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安猜测出李三台的真实身份的时候,他悚然一惊,想不到弟弟竟然跟李治是同学。
是的,他一定就是李治,首先他和李世民长得如此相像,那一定是个皇子,而李治恰好就是这个年龄。
如果不是李治的话,干嘛要叫李三台呢?李安感觉到,命运真是特别的奇特。
不过既然李三台还愿意隐藏身份,不愿意公开出来,所以李安自然也不会揭发,他相信到了一定时期,李三台会公布事情的真相,所以这件事情他也不打算跟自己的弟弟说。
已经接近腊月二十了,所以现在整个明月县的人们都沉浸在欢度新年的气氛当中。
最快乐的当然是那些流民们,那些流民,因为今年有了一定的收入,并且最近几天李安又给他们发了一些年终奖,所以他们就到县城当中去得瑟。
关于在长安的分店当中,高小二也迫不及待的想回家而去,王峰也迫不及待的想回李家村看到那些流民老乡们,可是这里的生意越快过年就越忙碌了。
高校二最终仍然忍痛决定还是到腊月二十七再行动吧,腊月二十七关门,那么在腊月二十九就可以回到明月县了,腊月三十就可以欢天喜地的和老乡在家里过年了。
总之,随着年关的临近,越来越美好的气氛出现了,这期间又下了一场雪,这雪下的很大,可是晴得也快,而天气也渐渐开始回春。
然而在这举国欢庆春节前夕的时刻,却有一些人开始躁动不安,那自然就是李承乾等人。
李世民和李安从大河县离开以后,再过七天就是李承乾准备造反的日子,而就在这七天当中,李承乾已经做好了准备。
李世民自始至终不愿意离儿子造反,所以这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还是长孙无忌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要在全国发布一个通告谴责这样的行为。
通告的内容就是让李承乾放弃这场谋反的行动,当长孙无忌提出这个事情的时候,李世民本来是百般的反对,因为他不愿意公开的传扬这件事,以免更多的老百姓会误解。
可是,长孙无忌当时就是这么说的:“皇上这,件事情瞒是瞒不住的,俗话说得好,防民之口胜于防于川。虽然我们不对外说,可是老百姓都心知肚明,这些事情捂是捂不住的,所以不如公开的表明朝廷的意思。这样就在全国各地发一些通告,让太子明白其中的利害。”
李世民想了想,他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长孙无忌也很想保全这个外甥,所以最后,李世民就决定让人写一篇文章来惊醒太子李承乾。
而这个任务,最后李世民竟然交给了露水学堂,他本来打算让朝廷当中的很多文笔好的大臣们写这封信,可是考虑了一下还是考验一下露水学堂的人,到底谁有这份才能。
于是这一天,在露水学堂当中,石夫子就接受了朝廷当中的一个命令,让学子们写一篇文,在这个文章当中,就是要告诉太子李承乾造反是没有出路的,看看谁写得最好。
所有的答卷都写完了以后就交给石夫子,然后统一交给朝廷当中来的人,最后再由李世民选择一篇最好的张贴在各处。
可以说这份消息到来的时候,每一个学子都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好机会,就像要考状元一样,因为这一次无论谁的文章李世民看中,他的身价都在水涨船高。
所以,这一天学子们就开始准备写这篇文章,并且朝廷来的一位太监告诉他们,只有两个时辰的时间,超过这两个时辰,如果交不上稿子,那么这个学子就取消了资格。
当李三台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非常的伤心,他隐隐约约听说自己的哥哥要谋反,本来他还有些不相信,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由不得他不信,他感觉到那就像一场梦一样。
当然,他与自己的这个大哥年龄上差距很大,他们彼此也不了解,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血浓于水,一个父亲一个母亲的生的。
如果大哥造反的话,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无论大哥将来身首异处,还是被废太子之位,他总感觉到无法心安。
更重要的是,大哥如此做法,肯定会让父皇和母后非常的伤心。
他虽然身处入学堂,可是也不能对朝廷的事置若罔闻。
当所有的学子都在动笔的时候,李三台却非常的伤心欲绝,久久不能入比。
不过他也不敢露出情绪上的波动,他害怕,如果一旦做得有些过,或许会被其他的人所怀疑自己的身份,到了最后,他决定也开始按照自己的观点写文章。
虽然规定是两个时辰,可是很多的人不到一个时辰就已经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而所有的答卷最后都交上了。
石夫子便很满意的点点头,当然有一些答卷是滥竽充数的,比如说葛白和贾平所写的甚至是狗屁不通。
葛白还要好一些,贾平的文章,直接写了一半就已经作废了,写不下去了,写文章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绞尽脑汁,如果不是有一个良好的家世,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来这里上学。
那宣旨的太监拿了这些试卷就带回去,他对石夫子说,带回这些文章去以后到时候选择了好的文章,一定会及时通告这里。
露水学堂距离长安甚远,可是那太监已经有朝廷的马车接了回去,所以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已经回到了长安。
回到了皇宫,当李世民听说那些学子们都写了文章以后就非常的高兴,深夜里不顾身体的疲劳就开始阅卷。
那些试卷足有数百份,李世民一个一个的仔细看着,就像这一次是考状元一样,他看了几篇文章都不甚满意,有的文章虽然言辞激烈,可是却像蜻蜓点水一样无病呻吟,有的文章就像在挠痒痒,这一些都不能令他满意。
李世民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实他所说的这些文章当中有一些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他看了还是不好。
他连续看了二三十份答卷都觉得不满意,这时候他的眉头就紧蹙了起来。
他专门挑选了李治的文章看,看了以后能感受李治的忧心,但对于心理攻势而言,还是不达标。
直到看中其中一位试卷的时候,他首先被上面娟秀的字迹所吸引,那字迹非常的华丽,看上去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就像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美女养养眼,李世民的目光就被吸引了过去。
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李世民便开始读这篇文章,他读着读着就感觉到这文章写的大气磅礴,很对自己的胃口,他无形当中就被这文章给牵着鼻子走,他感觉到好久已经不看到这么畅快淋漓的文章了。
里面的观点非常的中肯,言简意赅的说明了造反是没有好下场的,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更是让老百姓深受其害,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而讲,造反都是无理的,希望造反者能够悬崖勒马。
这篇文章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又像是一片涓涓细流,然而里面却闪烁着刀光剑影的味道。
李世民禁不住拍案叫绝,当即就自言自语的说“好好好”,连续说了三个好字。
他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足足看了三遍,这才把那卷子合上,而这时候他就禁不住的好奇,这篇文章到底是谁写的,最后他看到署名是李恒之,他就非常高兴,说道:“原来跟朕还是一家子呢。”
于是他就把这篇写着李恒之的文章单独的拿了出来,然后开始又看其他的,由于这篇文章特别的美,所以李世民再看其他的文章的时候就觉得特别的差劲,没有一篇文章能够与这篇媲美。
虽然最后李世民挑选了七八篇比较优秀的文章,但是这七八篇再美,也不如那一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