏之地所以朱元璋刚一立国便计划着夺取云南这块风水宝地。
为保此役万无一失他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得力干将,百战百胜的傅友德作为主帅远征云南而傅友德大军的第一仗就选在了滇东曲靖的白石江边。
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是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城市。
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与省会昆明接壤,南连文山、红河,北与昭通、贵州毕节相连,是云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陆路通道。
下辖二区二市五县,分别是:麒麟区、沾益区、宣威市、罗平市、富源县、会泽县、马龙县、师宗县、陆良县。这里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来这里可领略到彝、壮、苗、瑶等各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秦汉“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
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在曲靖会盟设建宁郡。
西晋王朝设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之后五百年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可寻。
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
公元前二八零年,楚将庄蹻率兵入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
公元前二二五年,秦始皇派常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公元前一零九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公元二二五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
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
西晋泰始六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
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并州。
北周时期,仍授爨氏为宁州刺史。
但因北魏已设置宁州于彭元,为区别南中宁州,则将彭元的宁州改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改称为南宁州,南宁一词开始在云南曲靖的历史中使用。
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了三十八年的隋王朝,在味县设置南宁州总管府,后以“平叛”为由,在南中发动了两次大规模军事征讨,不仅彻底摧毁了整个南宁州的经济社会,也重创了汉代建起来的味县城。
唐王朝建立后,高祖在全国范围内置州废郡,承隋制设南宁州。
贞观八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
开元五年又复名南宁州都督府。
管南宁、恭、协、昆、盘,尹、曾、姚、西濮、西宗,西宁,豫,西利,南云,磨,南笼等十六州。
首任都督韦仁寿率军民在今曲靖老城以北二十里,筑成后世闻名的石城,武德八年,自益州移都督于今治。
唐天宝年间,民族矛盾激化,唐王朝与南诏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天宝十三年第三次天宝战争结束,唐朝损兵二十万,南宁全境尽归南诏,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转移到洱海地区,正式结束了曲靖长达五百三十年南中首府的地位。
南诏及后来的大理国均在石城设石城郡,大理国明政三年大理国与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云南世居的两大民族——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奏响了民族大团结的乐章。
忽必烈率蒙古铁骑渡过金沙江,进军云南。
三个月后,大理投降,两年后云南全境归属蒙元。
又是一个五百年的轮回,云南的统治中心由洱海移到滇池地区。
元朝先后在石城设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后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
元至元十三年,再改中路总管府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
这年,三十万明朝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的统率下,在石城周围与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十万蒙古残余势力展开了殊死搏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石城之战,也称白石江战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