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杏儿正在院里收拾,听得稍门响了两声,见狗娃背着行李进来了,便开心地朝屋里喊道:“奶奶,额哥哥回来了。”“哦。”屋里应了一声。“你在那儿弄啥呢?”“啊,没事,额说把这收拾收拾。”杏儿上前接下哥哥的行李。狗娃朝屋里走,喊道:“奶奶。”“嗯,进屋来,外面热的。”“给你哥哥倒个喝的。”“嗯。”“奶奶,咱县也通火车了,额一直坐到县里。”“光听人家说哩,那敢真通了?”“嗯,通到北关老北边。”“哦。”“额呀,那还是远的。”“啊,离城里头还有一截子路呢。”“哦。”“哎呀,那不要紧,慢慢就发展得连上了。”
舅厦奶奶递过一把蒲扇。杏儿倒了半碗滚水,掺了些凉的,放了点白糖,搅了搅,端给了哥哥。狗娃问道:“二狗没信?”杏儿答道:“没有。”舅厦奶奶说:“不要紧,一个小子家嘛,又和师傅一块儿出去的,能有啥事哩。又不是女女子家。”“啊,就说也不知道给屋里报个平安。”“远啦咯,信也都走多少天呢。”“啊,不过也是。”“你回来了,杏儿这事也该商量商量了。”“奶奶,急什么,一会儿再说吧。”“嘿嘿,先歇歇,走了一路啦。”“没事。”于是,当天晚上,舅厦奶奶又把给杏儿寻婆家的事给狗娃说了说。
第二天晚上,孙家老婆来到了杏儿家。说是西头巷的王家爹妈看上了杏儿,想把他家大娃子平平说给杏儿。西头巷这王家,在云岭村里也算是有些名气的。早年,王家老爷爷,也就是平平的高祖父,曾在西京给人家跑过买卖。这精于算计,可以说是王家的家风,村里无人不知。
王家爹说起话来,常是气儿高的,一副逞能的样子。生产队后期的时候,王家爹曾当过队长。人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一点不假。这王家妈也成天价嘴儿巴巴的,给人以多能干的感觉。谁家红白喜事的,也都喊王家妈张罗张罗针线、纸扎啥的。这夫妻俩都是逞能的主儿,那在一块儿过日子就可想而知了,吵架是常有的事,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而至于打架也在所难免。王家都爱干净,三儿两女,出的门来都给人整洁、精干的样子。
王家大娃子平平,比杏儿大两岁,属羊的,和狗娃一般大的。平平初中毕业后,没去考高中,就跟着亲戚去西京开饭馆去了。据说,后来平平和亲戚闹了矛盾,自己拉了一班人马也开了个小饭馆,生意做得还不错呢。
西头巷离杏儿家稍微远一点儿,孙家老婆和杏儿家平素也没什么交往。相互寒暄一番之后,也没有更多的话要讲,便直接转入了正题。杏儿舅厦奶奶听明来意,自然是先说了些感谢之类的客套话,然后就答复说等桃儿来了商量再做回话。于是,孙家老婆便回去了。
这天,杏儿舅厦奶奶把桃儿唤到云岭,大家便商量起了这事。杏儿舅厦奶奶说:“她姑姑,狗娃也回来了,杏儿这婚姻大事得商量商量,定下来。杏儿也不小了。这眼下,提下两家,一家是清平的,一家是这本村的,看看哪家合适。”
桃儿说:“按理说,杏儿订咱本村的合适,将来二狗也有个照应。”“人家提的这个平平,额算有些了解,这娃脑子够用,就是心眼小点。”狗娃说。“也是。这王家本和咱就不一样,祖上是做生意的,爱算计。”桃儿说。“大凡这做生意的都精明,这也没有啥不好的。他对外人算计,对自家也倒不一定,小家呀也需要这样。不然,都大大咧咧的哪能攒得下呢。”杏儿舅厦奶奶说。“嘿嘿,钱是挣下的,光靠攒也不行。”杏儿道。
“额就是牵挂二狗的。”桃儿说。“商量杏儿的婚事就甭考虑二狗了,二狗有额照顾。”狗娃说。“啊,这还没咋呢,就不管额了?”杏儿笑着对狗娃说。“额不是那个意思。额是说,怎样对杏儿好就怎么定,不要一味地考虑本村的。”“嘿嘿,这还差不多。”
“清平这家,额也打听过了,是个正道人家。爹在县里干事,娃也不歪。”桃儿说。“可人家要考大学。”杏儿舅厦奶奶说。“哦,那天在清溪会上见了你邢家婶子了,那娃又没考上。还提了这事呢。”桃儿说。
“哎呀,叫人作难的。杏儿,你的意思?”“平平姊妹子多,人家屋里和咱又不一样,额怕将来应付不了。”“也是,咱这屋里心都痴些,碰到那拐心眼多的,也是吃亏。”“啊,就是,咱都是实诚人。”
“都在一个村里,也不好。离得太近,一有个什么事就都知道了,麻烦。”“嘿嘿,这就是那远香近臭嘛。那你的意思就说这清平的?”杏儿红了脸,低下头,没搭腔。“行,那就啥也不说了,咱就说清平这娃。哪天额再去一趟,给你邢家婶子说说。”就这样,一家子商量了商量,桃儿便回去了。
几天后,桃儿去清平见了邢家媳妇,两人说了说杏儿的事。这时,恩娃又去县中补习去了。按理说,男方应该主动才是,可刘家一直也没有给邢家媳妇回话。为了杏儿,邢家媳妇也没想这么多,又去了一趟刘家。得知杏儿还没订亲,刘家妈和爷爷奶奶商量了一下,就准备给恩娃说媳妇了。
这天,恩娃爹从县城回来后,刘家奶奶问儿子道:“恩娃没考上,这亲事咋办?不能这样老拖了。”“哦,叶子的女儿还没着婆家?”
“嗯,他婶子来过了,人家还在等咱的回话呢。”“哦。”“那你明儿个就回县里去,赶紧问问娃,看愿意不愿意。”刘家爷爷说。“嘿嘿,看把你们急的,这哪里一下就能订下来呢?”“人家都等几个月了,咱老没个准信儿,也说不过去了。”“也是。”“先见上个面儿吧。要是两个娃儿都愿意的话,再把婚订了。”“哦。”
“下个礼拜,你就去给恩娃说说,赶紧给个回话。人家邢家媳妇还等着呢。”刘家妈对丈夫说。“嗯。额下礼拜就去找恩娃去。甭熬煎,耽搁不了你。”刘家爹答应道。“这给你家娃儿找媳妇,你也应该积极点。”“嘿嘿。”刘家爹笑了笑,转移话题道:“该吃饭了吧,跑了一圈儿都饿了。”
吃过午饭,刘家爹在家里休息了休息。到后半晌,刘家妈早早地就做起了晚饭。吃了饭,天还没黑,刘家爹带上换洗的衣服,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清平离县城也就三十来里地,都是一抹的柏油马路,也就一个小时,赶天黑,刘家爹便到了县城宿舍。这刘家爹的宿舍在县城南关的水利局家属院里,是一个单间。刘家爹先去家属院里澡堂子洗了把澡,然后回到宿舍,打开收音机,随意翻着看看报纸。
可怎么能看得下去呢,他心里很矛盾,不给娃找对象吧,怕耽搁了儿子婚姻大事;现在就订了亲吧,又怕将来娃考上了要退亲。他这几年不赞成急着给儿子找媳妇,问题也就在这里。可谁知儿子高考一再失利,这终身大事就不得不考虑了。可去找儿子谈吧,怕影响学习;拖着不去说吧,家里又催得紧,也没法给媒人回话。
刘家爹不抽烟,也不喝酒,一个人思来想去的,报纸也看不下去。于是,就索性关了收音机,从宿舍里出来,上街漫无目的地散步去了。
这时的汾湾县城,汽车、小轿车也很少,甚至还没有公交车。路灯还是以前的样子,不是多么亮。街上的行人也不多,挺安静的。街边的房子都还是平房或者两层的旧房子,新盖的楼房很少,路边的小店也不多,门头、招牌虽不是霓虹的,也还算过得去。
不知不觉来到一家小店门前,只听见店员和顾客在那里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不是才涨过价吗?咋又涨?”“人家进价涨了嘛,那咋办?”“哎呀,早知道的话额前头就多买些呢。”“你没听说吗?那谁不是把娃结婚的东西都提前预备齐了嘛。”“那娃儿不是还没毕业吗?”“你可说呢,怕涨价嘛。”“嘿嘿,那往后要跌了价,不就亏大啦?”“嘿嘿,那要是再涨了,人家不就赚啦?”“哈哈,再过上两年呀,要不时兴了呢?”“哎呀,额说呀,甭管这些个,你也管不了,还是到了啥时候就办啥时候的事吧。早了不好,迟了也不好。”一个长者道。“你说得轻巧。有钱的咋都行,穷汉家可就难了。”“唉,也是。”
走过小店,刘家爹沿着大街漫无目的地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便到了电影院门口。这是南关比较热闹的地儿,小商小贩已经出摊了,熙熙攘攘的。刘家爹随意转着,问问这问问那的。再往西走,店铺就少了,也没什么人了。于是,便调头往回走。
再次路过那家小店时,刘家爹突然想起刚才老者那句“到了啥时候就办啥时候的事”的话。是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考虑得太远了也没用,因为事情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的,就顺其自然吧。想到这里,刘家爹拿定了主意。
礼拜三下午,单位里安排学习,刘家爹找理由请了个假,便一个人去了县中。这个时辰,正值学生下午自由活动时间。一进校门就是大操场,操场东半边从南到北是双杠、单杠和篮球场。见儿子正在那里打篮球,刘家爹就没有吭气,走到操场东墙根的一堆木料那里,坐下来,边看球边等儿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