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司马防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集中到怀县,并在怀县储存了足够三万人食用三年的粮食,决定依托坚固的城池和毕舒周旋到底。
要是毕舒敢于冒险派兵围住怀县,然后自己带着大军直接渡河怎么办?
也不要紧,黄河并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要找到合适的渡口并不容易,附近唯一的渡口就是河对面的武城。
那里有投降曹操的大将吕翔拒守,想要通过并不容易。
毕舒要是真的选择了这个办法,说不定趁着他渡河时的慌乱劲南北夹击还能一举将他留在这里了呢。
所以毕舒唯一可行的选择就只能选择硬攻怀化,看出这一点实在并不需要多高明的眼光。
而怀化城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自打司马防第一天到这里开始,就几乎无间断的在加固城防。
宽达百余米的护城河深不见底,那是滚滚流淌的沁水,不是人力可以简单截断的。
这样一来,即使明人施展天崩地裂之术,守军也还可以有天线可守,要是明人的能耐真的大到把沁水都炸没了,那司马防也就认命了。
都这样非人类了,大家还打个什么劲啊?
而大河中游严苛的通航条件使得明人那令人生畏的水上力量不能顺流而下,何况怀化城并不在大河岸边。
毕舒最后做出的选择也确实如司马家预料的那样,他率领大军南下后直接来到了怀县城下。
但是随后事情的演变并不像司马防预想的那样,辽阔的护城河确实是起到了挡住了明人攻城兵器的作用,但却挡不住明人对它自身的疯狂的进攻。
从明人到达的那一刻起,可怕的巨响就几乎是不间断的从怀县北边的一个无名小山中传来,再看着城外明人那无边无际的营帐,让人不由得毛骨悚然。
好在这些声音虽然可怕,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杀伤效果,不久大家也就习惯了,只是都在私下猜测明人究竟是在干什么。
不久之后随着一车一车的石头被直接倾倒在了护城河里,他们就知道了明人究竟在干什么。
护城河在迅速的被截断,并不湍急的护城河水可以冲走泥土,但对着些巨大的石块却无能为力。
而明人的抛石机也终于开始发威,这种可怕的武器不仅抛得远,而且有时还带着可怕的火焰。
实际上被从天而降的石头砸死的士卒并不多,但是这些人的死状实在是太恐怖了,让守军的士气急剧跌落。
明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石头?每个守军都在心里默默地问自己。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把石头开采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明人这几天全军一直是在采石头也不应该有这么多,难道这就是法术的力量?
明人的效率很高,只用了不到一天,毕舒就成功的在护城河上填出了一条近百米宽的坚实通道,而这并不是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密集的弓箭压制和石头攻击,使得根本没有守军能在这段城墙上停留。
而明人士兵则利用一个个装满土的袋子迅速的垒起了一个平缓的斜坡,明人精锐踏着整齐的步伐沿着斜坡顺利的登上了城头。
眼见战事进行的如此顺利,包括毕舒在内每个人的脸上都不禁露出了微笑,司马家不过如此,以为凭着一道护城河就能挡得住自己的大军,真是笑话。
但是很快毕舒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城内的战斗始终没有能停止,也就是说明人始终未能彻底击溃司马家。
司马家那伙乌合之众这么能打?!为了查明战况,毕舒冒险亲自登上了城墙。
当毕舒等人登上城墙俯瞰城内的时候,每个人都不由得在心里大骂了一声操你奶奶的。
作为天下最大郡之一的首府,整个怀县县城面积不小,这本不足为奇。
可是现在的怀县县城内,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墙壁将偌大一座县城分割成了蜂窝般密集的小区域。
更可恨的是这些分割的墙壁顶端还凸凹不平,不时地还有一些锋利的钉子隐藏其中,让不少试图直接翻墙而过的明军悍卒饮恨当场。
而且这些墙上是没有明显通道的,全部都是一些暗门,很多时候明军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突然陷入了围攻或者遭遇了密集的箭雨,一身武艺半点也使不出来。
这座城市根本就是一个杀戮场,完全没有人居住的条件。
是的,这才是司马家的真正底牌所在。
从司马防决心投向曹操的那时起,他就借着以工代赈的机会让百姓不断地改造这座城市,将它打造成了今天这幅模样。
只有这样的建筑,才能让习惯于整体作战的明军陷入困境之中,无论是司马防还是他的儿子们都从未曾将希望寄托在那常规的护城河和城墙上。
因为对于身经百战的明人来说,这世上又有什么样的城墙是攻不破的?只有这种置自己于死地的战法,才能真正克制明军。
他们成功了,实际上即使是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明人精锐那惊人的战斗力也使得守军的伤亡始终大于自身,但这却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明人的精锐是百战才得来的,死一个就少一个,和司马防的这些乌合之众对耗怎么可以?
眼见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毫无价值的倒在了这个迷宫之中,无奈之下毕舒只能下令全军先撤退,只留下部分兵力负责看守连接斜坡的那段城墙。
相对于城内,城墙是制高点,离开了城内那复杂的地势,少许明军就可以压制得司马防那些缺乏训练的部下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回到营寨清点人数的时候,毕舒发现已经有近千人战死在了这里,这真是一个悲剧。
这种城内的绞杀战是异常残酷的,没有重伤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受伤基本上就意味着被杀死,很难再活着退出来。
自讨伐羌人大获全胜从而开始独当一面以来,这是毕舒伤亡最惨重的一次,也是最窝火的一次,更关键的是付出了这样大的伤亡还没有能消灭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