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小家难持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且说叶子那未出阁的好朋友娥儿,自打母亲过世后,又是在队里上工、忙家务,又是一把屎一把尿地带小妹妹,真可以说姐大如母。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呀,这不,娥儿婆家也就是清溪的贾家就沉不住气了,三番五次地打发媒婆来催,催促孙家赶快娥儿和小贾把礼给典了。

不用说,这就把娥儿爹也就是孙仁义给难住了。按理说,村里和娥儿一般一岁的都结过婚了,大女儿也该结婚了。可不料老婆难产殁了,家里没个做饭的人不说,这小女儿燕子还这么小,满指望大女儿娥儿给带呢,娥儿要是走了,这燕子可咋办呢?于是,仁义就硬着头皮答复人家媒人说,再过个一半年再说,希望亲家能体谅他的难处。

听了这话,贾家可真是有些坐不住了,不是吗?有困难大家商量着解决嘛,要是娘家老有事,咱娃这婚要拖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呢?再等下去,夜长梦多就不说了,就连孙子都要比别人小几岁了,这可不行。于是乎,贾家爹妈亲自找到了柳湾的孙启明家。是说,孙仁义过继给了人家,但孙启明毕竟是孙仁义的亲哥哥,贾家夫妻俩对启明夫妻俩说了说,委托给通融通融,毕竟孩子们都大了,再不结婚也不好给爷爷奶奶交代。再后来,贾家夫妻俩干脆直接上门找了孙仁义本人。

结果呢?还是人家启明家的大女儿孙永芬看不过眼,主动提出了替叔父带带小燕子,这才解了仁义之难。说快也快,贾家都是早预备好的,娥儿算是顺顺利利地办了婚礼。可毕竟芬儿只是个堂姐,帮一时、帮不了一世,不能全指望。于是,娥儿结过婚半年后,便把小妹妹接到了自己家里,一直带到上学的时候,算是尽了当女儿又当姐姐的本分。当然,这是后话了。

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年景不好,大家儿有点底子,还好凑合一些;小家儿也就是贫寒点的人家,那可就更难了。这不,正月二十一晚上,叶子抱着娃儿来到婆婆屋里。谁知一揭门帘,就见婆婆和丈夫正面带难色地在那里嘀咕,她上前问:“咋呢?”“叶子,额这老婆子可对不起你呀。”“看你说的,有啥就直说,甭这样,妈。”“不瞒你说,这房子是借人家北厦王家的。”“哦。”叶子愣了一下,再婚之前,只知道梁家穷,可没想到连住窝都是借的。“借的,也没啥。”

“好额那娃哩,你不知道。今儿个后半晌,人家老婆子过来说,她家老二春节刚订下亲,打算最迟明年春节结婚。”“哦。”“这西厦还了人家,咱可往哪里住呢?”叶子看婆婆一脸愁容,就没有再答话。

婆婆喝了口水继续对叶子说:“叶子,现如今,额得把屋里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你了。”“没事,妈,额进了门,咱就是一家人。要有啥事,有额和贵娃担着,你就甭操这心了。”叶子答道。

“那年额带着两个娃来到云岭的时候,就住在村子西边上的窑洞里。”“那时候,连一扇挡风的门都没有,咱妈可苦了,先是要饭,后来又给人家缝洗衣服。”贵娃插话道。“都过去的事了,说它做啥?老把你嘴儿多的。”梁家婆婆说了儿子一句。

“后来,解放了,咱分得一面好窑洞,就在东沟的沟沿上。……天儿热了,在外面饭厦子里做做饭;天儿凉了,就在窑里头烧饭暖炕。烟熏火燎的,十几年下来,窑早就不成样儿了。”“墙上的泥坯也掉了。”贵娃又插话说。“这额知道。住窑的都这样。”叶子答话道。

“年时个你俩要结婚,窑里没法安新房,额就硬着头皮向人家王家借了这三间西厦。”“把墙灰了一下,门窗也漆了一下。”贵娃道。“额这是告叶子说呢,你又嘴儿多的。不新一下,那还唤新房吗?”梁家妈妈又说了贵娃一句。

“可想不到这才住了一年,人家就催着要房子了。”“人家要结婚,还房子也是该的。”叶子对婆婆说。“该还是该还,可咱一家子住哪儿呢?”“让你受委屈了,叶子。”“咱再想办法吧。”“额想不出啥好办法。”贵娃一脸愁容地说。“你是男人,没办法?没办法还能让叶子住到大街上?不成器的东西!”

见婆婆和丈夫在那里发愁,叶子也没抱怨什么,说了几句宽慰的话之后,便携着娃儿回自己屋里去了。她盘坐在炕上,让孩子躺在腿上,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寻思房子的事儿。

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实际上,年前村子里排戏的时候,叶子听说队里要分宅基地了,便去找了队长,把梁家与王家合住一个院子的难处给队长说了说。队长自然知道这个情况,但没有点破梁家借王家房子的事儿,只是答应帮忙争取争取。果真,也就在春节前夕,梁家分得了一块宅基地。本来叶子打算开过春,让丈夫请人先给基地圈上院墙,再栽上一院杨树,杨树长得快。等树大了,将来好盖房子。可谁知眼下王家就催着要西厦,叶子不得不另做盘算了。

这时候,柿子湾一带的农村仍以土布为主,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的纺花车和织布机,纺花、织布几乎是女人必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花地里采摘下的棉花叫做“籽棉”,籽棉经过“轧花”工序脱了棉籽之后就成了“皮棉”,棉籽可以榨油,柿子湾一带祖祖辈辈都以棉籽油为主。皮棉经过“弹花”工序,就可以搓棉条了。

搓棉条,是扯一溜寸儿宽的棉花,把“箭杆子”放在中间,一手抓箭杆子、一手抚棉花,一搓,就成了一条中空外圆的棉条了(箭杆子,就是靠近高粱穗的那段又纤细又通直、像弓上搭的箭杆一样的秸秆儿)。搓好棉条,就可以用纺车纺线了。

农家女左手捏棉条,右手摇纺车,就纺出了一锭锭的棉线。在乡下,农家女一有空就纺花,甚至夜深人静了,巷子里还能听到“呜—呜—吧,呜—呜—吧”纺棉花的声音。

至于织土布,那就更复杂了,一般要经过打线、浆线、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抒、掏综、吊机、拴布、走梭、了机等大大小小七十多道工序,才能把棉线织成土布。有些工序,还需要两三个人配合着才能完成。

农家女一代一代口授身传织土布的工序和技巧,能够用几种、多则十来种色线,织出白底彩条或者彩底方格的土布来。土布,由纯棉线织成,穿在身上舒适、止痒、亲和肌肤,还不起球、不掉色、手感温和,吸汗性好,是庄户人穿衣戴帽的根本。

不论白天还是晚上,走在巷子里,不时能听到“吱呜—吱呜—喀嚓—喀嚓”的织布声。当然,土布织好以后,还不能马上用,得稍微喷点水,再折叠成一层一层的放在平整的石头上,抡起棒槌均匀地敲打好几遍,再展开,待晾干了才能用。

这时村子里几乎还没有缝纫机,庄户人穿穿戴戴的,像衣服、鞋子、袜子,还有被子、褥子、炕单儿、褥单儿什么的,全是靠女人们手工做出来的。

要说这做布鞋,可是很费事的针线活。先得打衬子。打衬子,就是用浆糊把旧布片儿一层一层地糊到砖墙上,一般得糊三、四层,晒干以后揭下来,就是一大块衬子。

衬子打好以后,就可以做鞋底、做鞋帮子了。做鞋底时,先把用纸剪的鞋底样儿放在衬子上,裁出一个个单衬子的鞋底来,每一个都得用白布条裹上边儿;再一层一层对齐叠压起来,用大针脚缝到一块,得七、八层甚至十层才够厚实。然后,用白布把表面一蒙,就可以一针一针地纳鞋底了。

至于做鞋帮,就是把用纸剪的鞋帮样儿放在衬子上,裁出个单衬子的鞋帮来,蒙上布面和布里儿,裹个布边儿,按锯齿图案缝缝好,鞋帮儿也就做好了。

最后,把做好的鞋帮儿上到纳好的鞋底儿上,布鞋才算做成了。乡下的小伙子一个月就能穿破一双布鞋,可以想象庄户女人和姑娘们的辛苦了。

乡下女人不仅要下地干活,还要做全家人穿衣戴帽的针线活,甚至还得做饭、洗衣物、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儿。经常熬夜纺花织布、缝衣做鞋,总有干不完的针线活。用夜以继日、披星戴月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而男人们呢?除了在生产队里干干农活、在家里做点重一些的体力活之外,一般是很少做家务的。收了工或者下雨天,不是打扑克、下象棋、“插方”(插方,是当地一种类似象棋的游戏),就是凑在一起聊天、吹牛。

这时柿子湾一带农村,还没通电,更不会有电视,露天电影也只是几个月才能看一场,平日里的生活也很单调。因此,夜里一上炕,男人们多是搂着自己的女人娱乐娱乐。

这时候村里还没有推行计划生育,乡下女人更不懂避孕,娃儿自然也就要得多,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甚至七八个的也有,小老巴子比长头孙子还小的也是常有的事。虽然说口粮不够吃,穿的也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可娃儿照样要,穷归穷,多子多福嘛。

也就在狗娃才要下半年的样子,叶子好像又有了。王家催梁家还西厦,眼看叶子一家人就要住到大街上去了,真不知她往后这光景可咋过呢。(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人族镇守使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星汉灿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天价宠婚绝色妖后:腹黑妖帝的养妻日常修妖成仙都市最强妖仙核桃湾记忆都市之极品奇才施总赖上小娇妻甄家湾情仇月忘湾他来自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