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之千古名篇赏析
1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
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
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
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
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
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
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
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
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
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
;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
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
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
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
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
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
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
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
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兰亭序简介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
,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5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
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
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
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
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
,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
《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
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
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
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
要知道,兰亭之会也就一帮东晋名流嬉皮士的PARTY,《兰亭序》大叹生死无常,意境超脱,哪里
会稀罕儿女情长之事……
-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
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
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
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
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
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
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
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
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
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
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
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
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
《前赤壁赋》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其间,他纵情
山水,两赋赤壁。世人称夏历七月十六所作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所作为《后赤壁赋》,是为一时
名篇,千古力作。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
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
的管制生活。108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
闷的心情。“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
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作品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
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
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听任小船漂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
顷江面之上。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
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
,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
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
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
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
,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
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
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
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
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
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
,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
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
,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
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
(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
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达观的人生境界
历来称《前赤壁赋》有《庄》《骚》文法,所谓潇洒神奇,出尘绝俗,此论固然不错。但是,文
章留名千古,岁月遗芳,不仅仅是苏轼的文笔,还有他文章中深含的思想和哲理。《前赤壁赋》体现了
作者什么思想和哲理呢?
有人认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短暂,是文章的主要思想。甚至有人还
会说,苏轼不过是在此文中主张“及时行乐”而已。我们认为此论有误。苏轼诗文浩繁,但是,象《前
赤壁赋》这样充满思想、深含理趣的作品,应该说亦不算多。《前赤壁赋》以“风”“月”为主景,则
文章思想和哲理亦包含在“风”“月”之中。我们知道,宋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
年初秋,他与朋友驾舟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苏轼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上受挫、生活上落魄
,使他陷入苦闷与迷惘,这对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是很自然的。但是,月夜美景和大江泛
舟给他带来了舒畅心情,酒酣耳熟后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使他从水的流逝、月的盈虚中领悟到物的
变与不变。“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虚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水在流逝,月有盈虚,是变;但
是前浪虽去,后浪再来,流水仍在,月也始终没有盈亏,这又是不变,也没有变。而随着水与月的长存
无穷,每个曾经伴着长江与明月的生命也一样都会长存,都属无穷。这就是所谓的“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读文至此,我们难道不觉得文章的意蕴是积极的,揭示的人生境界是达观的么?
虽然,文章中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但这对一个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已
近垂老之人来说,是共有的悲哀,也是世俗的悲哀。从这一点再去看“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就可以理解了。那可不是“及时行乐”啊,虽绝无惊世豪
情,却乃寻常生活。谐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熔社会、人生、自然于一炉,俯察人与宇宙,充满人
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叹,凡此种种,皆为《前赤壁赋》使人们历久弥新爱读之原因,文章千古不绝之
魅力。
江城子①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②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
苏轼,10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
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
;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他是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
、文皆独步一时。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于传统的花间词风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词境,
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所革新
【注释】
①又名《江神子》。双调,七十字,平韵。②乙卯:熙宁八年(1075)。
这首词,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侍翁姑恭谨,对词人温柔贤惠,恩爱情
深。可惜恩爱夫妻不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年轻殂谢了。东坡失去了这样一位爱侣,心中的沉痛、
精神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了爱妻王
氏,于是便写下上面的这首词作。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题记也明确写明了做梦的日子,故可以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
假托。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
感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三句,单刀直入,概括性极强,感人至深。如果是活着
分手,即使山遥水阔,世事茫茫,总有重新晤面的希望和机会;而今,却是隔着生死的界线,死者对人
间世事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对逝者呢,不也是同样的吗?!恩爱夫妻,撤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
十年。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啊!可是为什么又要加上“不思量”呢?这并不矛盾,
相反是加得好,因为真实!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
;到密州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润之(王弗堂
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老是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悬念,
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
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止。如是乎有梦,是真实而又自然。想到爱侣的死,感慨万千。远隔千里,
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沉痛。如果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
的痴语、情语,所以觉得格外感动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的
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年东坡才四十岁,就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
别人世已经十年之久了,却要“纵使相逢”,要爱侣起死回生,这是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也是悲
痛的,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又更加深了一层。
对“记梦”来说,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飘泊在外,雪泥鸿爪,凭借梦幻的翅膀忽然回到了时
在念中的故乡。故乡,与爱侣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小室的窗前,亲切而又熟悉,她呢,容貌情态,
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夫妻相见了,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之态,而是“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无言”。包括了万语千言,表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之感。如果彼此申诉各
自的别后种种,相忆相怜,哪将又从何说起啊?!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
再存在了。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境也令人感到无限的凄凉!
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明月夜,短松岗”,多么凄清幽独的环境啊!作者料想长眠
于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里,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也该会是柔肠寸断吧?!
-
4
一剪梅
刘基(刘伯温)
征雁来时木叶红,
淡淡秋光,冷冷西风。
江南江北短长亭,渐草低迷,落照山中。
-
浮世生涯一转空,
今日韶颜,明日衷(衰)翁,
万丁难挽(逝)川回,
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天高云淡,风冷气清。漫山的野果天下都到了收成的季节,本该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是秋收之后
辉煌也就过去了,只剩下片片的落叶、枯枝,金秋过后,死气沉沉的冬天也就来了,鸟尽弓就应该藏起
来了。
刘伯温站在山上许久,若有所思。不知觉已到了深秋时分,雁阵惊寒、落木萧萧、淡淡的秋光、冷
冷的西风。想当年出山辅佐朱元璋打天下,出生入死历尽苦辛,今日竟**臣陷害,太祖怀疑嫌弃,与
太祖共患难却不可同富贵,心中甚是抑郁。于是归隐于这远离红尘的雁荡山。
此刻雁荡山上甚是宁静安详,登峰远望万里江山,天地是那么的广阔、博大、宽厚,数不尽的往事
如云烟过眼,而江南江北的短长亭却青山依旧。清风拂过漫山的花草,渐高渐低,凄凄迷迷;夕阳黄昏
阳光是那么柔美,缓缓地落照于山中。烽火硝烟,是是非非红尘事如今已不重要。寄吾情志,唯山与水
。曾经笑过、哭过、爱过、恨过、骂过(著作寓言),曾经苦苦追寻的东西,得到的东西竟然是不属于
自己的,这,这太可笑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
人生只不过如浮云片片,转瞬即逝不留下一点痕迹。今日还是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的少年;明日已
是白发苍苍,年老力衰的老人了。人的日子像影儿一样过去,对生命意犹未尽却不知要到哪里去了。人
生好像并没有家并没有故乡,像云一样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去。瞬间这些曾叱咤风云、呼风唤雨,或无
恶不作人尽皆知的、或好人或坏人他们去了哪里呢?这地土好像已经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呼号(叶利钦走
了,帕瓦罗蒂也走了,迈克尔杰克逊也走了,我真的好厌倦这个世界,但是我该什么时候走呢???我
该什么时候走呢???),他们也不能再回来了,而那遗留的废墟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遗留的疤痕。但
是他们为什么去了又来呢???为什么来了又去呢???
人生只能一直走下去,好像并没有回头路并没有家,像匆匆过客,瞬间这地却不认得他们了,他们
也不能回去了。恩怨是非对错我们曾经苦苦计较,爱恨情仇我们曾经苦苦追求。可转瞬之间恩怨是非对
错,爱恨情仇,他们的爱,他们的恨都随他们进了地土,瞬间他们就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他们也不能再
留在这地土了,可是为什么他们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呢???蒙着耳朵,哪里哪天不再听到在呼号的人
;蒙着眼睛,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留在地壳头上。今日是,明日已非。世间上不知道有什么
是永恒的东西,一切都会改变,又何必计较那么多呢?!?世间真的有什么值得留恋吗???到底在哪
里才有永恒呢???在哪里呢???
-
5
滕王阁序
作者: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
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
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
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
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
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
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
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
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
,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懿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
,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
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背景资料】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是公元65年,唐高祖李渊第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贞观十三年(公元69年)六月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后迁洪洲(南昌)任都督,据说唯一的建树
就是在公元65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8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1985年,高达
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
滕王阁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名扬四海,序因阁流芳百世,南
昌古城也因此平添不少文采风流。
继王勃之后,唐代王绪写《滕王阁赋》,王仲舒写《滕王阁记》,史书称之为“三王记滕阁”佳话
。文学家韩愈也撰文述“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有“江西第一楼
”之誉。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犒赏诸臣,赋诗填
词,观看灯火。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携文武官员欢宴于滕王阁,共庆重阳登
高佳节。此时,王勃因赴交趾省亲探父,乘船路过马当(今彭泽县)遇阻,中原水神以风相助,日行七
百里到达南昌,适逢阎都督九九重阳为滕王阁重修竣工盛宴而被邀入席。
酒兴正酣,阎都督请各位嘉宾行文赋诗以纪欢宴之盛况,其实阎公是想让略具诗名的女婿孟学士好
好展露一手,孟学士也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当众吟咏,因此在座诸公均再三谦让。
至王勃之末座时,王勃不谙此道,踌躇应允,令得满座愕然。
王勃行文习惯小酌,然后蒙头少睡,起来后挥毫而就,这是王勃“打腹稿”的方式。逢此盛宴,小
寐难成,王勃于是端坐书案,神情凝注,手拈墨碇缓慢磨墨,借机酝酿才思。
阎都督和众宾客看王勃不紧不慢,于是登阁赏景,吩咐小吏随时通报。
很长时间,小吏来报第一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听觉老生常谈,实乃平淡无奇;小吏
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都督默不言语;及至小吏来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遂拍手称赞天才之笔,急令众文武返滕王阁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此次盛宴,也因此段佳话而名垂文史。
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序后第二年,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逝。
【层峦耸翠、青雀黄龙等句】极尽缤纷色彩。
【寒潭清、烟光凝之句】水光山色凝重,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参考译文】
滕王阁地处昔日的南昌郡,现在属于洪州都督府。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地理位置连接着湖南
衡山和江西庐山。三江为襟,五湖为带,胸怀楚国而指引吴越。物华天宝,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斗星域;
人杰地灵,徐孺客座陈蕃榻下。洪州城雄伟地排列在雾里,才人志士川流不息。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
要塞,贤主宾朋均为东南地区的俊才。德高望重的都督阎公远道而来坐镇洪州,宇文作为新州的典范,
赴任途中在此勒马暂留。十日休假的日子里好友云集,高朋不远千里来聚。词坛泰斗孟学士行文如龙腾
凤舞,王将军的武库里名剑熠熠生辉。家父在做县令,小生探亲途中刚好路过这个名胜之地;虽年幼无
知,却有幸参加了这个盛大的宴会。
正值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寒潭清澈,淡淡的云烟凝聚,重重的暮霭泛着紫光。在高高的山
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里遍访风景。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层层的楼
台耸立在青翠的山峰,仿佛要直冲云霄;凌空的飞檐闪溢着红色的光辉,仿佛要直插大地。白鹤野鸭尽
情地畅游在萦回的小岛,洒满兰桂花香的宫殿错落有致的起伏在山峦。打开绣花的阁门,俯视雕梁画栋
的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江河湖泊蜿蜒曲折令人惊奇。满眼楼宇巷陌,尽是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舸舰泊满渡口,全为绘有青雀黄龙的大船。暴雨初歇,彩虹方消,空气清朗,阳光和煦。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返航的渔舟里传来优美的渔歌,回响在整个彭蠡湖畔;南归的雁群在寒风里发
出的呼唤,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敞开心怀俯望,飘逸的兴致激荡。笙箫吹起清风阵阵,轻歌曼舞让流动的白云也为此驻足。正如睢
园竹林的聚会,杯中豪气直比彭泽县令陶渊明;正如邺水咏莲,诗中风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声乐美
食、文采风流俱备,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尽收。极目远眺,尽情欢娱。
苍天远,大地辽,感宇宙之无穷无尽。欢乐尽,伤心来,兴衰皆有命。回望夕阳下的长安,指点吴
会于云海间。大地有穷尽,而南海深不可测,擎天之柱不可攀,北斗星辰何其遥远。关山难越,谁来痛
惜失意人?萍水相逢,均为异乡漂泊客。满怀的抱负,王宫何时能见?皇帝的召见,又是何年?
唉!时运不济,命里多磨难。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贾谊屈尊于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
王;梁鸿逃匿在海湾,又岂是缺乏政治昌明的年代?不过都是君子安于贫困,豁达之人知道自己的命运
罢了。年纪越老志气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时改变初衷?处境越是清贫情操更加坚定,决不会放弃自己
的凌云壮志。喝了贪泉的水,心境清爽,哪怕身处干涸的车辙,胸怀依然开朗。北海虽遥,乘风可达;
早晨过去了,珍惜黄昏仍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存高洁,可惜空怀一腔报国之心;阮籍为人不羁,怎么能
仿效他车至绝路后的哭泣!
我王勃一介卑微书生,虽然同终军一样年方二十,却请缨杀敌无门;空有投笔从戎和宗懿那“乘长
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而今抛却一生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
,但也还能作为孟母的贤德邻舍。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教诲;今天早晨有幸踏上龙门,拜会各位。
得不到杨益的引荐,凌云壮志空叹息;倘若幸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何惭愧?
唉!名胜不能常存,盛宴难以再逢。兰亭旧址已为古,石崇梓泽也成墟。承蒙今日盛宴,临别作此
序文;登高作赋之雅兴,就指望诸公了。冒昧尽我微薄心意,作此短言。我已写成四韵八句,各位分别
按韵赋诗。请诸位各展潘岳、江淹才华,尽舒华彩丽章!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虹霄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穷睇眄
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回,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呜呼!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孟尝高
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
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76年往交趾(今越南北部)探望父亲,渡海时落水,受惊而死,因文采出众
被龙王爷招了当女婿,年仅6岁。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乡之客。”“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
寒,声断衡阳之浦。”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今夜月朗星稀,坐看人生起落,世事难料,变幻无常,=小虫@在楼=,
千年一叹: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浊酒一杯,喜相逢!天一方,水中央,天地两苍茫,泪眼无数
,伤离别!明月夜,短松岗,雪飘落,冷月罩荒城!千古英雄泪,流不尽,儿女情长;江南江北短长亭
,道不尽,圆缺,阴晴;春风秋雨声声调,诉不尽,悲欢,离合!人生如梦,起落,无常!人生漫漫路
长长,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心有千千语,欲说无可说;心有千千结,欲解无可解,缠缠绕绕,纷
纷扰扰,苦恼苦恼;生煎熬,死煎熬,生死两煎熬。泪如雨雪飘零,深秋朗月星稀,最断肠!最断肠!
----
西风冷,寒夜长,雨侵袭,生死两茫茫!兰亭已矣,梓泽丘虚,物是,人非;镜花水月,聚聚
散散,浮云浮萍,浮生,若梦!水月镜花,真真假假,江山江水,江湖,如画!纠纠缠缠,人世人间,
人生几何?看风云过尽,人生起落,天地有情!岳阳楼,滕王阁,越千年,人去,楼空!槛外长江空自
流!空自流!千年长叹,叹不尽,岁月,沧桑!世事,无常!生死别离,阴阳相隔,苦惆怅,苦惆怅!
长歌当哭泪断肠,泪断肠!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泪千行!
007年9月5日丙辰中秋
【姬四弦-雷凌云】(未完待续)
zw443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