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孙家过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且说这年快入冬的时候,娥儿隔三差五来柳湾一趟。因为什么呢?原来是她娘家爹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娥儿爹一向身体都挺好,按理说,娥儿妈殁的早,儿子们成就之后,这娥儿爹就该和大儿子一家过在一起,不是吗?可人家不,要自己做饭吃,说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个人过得自在。因为这个,大儿子和娥儿就没有少费口舌,可娥儿爹就是不愿意,非要自己弄得吃,最多儿媳妇、孙女给洗洗被子、衣裳啥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一晃就许多年过去了,大男人已经变成老头子了。再加上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这老头常郁郁寡欢的,于是,不到两个月人便病倒了。

娥儿是一个大哥、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大哥养了七八千只鸡,妹妹嫁给邻村一个在城里头干事的。两个弟弟呢?一个是个小工程队的头头,一个买了辆面包车跑客运。几个都过得还不歪。

娥儿爹病了以后,几个儿女挺当回事,先是去省城大医院看,之后到处找偏方治疗,再后来又请来神婆子,跳神弄鬼的,祈求能有好的转机。可折腾来折腾去的,老头子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重了。大夫说,老人得的病不好,治不了根儿,就回去养养看吧。

这天,在城里工作的冯老师和老伴来到柳湾,径直去了娥儿家。“哎呀,啥风把你给吹来了?”娥儿老爹笑着说。“听说你病了,就来看看。”“哎呀,麻烦的,冯老师还来看额,心里真过意不去。”“嘿嘿,这不是应该的吗?”冯老师笑着说。“那个时候,他下放到这里,多亏了你和乡亲们的照顾。”冯老师老伴插话道。“哎呀,照顾啥呢。你说冯老师这么好的人,可有啥错呢,跑到这里下苦。”

“啊,都已经平过反了。”“哎呀,你说让文化人下地里干活,这不是作孽嘛。早该平的。你不知道,额给你说,哎呀,冯老师这人可和气呢,一点文化人的架子都没有。”“他老给额提起你。”“哎呀,额是看冯老师可怜。你不知道,城里人下地里吃重,不习惯,那手上、脚上、肩膀上的泡儿起的。哎呀,不提了,都过去了。”“对,一风吹了。”“哎呀,你不知道,冯老师这人可乐观着呢。在地里干活,常给额们讲故事,还唱戏呢。”“哈哈。”冯老师的到来,让娥儿老爹挺开心,一聊起过去的事儿就没个完。

只是听说,冯老师和他老伴儿从娥儿家出来的时候,碰巧遇见了叶子妈,还主动给老人家打了招呼。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叶子妈硬是不睬人家,弄得冯老师夫妻俩挺尴尬的。对此,村里人也多有议论,个中详情这里就不赘述了。

且说这天娥儿老爹觉得自己稍微有了点精神,便在炕上依着被卷儿坐了起来,让人把几个儿女都叫来。可还没等儿女们到齐,老头子竟捶着胸脯抽泣起来。

儿女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老头子胸口闷得慌,赶紧围上来,手忙脚乱地给老头子顺心口的顺心口、擦鼻涕的擦鼻涕,七嘴八舌地说道:“爹,你这是咋啦呢?”“赶紧叫医生去!”“有啥话你就说嘛。”“说不成,咱今儿个就不说了。”

慌乱中,只见娥儿老爹哽咽中急得又摇头又摆手的:“不是,不是……”“那咋啦?你这是。”“额……”娥儿爹竟失态地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这可是咋啦,有啥话你就说嘛。”儿女们急得团团转,忙着劝慰老爹。

老头子失态地哭过之后,渐渐平静了下来说:“唉!……你妈走得早,为了你们几个,额一直都没续弦。”“这个额们知道。”“村里头都夸你呢。”“有啥话你就直说吧。”“长话短说,省上点力气。”儿女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娥儿老爹似乎急于想说什么,但好像想来想去欲言又止。后来他又改变了主意,要孩子们都出去,说他要歇一会儿。可是,等孩子们走到屋门口时,他又招招手,要娥儿一个人留下来。娥儿便又回到了老爹身边。

见都出去了,屋子里就剩下父女两人,老头子又要娥儿把门关上。娥儿不知道什么事,就赶紧跑过去关上了房门。老头子又要娥儿把门给拴上,娥儿弄不清原由,又机械地跑过去按老爹的意思把屋门给拴上,再回到了老爹跟前。

屋子里静悄悄的,娥儿老爹压着声儿对大女儿说了一会儿话。断断续续的,说话的声音也很小,屋外也听不清楚父女俩都说了些什么。只是父女俩说话间,老头子又禁不住哽咽着、有气无力地捶着胸口、时断时续哭泣着。隐隐约约听见娥儿冒了一句:“你病糊涂了吧。”又隐隐约约听见娥儿爹抽泣着答了一句:“额没糊涂”。似乎,最后,老头子好像又嘱咐了女儿一些什么,详细情况别人不得而知。

娥儿从老爹屋里出来之后,兄弟姊妹都不约而同地围了过来,问老爹都说了些什么。娥儿讲:也没说什么,只交代了些和她有关的事儿。几个兄弟姊妹这才半信半疑地散了。

至于说,这个事此后会不会引发娥儿和她的兄弟姊妹间的不快,暂时不得而知。只是自从听了老爹的话之后,娥儿经常一个人在默默地想着什么,可从来没有给人说起过。而娥儿老爹呢?似乎此后轻松了许多。几天后,便平静地过世了。

柿子湾一带有个说法,叫做“红白喜事”。这红喜事,自然是指婚嫁、做寿、添丁;而白喜事呢?则是说大凡给寿终正寝的老人办丧事时,要像办喜事一样,不必太悲伤。这一来,是因为高寿本身就是个喜事;二来,高寿老人寿终正寝本身也值得欣慰。于是,孙家几个儿子为了显摆,不仅大摆宴席,酒席得上档次,让全村人大家吃好、喝好;而且还要热热闹闹的,请来了两班子有名的鼓乐,较着劲儿比试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那用作祭品的花馍儿。花馍儿,实际上就是一种食面塑,是把发好的面揉揉匀,揪成大大小小的面团儿,再分别揉揉光滑,用刀、剪、筷、梳、签等工具,通过捏、剪、割、搓、拼、挤、夹、压、盘、叠、镶嵌、组合、压纹、压花等手法,做出祭祀所需的各色人物、动物、花卉、瓜果及其他造型。上笼蒸熟后,再点画、着色、插羽,就成了在灵堂前供奉的造型别致、色彩绚丽、栩栩如生的花馍儿。真可谓制作精妙,巧夺天工,算得上是文化遗产了。

至于那盛放花馍儿的传统器物嘛,一般有三种,分别叫“捧盒”、“膳盒”和“食摞”。捧盒,有膳盒一半小,方方的,是双手捧着的,捧盒里一般放五个花馍儿。膳盒,长方形的,也双手捧的,膳盒里一般放十个花馍儿。食摞,是由三个或五个膳盒摞在架子里组成的,三个膳盒的叫半架食摞,五个膳盒的叫一架食摞。当然,捧盒、膳盒和食摞都是用实木做成的漆器。

一般在合棺和出殡的时候,邻居和一般的亲戚都是献一盘馍或两盘馍的。一盘馍是五个花馍儿,就装在捧盒里。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是献半架食摞或一架食摞的,亲家或新亲(新亲是指订婚但未结婚的亲家)一般得献两架食摞。

到了合棺那天,特别是出殡那天,在喧天的鼓乐双吹和孝男孝女的哭诉中,一架架食摞里的花馍儿,刚一献过,就被人们一抢而光,个个都争着讨个吉利。

这里的庄户人家大凡添丁、做寿、嫁娶或者发丧,都要鼓乐双吹一番。当然,喜是喜的吹法,丧是丧的吹法。一般一个鼓乐班子是四、五个人,一个打鼓的,一个拍小铜钷的,两三个吹唢呐的。这里的人把唢呐叫“王八”。这吹王八,花样可多了,一个吹鼓手可以吹一只王八,也能同时吹两只王八;可以吹出曲调,也能吹出人唱戏的唱腔,甚至还能吹出模仿人说话的声音;可以用嘴巴吹,也能用鼻孔吹。

提起那打鼓的绝妙之处,那可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概括的讲,就是“花敲干打”。鼓手儿能充分利用鼓面各个部位的最佳声响以及鼓槌、鼓架的交汇发声进行演奏,甚至把一条腿盘在鼓面上,让鼓面发出更加奇妙的敲打声。鼓手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敲打,左右开工,前后掏打,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真真是:鼓随槌响,槌随人舞,人随心动,心随情激,情跟鼓走,鼓随人欢,欢声一片。让你禁不住啧啧称赏,一饱眼、耳之福了。

常言道,孩儿活的是大人的脸,老人活的是儿女的脸。娥儿的哥哥和弟弟都比较能干,也比较富裕,娥儿老爹的丧事办得挺风光,让村里的老年人羡慕不已。

人生在世,无非也就几件大事:娶妻嫁夫,生儿育女,给老爹妈养老送终。娘家爹妈都先后殁了,娥儿自然也少了几分牵挂。也许是上了岁数、怀念故交的缘故吧,有人见娥儿曾一个人去了一趟叶子坟地,烧了纸,磕了头,还哭了一场。后来听说,远在绛州的环儿回娘家时,也去了一趟叶子的坟地,祭奠了一番。村子里都说,这环儿、叶子和娥儿相处得比亲姊妹还亲呢,真是十里八村都难找。只是等见到从绛州回来参加她爹葬礼的燕子的那个样儿,村里头一时间议论不已。(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天价宠婚绝色妖后:腹黑妖帝的养妻日常修妖成仙都市最强妖仙核桃湾记忆都市之极品奇才施总赖上小娇妻甄家湾情仇月忘湾他来自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