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沉吟了很久,才下令将他斩首以全他的忠义之心。
这时候袁绍早已经去的远了,曹操也不着急,就这样带着部下不紧不慢的向开阳赶去。
果然,当曹操来到开阳城下的时候,看到的已经是和之前那支袁军截然不同的一支部队。
当初袁绍大军浩浩荡荡沿着沂水南下的时候,曹仁则率部悄悄沿着沭水一路北上。
当他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开阳城下的时候,城里本就人数不多的袁军根本没有做出反应,就这样被他轻易的攻破了城池。
所以当袁绍大军退到这里之后,发现后路已经断绝,而这时候军中的粮草也已经所剩无几,在这样的情形下士卒那里还能有什么斗志?
你说为什么不干脆绕过开阳城?拜托古代的道路情况你离开大道根本无法有效的行进大队人马,而开阳就横亘在北返的道路上。
好在开阳刚刚被攻破了一次,城池残破,袁绍立刻下令全军发起了猛攻。
但是现在守卫开阳的不是于禁而是曹操的头号大将曹仁,他麾下有四千最精锐的战士。
猛攻了一天之后,除了留下无数的尸体之外袁军一无所获,开阳城依然牢牢地握在了曹仁手中。
到了这个时候,任凭袁绍再是刚硬也不得不痛苦的接受了残酷的现实,这支庞大的部队是无法全部带回冀州了。
当天夜里,在手下们的一再建议之下,袁绍不得不留下忠心耿耿的逢纪主持大局,而他自己则带着其他主要手下和所有的骑兵悄悄离开了战场逃回了阳都。
为了配合袁绍的逃走计划,逢纪亲自带队一刻不停的猛攻开阳。
直到确定袁绍已经安全离开,再次猛攻开阳无果之后,逢纪才不得不将部队退往了开阳南面的即丘小城稍事休整。
这时候袁绍已经弃军而逃的事实再也掩盖不住了,所以当曹操大军到来之后,袁军上下早已经没有了和他再次交战的勇气,只能凭险固守。
可是正所谓外无必救治兵则内无死守之城,虽然逢纪一再弹压,依然还是不断地有士兵私自逃亡,试图沿着沭水北上逃回家乡。
但就算是这样,逢纪还是拼命地给手下打气,鼓励他们坚守,宣称袁绍很快就会带着青州大军来救援他们的。
逢纪倒也不是完全在说谎,成功逃回阳都的袁绍汇合了袁谭之后本来打算立刻出兵救援逢纪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现在青州的局势使得袁绍根本无法再次南下。
原本因为袁绍大军压境而躲到了东莱山区的青州黄巾在袁绍率部南下之后立刻又活跃了起来,在袁谭无法分兵的情况下横扫了北海、乐安、齐国诸郡。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通往冀州大本营的道路实际上也并不通畅,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质都不能得到有效地补充。
仅仅凭借着带回来的这数千人马和袁谭的部下,想要压制住青州黄巾都得费很大力气,又如何能分出兵力南下攻打开阳?
而且经过这样的惨败,全军上下皆无战心,不愿意再次南下去送死。
面对如此窘境,袁绍又能如何?带着无尽的悔恨和不甘,袁绍不得不决定弃守阳都等地退往了平原郡。
袁绍这次难得的果断了一把,既然自己控制不住青州,那自己干脆就彻底不要了,留给你曹操好了。
他率部逼退了进犯的青州黄巾,将他们压缩回了东莱,而后将青州各地的城池尽皆毁坏,所有人口财物都带往冀州,实在是不能带走的全部都付之一炬。
当袁绍离开之后,青州只留下了一片白地和数十万嗷嗷待哺的饥民,所有的庄稼全部被毁,眼见又是一场人间浩劫。
而南边的即丘城内,眼看着救兵迟迟不到,袁军上下士气日益低落。
这时候盛夏已经到来,人马牲畜尸体混杂在这弹丸之地,水源终于被污染了,城内开始流行瘟疫。
最终就连逢纪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带着对袁绍的满腹忠诚和对曹操的愤恨不甘的离开了人世。
他这一死袁军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六月,即丘袁军向曹操请降,这场引动所有人目光、决定着未来大势走向的大战终于以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南下参战的三万袁绍主力战死、病死者近万人,投降的则超过了一万五千,几乎是全军覆没。
虽然不像历史上官渡之战那样的惨烈,但是却几乎是同样的影响。
在这次和曹操、李归联军的大战中,原本是天下最强大诸侯的袁绍先是失去了并州,现在又实际上失去了对青州的控制,只保留了平原一郡。
而连续战败,兵力先后损失了五万之多,这样惨痛的损失即使是对袁绍这样强大的势力也是一时难以承受的。
郭图、高干、逢纪、颜良、韩猛等人战死,张郃、高览等人投降了李归。
而驻守高都孤立无援的大将吕翔在听到了袁绍惨败的消息后终于绝望,思忖再三最终南下投降了曹操。
而原本亲附袁绍的鲜卑步度根等人在张郃的软硬兼施之下最终宣布投向了李归,和袁绍断绝了关系。
虽然这种投向和加入李归阵营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对于袁绍的威信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是谁要是以为袁绍就此完蛋了那你就太小看袁绍了。
袁绍的根本还是冀州,虽然历经战乱人口依然超过三百万,能动员起来的兵力依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而且袁绍的财税、军粮收入也全部来自于冀州。
之前无论是并州还是青州都不但没有给袁绍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每年消耗大量的物资,要是单单从财政这一点上来说,袁绍的处境还有所好转了呢。
步度根等虽然叛离,但是更强大的轲比能等部落却都坚定的选择和袁绍站在了一起,而北边的乌桓人也同样如此。
袁绍,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最强者,不过现在要加了一个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