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多娃做成了焦炭生意。村里议论说,那都是托他侄儿海海的关系,要不然,一个人跑到那么远的南方,人生地不熟的,怎么可能谈成那么大一笔生意呢?于是,一些平日里不大来往的,也跑到多娃家里来了,闲坐聊天,套套近乎,没准什么时候就能用得上呢。就连一向好强的仙儿都感到脸上有光,对多娃也多了几分温顺。
至于这笔焦炭生意究竟是如何做成的,个中内情只有多娃心里最清楚。所以,除了跟哥嫂比以前走得近了些之外,每当村里人夸他有个能干的侄儿的时候,多娃总是笑而不语,最多说上两句诸如海海如何如何对他好、侄儿工作如何如何的忙之类的话搪塞一下。也因做成了这笔焦炭生意,汾湾的焦炭厂对多娃也是另眼相待,给了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多娃以前在单位的时候就是跑供应的,自然懂得其中的窍门,只是以前没做过焦炭生意而已。摸上门道之后,多娃又去南方跑了两次,请人家冶炼厂厂长吃饭、揽生意什么的。但并没有去找海海,只是打了个电话,知会一声罢了。
事情往往会连锁反应,有正面,也有反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不是吗?这时候,根儿的二儿子川川早已成家,三儿子河儿也说下媳妇了,只是小女儿娇娇还没嫁人。对于多娃做成焦炭生意这事,他的侄儿也就是川川和河儿听了之后心里就酸酸的,甚至有些生海海的气。只有根儿夫妻俩对此半信半疑的。
这天傍晚,川川吃过晚饭就东边屋里来了。进门的时候,他爹妈、河儿、娇娇正准备吃饭呢。“你们吃啦?”簪子问二儿子道。“嗯。”“吃的啥呢?”娇娇问道。“滚水笼馍。”“嘿嘿,怪不得过来了,是打野食来了。”“哈哈,啥话到你嘴里就变味了。”“还不是呀。”“嘴上不饶人,看你咋寻婆家呢。”“你熬煎的。”“哎吆,今儿个咱妈还炒了菜了嘛。”“嘿嘿,眊上想喝的。”河儿道。“嘿嘿,那还说哩。”川川说着就把酒瓶子、酒盅拿了过来。“来,爹,敬你一杯。”川川一饮而尽。“哎呀,慢些着。”根儿瞅了二儿子一眼道。“妈,来,额也敬你一盅。”“嘿嘿,今儿个这是咋啦,还敬起咱妈啦。”娇娇笑着说二哥道。“哈哈,老二肯定有事要说。”河儿也笑着说。
“咱这哥呀,咋说他呢?!丢下亲弟兄面不管的,去管人家去了。”川川酒过三巡说。“就是,太不像话了。”河儿也附和道。根儿夫妻俩没搭这话。娇娇插话说:“你们说毬的,敢大哥倒成了唐僧了?!你们干脆把他撕得吃了算了!”
“那两年他还不行,额在那里给人家当保安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权势。”“现在敢有权势了?!”根儿禁不住反问道。“那不是那么大的焦炭生意都揽下了嘛!”“哎呀,你们这脑子不行。”根儿感叹道:“真要有权有势的话,多娃还能在那里待了那么长时间?!”川川和河儿相互看了看,没说话。
“那明明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了,还有权有势呢?!人家媳妇还不知道咋埋怨你哥呢。”簪子说。“凡事都动动脑子!你们还听你爹爹说过你哥咋有权势的?!”根儿继续说两个儿子道(柿子湾一带称叔父为“爹爹”,爹字重复有小的意思)。“你爹爹不言语,那是给你哥面子。”簪子也说道。“弟兄面要相互体谅,不然,一准好不了。”“以后再甭提这事儿了!你哥能帮你们的时候,自然会帮的。”
就这样,根儿夫妻俩数说了两个儿子几句,这才把火儿给压了下去。其实,他们并没有接到大儿子海海的来信,只是根据这些个情况推测的而已。这些闲话就不赘述了。
也是在这年春天,多娃的老丈人病了。实际上,去年冬天,人就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了。作为女婿,这没什么说的,多娃只好暂停跑生意,去轮流伺候老人家去了。一个女婿半个儿嘛,多娃可以说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对此,仙儿也挺满意。
这仙儿本姊妹三个,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嫂嫂还不错,一心一意照顾老人。就姐姐常说家里这事那事的,不怎么去伺候老人,即使来了也总找各种借口早走。即便是哪个说起女儿伺候老人这个风俗,她姐姐总是讲,人家仙儿光景过得比她好、有工夫,就让妹妹多伺候伺候。对此,仙儿很不满,老嘀嘀咕咕的。
到了发丧的时候,按柿子湾一带的习惯,这嫁出去的女儿是有明确的说法的,就是说做女儿的,除了要献一架食摞,还要使一班子鼓的(使一班子鼓,就是请一班子唢呐来吹吹打打)。邻居都说,老人岁数大了,寿终正寝,算是白喜事,最好两个女儿各使上一班子鼓,这样热闹些,也不辜负老人家活了这么大岁数。
谁知仙儿姐姐却说,没必要那么大排场,使一班子鼓也就行了,反正,她是只肯出一班子鼓的一半钱。而仙儿呢?一向要强、爱面子,非要使两班子鼓不可。结果,使了两班子鼓,较着劲儿吹打,可热闹了,邻居都夸两个女儿孝顺,可殊不知是仙儿出了一大半鼓钱。也由此,这姊妹俩落下了芥蒂,一连好多年不说话。当然,这是后话了。
且说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机械厂的小李姑娘来到杏花饭店找餐饮部的出纳小林。这李家和林家本是邻居,在同一个单元住了好多年,后来李家搬走了。可小李和小林从小在一块儿长大的,一直相处都蛮好,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小李比小林的学习成绩好一些。中考的时候,小李报了高中,小林报了职高。小李后来考上了中专,学的是机械,毕业后就分配到省城的机械厂工作。虽然不在一个单位,后来也不是邻居了,但两人一直都有联系。儿时的友情总是纯真而长久的。这不,好一阵子没联系,小李便跑来找小林了。
“小林。”“吆,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咋,没上班去?”“嘿嘿,早走了一会儿,过来找你的。”“哦?有啥事?”“敢没事就不能来了?!”“嘿嘿,肯定有什么事。走,额也要下班了,咱边走边说。”“哦。”“再等一下,额过去打声招呼。”“下班了还打什么招呼?”“额们这一行和你们不一样。”“啊,不说了,你赶紧着。”“等一下,马上来。”
于是,小林过去给领导说了一声,便拎起包,和小李一道出了杏花饭店。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公交这站走去。“哎,你还没说找额啥事呢?”“哦,请你吃饭,额后天订婚呢。”“订婚?”“对呀,额爷爷奶奶非要按老规矩办。”“哦。”就这样,两天后,小林参加了小李的订婚宴请。
吃过小李订婚宴,小林平添了一份心思,不是吗?同学都这么快订亲了,自己到现在还悬着呢。小伙子迟点找对象关系不大,可姑娘家要是迟了,好的没准就给人家都抢走了。想到这些,小林心里不免犯嘀咕,甚至有点着急。一个礼拜后,也就是星期六,小林又去找了小李。先说了些别的事儿,小李不由地问道:“哎,怎么还不谈朋友呢?”“额呀?”“废话,当然是问你了。”小林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憋在心里、不好对别人说的话倒了出来:“怎么说呢,就是还拿不定主意。”“怎么呢?”“人家可能有对象了。”“那怕啥,竞争嘛!”“有时候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哦?怎么会呢。还没见过你这样不自信呢。”“真的。”
“啥真的假的。他是干什么的?”“就额们单位的,人家可是大学生,又是中层干部。”“这有什么。大学教授和普通女人结婚的多着呢,只要喜欢,能彼此互补才牢靠呢。”“话是这样说。”
“他家里条件怎么样?有房子吗?”“老家在外地。”“哦,那可得有房子才行。你们单位能分到房子吗?”“按他的条件应该能分到。”“哦,那你还是真喜欢他?”“嗯。”“那还等什么?只要他没结婚,你都有机会。”小林一时没答话。
“哎,你说的那对象是哪个单位的?”“好像在外地。”“那不是对你有利吗?还不赶紧追,看好了就甭错过。”“他妹妹住在他这里。”“集体宿舍怎么住?”“他不是中层干部嘛,单位就给他安排了个单室套。”
“哦,那家里负担蛮重的,农村的吧。”“嗯,好像爹妈都不在了。”“哦,得管弟弟妹妹,那是负担重。”“谁说不是呢。”“难怪你犹豫不决呢。不过,只要人能干、靠得住,弟弟妹妹都是暂时的,成了家不就结了。”“说起来简单,可……”
“是呀,蛮复杂的,你可得考虑好了。”“所以,才找你商量嘛。”“要是人好、也能干的话,弟弟妹妹都不是大事,但也不是小事。”“是呀。”“你再考虑考虑。哎,你爹不和你一个单位吗?你爹怎么看?”
“额爹妈好像蛮喜欢他的。”“啊,你妈又不在你们单位,怎么认识的?”“哎呀,就见过一次。”“嘿嘿,可真有你的。好了,那些事额就不问了。不过,额劝你,看准了就别错过。而且,听你说的这情况,关键在你。”
“人家不是已经有对象了嘛。”“哎呀,这种事,得把眼光放远一点,只要他没结婚,你都可以去追。他老家在外地,对你更有利,不是吗?额还是那句话,看准了就甭让给跑掉。”“嗯。”就这样,两个姑娘在一块儿说了说话,便各自回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