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柿子湾一带自古就是小麦和棉花的主产区,可近些年来,这一带的气候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冬天,没膝的大雪很少见了,越来越不再像以前那么冷了;夏天,酷热难当,暴风骤雨大大减少了,黄土高原那种滚滚泥流奔涌而下的情景更是难得一见了。村子里的大池塘不时干涸,昔日那白鸭嬉戏、蛙声悦耳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
干旱的加剧和工业用水的剧增,使得柿子湾一带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祖祖辈辈用了多少年的老井搅不了几担,水就变浑了,甚至只搅上来的半柳罐泥水。庄户人不得不四处筹钱,请钻井队去打更深的机井。有的村庄打了机井还找不到水,人畜饮水得用小平车装上大桶去别的村庄去拉。汾河的河面越来越窄,甚至出现了断流。地表水的剧减和地下水位的骤降,不仅影响了柿子湾一带的农业,而且也影响到了其他行业。
古来春雨贵如油。眼下柿子湾一带却一年四季都缺雨,平展展的黄土地因为缺水而渐渐失去了昔日那粮仓的美誉,繁荣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开始衰落了。种田的利润逐年下降甚至亏本,不时能见到田地抛荒的情形。遍布田间地头的柿子树虫害肆意,无人问津,腐烂的柿子掉落一地。
汾湾县城的北片,也就是北关,有一座才用了十来年的火车站。火车站并不大,主体建筑是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楼房,上方是汾湾站三个大字,一楼是从西到东分别是边门、寄存处、售票处、候车室和出口,二楼用做办公。火车站西侧的边门和东侧的出站口都很简单,拱形的简易的顶棚,钢管做的大铁门。汾湾站货车多一些,客车一天也就三、四趟,站台也少,搭着一座挺简单的天桥。客人少,车站前的广场也就不大,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些平房,小商店、小饭馆之类的。广场中央是一个不大的圆形花园,柳树间布置着花卉,曲径弯弯,还摆放着一些石椅子。
这年春天的一个下午,老板派杏儿去火车站接一个客户,正好在火车站广场上碰到了母亲好朋友娥儿的小妹妹燕子。杏儿熟悉她妈生前的两个好友,知道环儿曾帮过她家,而燕子又帮过环儿一个大忙,所以,杏儿对燕子有好感,而且心也燕子近,多有记挂。燕子只比杏儿大几岁,可眼下看上去却比杏儿似乎大许多,一脸的皱纹,皮肤也干干的。看样子,燕子是才到县城,打算坐火车去哪儿。见是熟人,杏儿忙迎了上去。
“哎,这不是燕子吗?”“哦,杏儿嘛,哎呀,多年没见了。”“嗯,可不是嘛,你走呀?”“啊,在娘家停了两天,额爹人家不舒服。”“哦,那咋啦?”“啊,那就是那岁数大了咯,总归这毛病那毛病的。前几天眼看就不行了,哎,过了两天人家又缓过来了。”“那就好。”“啊,一阵一阵的咯。眊上这不要紧了,额就说回去一趟,那头屋里也一大堆事儿哩。”
“啊,可不的,都是这,屋里就离不了。”“啊,汉家呀在屋里不行。”“懒得咯。”“嘿嘿,就是,油瓶子倒了,人家都不扶一下。”“哎呀,就不像人家南方的,额舅表哥说,南方男人都做家务哩,炒菜、洗衣裳,啥都干。”“海海呀。”“啊。”“你眊人家南方的老婆舒乐的。”“啊。咱北方这都是懒鬼。”
“嗯,那这回绛州呀?”“嗯。”“车票买了吗?”“昨儿个额哥哥买的。”“哦。”“哎,你这看上去像是有几个月了。”“嗯,四个月了。”“哦,你可做啥都照护些。那你咋在车站上呢?”“啊,额来接个客户。”“哦,那巧了。”“你多候的车呢?”“额来早了,还有一个钟头呢。”“哦,那咱说说话,多年不见了。额也来得早,客户还得一会儿呢。”“嗯。”于是,两人便走到车站广场小花园,找了椅子坐了下来,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似的闲聊起来。
“那,那你现在给人家做啥?”燕子问道。“还在那家外贸服装公司里当出纳。”“那咋来接客户了?”“哎呀,小单位也不分不了那么清,随老板安排。”“啊,也是。”“哎,你大姐好着吧?”“啊,你说环儿?啊,好着哩,就成天价伺候一个瘫瘫子,就是那咯。”“哦,那店店敢不开了?”“开啥呢?可不的,额给她照护照护。”“哦,哎,你说你大姐伺候哪个?”“就是后来改嫁的那个嘛,都瘫了一年了。”“哦,那是蛮磨人的,吃喝拉撒都得伺候。”“谁说不是呢。”“哪敢人家儿女敢不管管?”“哎呀,提起这额就生气的!一个都指望不上,额大姐就成了他们家的保姆啦。”“哎呀,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就是。”
“哎,听说你过得透好。”“啊,还行,胡过哩咯。”“哎,你哥现今当大官了吧?”“哎呀,啥大官呢,就是一个处长。”“小时候还常在一块儿玩的,现今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说上呀是个处长,可也就管几个人。像他那样的,满世界都是的。”“你眊你说的那!咋样都比咱强得不是样了。”“那自然是。”“额说啥呢,额说你咋不在你哥那里,咋回做啥呢?”“哎,额哥嫂对额都蛮好的,可一个人一个命。他也尽力了,额该咋还咋。”“啊,也是。姊妹呀咯,人家也管不了咱一辈子。”“是这理儿。”
“哎,想打听个事儿。”“啥?你说,咱还见外哩。”“额听的说……”“啥?”“就是那刚娃嘛。”“提起这事额就抱打不平。你说和环儿姐过得好好的,硬要要离婚。结果呢?后娶的那狐狸精也没几年又离婚了。”“额是喊环儿姨姨哩。”“这额知道。”“额就说听的说了,问问你。你离得近嘛,恐怕知道些。”“啊,就是。到这会儿了,可回头找环儿来了。人家环儿都改嫁这些个年了,你说那能行吗?”“啊,就是,他恐怕还是觉得原配的好。”“那还用说嘛。”“听说刚娃也没再……”“再结他哪鬼哩,不死心,老去找环儿姐。”“那怎么能行呢?”“你可说呢,好好的家都让他搞散了。”“就是。”“因为这,后来老席常和环儿姐生气,老席儿女也没少闹。哎呀,那两年就没消停下。”
“那往后咋办?”“能咋办呢?老席瘫归瘫,可人家还活着呢。”“你也够烦心的了。”“额大姐把额管大的,额不管不行,不是价老得这么快呀!”“胡说啥呢?谁说你老了?”“嘿嘿,额知道。”“心放宽些,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就是,过一天算两个半天,嘿嘿。”“这才对了。”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聊了好一会儿,火车快来了,燕子要进站去,杏儿也得去等客户了,两人便各自散了。
杏儿心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环儿姨姨前半辈子不歪,可这后半辈子也够苦的了,不知道老天爷是咋安排的。晚上回到家里,杏儿禁不住把碰见燕子的事告诉了恩娃。可恩娃忙妹妹的婚事,没心思听这些,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只应了两声就罢了。这年五月,恩娃的妹妹莲莲也结了婚,嫁给邻村一个小伙子,家境不错,人也机灵、勤快,这刘家还算称心。
渐渐的,杏儿的肚子鼓起来了,刘家父母和祖父母都劝杏儿在家休息,可杏儿硬要多上几天班。刘家三代单传,到了恩娃父亲这一代没生下一男半女。当年刘家领养恩娃,就是为刘家不断香火。眼下杏儿怀了娃了,这可是老刘家天大的事。见杏儿不听劝、要去上班,刘家母亲不放心,干脆也住到县城的新房子里,伺候杏儿和刘家父子。虽然说刘家母亲没怀过娃,但心儿却挺细。照护起居不带说,还陪杏儿去医院检查,陪杏儿去新华书店买了孕妇食谱,煲汤做饭的,换着样儿给杏儿吃。这些就不赘述了。
杏儿姑姑呢?自从叶子殁了以后,桃儿心里就早把侄女杏儿当自己女儿看待了,只是早年婆家也困难,再加上自己孩子又多,虽然经济上明算账,没帮什么大忙,可体力上倒是没有少贴工,又播种田又收割的,村里没有不说好的。眼下桃儿的儿女也都大了,成家的成家、嫁出的嫁出去了,老两口有了点积蓄,也有了时间,这不,杏儿怀上之后,不时来县城看看。
杏儿大妗子身体不好,虽然杏儿不让来,可她大妗子还偶尔也来看看杏儿。杏儿心里离她大妗子近,也是缘于她小时候,大妗子对她家的照顾。那时候,杏儿妈也就是叶子,成天价不顾自己身体地干了田里的干家里,小病不断,后来眼睛不好了,杏儿姊妹三穿的布鞋,好多年都是她大妗子一针一线做的。后来杏儿大点了,渐渐会做鞋子了,这才不再麻烦她大妗子了。
只是杏儿小妗子仙儿倒不怎么来看杏儿。多娃媳妇虽然说比杏儿妈也是就叶子年轻许多,在也家里没做什么大事,可眊上人家常是有本事的,脸儿老沉沉的,给人的感觉就是厉害的;所以,杏儿从小就不大敢和二妗子亲近,这眼下怀了孩子,也不指望人家来照护。
杏儿之所以念叨二妗子,是因为心在她二舅身上呢。杏儿看不过眼的是,二舅也就是多娃买断工龄回家以后,常被她小妗子逼得一趟一趟出去做生意,眊上比以前上班的时候还要累,人累,心更累。也许她二舅已经有些后悔了,可事已至此,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不过,她二妗子仙儿也不是那好吃懒做的人,在家里也不闲着,干了地里的再做家里的,手脚不停点儿。所以,没工夫来看外甥女,杏儿也没有见怪,只是心疼她小舅舅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