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正……”
铃兰幽幽见着重明正,倒是一副所有的事都不用再担心的样子。
重明正这才从司空鸾竟然如此狼狈的意识中恍然回神,见给车夫关在车里,从窗子上探着脑袋的铃兰幽幽安然无恙,倒是安心几分。
再看现在的情况,终究无法再沉默下去,对马下的司空鸾伸出手。
“跟本王回去,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今天这场**不在他意料之外,之前听到动静,因为想撒网捕鱼,将这些在风京城活动的云国探子给一网打尽,就容他们作乱,今天甚至明知太后将司空鸾叫进宫为什么,也没阻止。
固然是有下饵钓鱼的打算,可本以为在**之前能抓着那些探子,倒是不成想,他们直接混进民众中了?
要现场抓捕怕是要造成暴乱,百姓受伤民众受罪,这非他所愿,所以当前首要,他觉得还是先将司空鸾和铃兰幽幽带走为妙。
司空鸾拨掉他的手,却并不领他如今这份迟来的恩情。
“这个时候不说,什么时候合适?”
她看向那些民众,尤其刚才还没理出头绪,就给人打断,激起民愤的那个四十岁的男人。
那人好像确实挺在意这两场战争的,刚才那番民众激愤,他还没得到答案,已经急的白了脸,司空鸾不等任何人先反应过来,包括重明正,便先道。
“摄政王来的正好,刚好这些家属和本将算到一笔,多年前我们都清楚的旧账,本将如今便是你摄政王府的王妃,一面之词怕也很难让你风国百姓信服,劳您做个证……”
“司空鸾……”
“刚才还有人说你我如今已是夫妻,同出一气不足为信,没关系,我云国当时在场的将帅百姓不在这里证明,你风国除了你,却有不少将帅深知东林渡与何关口损兵的真相。”
那些民众安静了不少,她这样有底气,让他们不由怀疑,当初那两场战争,是不是真有别的隐情?
司空鸾又道;“你无法证明,将跟了你那么多年的将军士兵都叫来,给这些百姓证明,他们无法证明,废点时间,将这两个地方的百姓送来,一样可以证明!”
她深吸一口气,今天好像和他杠上了一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还是说……摄政王殿下为了所谓的家属补偿,宁愿将这笔烂账,算在本将这个曾经敌将头上?我云国的国人军队,就活该为你风国那些蛀虫担这些罪名脏水?”
“没那个必要!”
重明正给她逼的只好表态,虽然脸上已经一副要杀人的愤怒。
“本王在这里,没有人比本王的话更具权威,本王没将这些扣在你头上,谁也没这个资格污你清白。”
司空鸾冷嗤,又看看那些根本没打算这么罢休的民众,无奈摇头。
“重明正呀重明正,你好像从来都没有好好了解过你的子民,正如我忘记去了解我的君主。”
她示意一下这些百姓。
“你先问问他们,这么让他们不明不白,他们同意不?”
重明正没有问,而那些百姓却表态了,尤其刚才就很在意那两场战争的男人。
“王爷,东林渡坑杀三万战俘,何关口埋杀五万雷虎军,究竟是怎么回事?”
“既然发生,就要弄个明白,我家的孩子,可都死在这两场战争里呀!”
“不要让我们连孩子如何死都不知呀!”
有些老人,已经急的泪奔。
重明正紧紧握着马绳,却很难开这个口。
司空鸾看着他这幅模样,也不寄希望于他,面相百姓,直言道。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风国与云国不同,风国的军人只有荣誉战死,家属才能得到丰厚抚恤金,这也是你们的摄政王,不愿让你们知的原因。”
老少相互望望,更为不明了。
“这与我们的亲人死在战场上有何关系?”
尤其刚才那个男人,激烈的自己矛盾了下,又红了眼睛问她。
“那将军所知,这两场战役,又是何种样子?”
司空鸾说到这里没那么爽快了,可看着这些好像等了这个答案等了很久的老人们,她无法再沉默下去。
“当年这两场战争结束后,本将听说过你们的摄政王特意拨出大批军饷安抚阵亡家属,也对当时他公布天下是作战而亡,没做声响。”
“可具本将所知,东林渡风国军队战略撤退,三万重伤患因为留下来转移的风国将领自己先逃了,而被留下来的副将怕伤兵拖累自己,便冒充流寇火烧重伤营。”
“……”
“我军赶到之时,勉强逃出来的十几个重伤员是死在兵刃之下,伤口,是风国军人的兵刃。”
“……”
铃兰幽幽惊骇了,重明正沉重的闭上眼睛,而那些刚才还在讨伐她的百姓,挤满了整条街,竟是奇迹般的落地可听针。
司空鸾沉声几分,又接着道。
“至于雷虎军在何关口阵亡一役,那一年何关口发洪水,一连数月大雨倾盆,本将笃定何关口险要,并未派大军驻守,天险加上洪水汹涌的护城河道,足以护佑我何关口百姓无忧,
是你们风国的贵族少将,贪功冒进,不尊将令,一味要那些刚入战场的新兵绕险道来夺何关口。”
“……”
“然后遇上山体崩塌,我云国军队未动一卒,那些士兵,你们的亲人,死在自己并没有实战经验的将领手中。”
“……”
风京城临近盛夏的天气,本该是进入逐渐炎热的气节,今天这一刻,却像骤然步入寒冬腊月,若是有人细听,甚至还听到风国的冬天,特有的风刀刮骨声。
那风是从人心底吹出来的,穿过四肢百骸,穿过骨头内脏,吹凉了每个在场,想为自己的亲人讨还一个公道的人心。
“他们不是死在敌军手中?”
“他们是死在自己的将领手中?”
不知何时,有一个近乎缥缈的声音这样疑问而出,然后不需要什么证人证词,也不需要什么证据显示,好像那个女子出口的那一瞬间,就无需怀疑了一样。
有人已经忘了反应,还有不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