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兵权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兵权,应该是一样很美好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很多的军人,做梦都想着拥有极高的兵权。

兵权,也同时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很多的人,因为沾染上了它,最终没有得到平安的一生。

就好像郁郁不得志的凡真,荣成还活着的时候,孔祥子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书生,不过是荣景的教书先生,他默默无闻,甚至都没有机会能够时常地见到荣成,能够述说自己的谋略。

荣成死了,但不论是他的敌人,还是他的朋友,都认同了他,因为他是个真正战场上的英雄,他有着高超的武艺,有着过人的谋略,若他不想死的话,现在他还会是当世少见的豪杰。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明君,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却与费笑言一般,喜欢亲自领兵打仗,以至于将麾下的人才都埋没了,可以想象,他若是不死的话,孔祥子终生都未必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甚至于名将胡庸达也得继续领着少部分兵,继续镇守一方,继续慢慢沉寂。

荣成死了,荣景上台了,他拜了胡庸达为大军的统帅,孔祥子不再甘于寂寞了,他开始表现。

猜测一点点被证实,孔祥子的才能,一点点被挖掘出来,给了还是孩子的荣景,太多的惊喜。

胡庸达领兵多年,一直镇守边陲,号称当世第一流的顶尖名将,麾下将士多半对他心服口服,间接来讲,近乎于是他的嫡系军队了,这种情况下,荣景不是荣成,自然多多少少不放心。

就在这种关键的时刻,诸葛川挥兵西征了,大军浩浩荡荡,所过之处,摧枯拉朽,无从抵挡,反倒把荣景的担心给消除了,因为他只有一个胡庸达,只有依靠胡庸达,才能守住帝国。

胡庸达被重用了,兵权全部在手,权利之大,已经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固然没有了威震天下的雄兵,他依然是世间罕见的名将,所以在他稳守的情况下,诸葛川的进度很是缓慢。

稀城失去了,尽管不是他的谋略不足,但荣景对他的期待,登时就下降了几分;直到第二座城池的失去,荣景终于有些不耐烦了,有些坐不住了,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

荣景还小,看不到太多,看不到太远,他杞人忧天,只是担惊受怕,害怕失去所有的一切。

是孔祥子,唯一的智者,让荣景看到了希望,他很会找时候地向荣景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一举博得了荣景的信任,终于有机会拥有了兵权,终于投笔从戎,成为了威震天下的名将。

一战成名,孔祥子虽是文人,却赢得了不少军士的拥戴,特别是新兵,而康国如今的军队,偏偏就以新兵居多,足足占到了七层以上,这种情况,让孔祥子担忧,却又难言地欢喜。

当初寒城一战,荣成带去的四十万雄兵,损失殆尽,故而康国剩下的老兵,基本都明白胡庸达的能力,不会买孔祥子的帐;但新兵却是帝国的未来,足足有数十万之众,谁能将新兵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谁就能在帝国占据最大的分量,成为帝国军人中真正的领袖。

胡庸达不是个会搞关系的人,他习惯于潜移默化,他是个话不多的人,很少会向自己麾下的将士灌输什么思想,是以忠诚于他的将士,往往都极为忠诚,但更多的军士,是不忠于他的。

与胡庸达相反,文人出身的孔祥子就很会搞关系,他总是勤快的紧,时时都和将士们生活在一起,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关心将士们的吃穿住行,关心将士们的各方面需求。

孔祥子成功了,尽管他进入军人的行列不久,但他的身边,却很快地就聚集了一大批的年轻将领,这些人之中,不乏有着武艺高超,又懂得行军布阵的将领,这让他心中是偷着乐。

当然,真正决定性的一个人,却是多次立功,在武将中地位极为特殊,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神箭魏广。当这个曾经射伤了林暖珲的猛将也与孔祥子走到了一起的时候,孔祥子的翅膀终于硬朗了,他开始公然与胡庸达并列,他开始不再卑躬屈膝,他开始大张旗鼓地展示自己。

魏广是个少有的高手,可以说,在整个康国之中,除了宗师流云的弟子胡庸达和荣成之外,他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高手了,他的神箭之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就算是胡庸达和当初的大帝荣成,也是深为忌惮的,天底下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他的箭术了。

魏广本不喜欢文人,他是个粗鲁的人,他原本只忠心于大帝荣成的,而即便是现在,他还是只忠心于帝国,而不会忠心于某一个统帅的。但他是个很有眼力的人,他能看出,在孔祥子和胡庸达之间,孔祥子对于新的康帝,更加的忠心,那是一种基于知遇之恩的绝对报答。

因为这一点,魏广和孔祥子走得近了,他不介意帮助孔祥子一把,他很乐意看到新大帝真正掌握帝国的大军,而不是成为傀儡,因为胡庸达也是流云的弟子,流云是宗师,有着宗师的尊严,不会轻易干涉自己弟子之间的争斗,何况这根本就是一种兵不血刃的争斗。

孔祥子的阵营日渐扩张,他在朝野的地位一日千里,每逢朝会,他的声音,总是显得异常的响亮,他不会去针对胡庸达,他很懂得以退为进,落井下石的道理,他习惯于向蛇学习。

多年的沉默,一朝权倾朝野,并没有让孔祥子忘乎所以,他没有对胡庸达发动任何的攻势,就表面来看,他似乎是处处为胡庸达着想一般,但从根本上讲,他一直都在瓦解胡庸达。

这康国的两大重臣,若是拿来做比较的话,孔祥子无疑更狡诈一些,他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与之相反,胡庸达从军多年,军人的气质,早已形成,军人的特质,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尚武好战,悍不畏死,这是一个真正军人所应该具备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便连一个普通的军士都已经具备了,胡庸达自然避免不了这样的特点,他的话很少不假,但他说出的话,总会掷地有声,不容置疑,即便是当年的荣成,也无奈于他这一点,故而不怎么喜欢他。

四月十三日,黄胤得到了一则相当震撼,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康国出现内讧,孔祥子和胡庸达这两大名将之间产生了重大的矛盾,由于部下的煽动,胡庸达直接大闹朝会,要求康帝荣景继续让他执掌全部的兵马,他愿意挥师东进,攻打费国的领土,以弥补自己的过失。很可惜,他的请求被荣景拒绝了一部分,荣景只同意给他一半的兵马行动,至于余下的一半兵马,则要交由孔祥子训练。荣景的做法,让胡庸达大为郁闷,当场便要辞职,这才抓住了荣景的软肋,荣景无奈,只好以国内经济萧条,粮草供给不了全部出征的兵马为由,将这事拖了下来,算是间接地答应了胡庸达的要求,但时间却是最大的变数,荣景给出了两年的承诺,胡庸达知道是托词,心灰意冷之下,也不愿领兵攻打费国了,直接就继续镇守边疆了。

凡真不在,黄胤知道了此事之后,就将一众上将和夜飞都召来了,至于颇富谋略的秦瑶,则被他安置在家养胎了,基本不会随意地到处走动,他让郑道将这事当众又诉说了一遍。

说起来,尽管黄城一战已经结束许久了,黄胤却还是喜欢呆在意城,因为这里隔黄城近,隔柴芯近,他时常会登上要塞的城楼,远远地眺望,他看不到什么,因为边境线颇有些长。

“王爷,就这事,末将认为,孔祥子和胡庸达斗得越凶越好,只有他们相互内讧,康国才不会抽出空闲来攻打费国,以图分一杯羹。何况我军早晚都要打到康国,只有康国弱小了,我们的胜算才会更大。”关冲一般都会第一个发表意见,他的意见每每似有道理,却不及深处。

李显与朴贞对峙许久了,双方不曾发生冲突,他都有些疲乏了,此时略微想了想,道:“王爷,末将以为,这事很可能会导致一个直接性的结果,就是胡庸达会回到过去的许多年,虽名声显赫,却无所事事,只守着一方边境而已,末将以为他可能心死如灰,不愿意出力了。”

这时听得这话,田楷真忽然插上一句:“不错,荣成没死的时候,十余年的时间里,胡庸达基本是碌碌无为,倒是诸葛川很少出兵攻打康国,没有和他起太大的摩擦。”

“赵引,你的意见呢?”黄胤询问起来,他历来倚重赵引,这一点,众将都是心知肚明。

赵引眉头原本是微微锁着的,此时舒展开来:“王爷,末将以为,这事应该是诸葛川故意为之。以他的才智,固然不慎兵败,但只要循序渐进,还是可以重新攻破康国的城池。如今他不再攻击,而是返回了峒国,看似一副输不起的模样,但未必不是在行离间之计。”(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相关推荐:婚不由己冷酷王爷的妖精妃豪门蜜爱:冷情总裁请深爱护美小神医护美神医首席校草的订婚新娘重订乾坤暮夜良人辟风高考落榜当保安,我少走三十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