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宫。
书房中。
一群朝廷中的大臣正在商议事情。
关于岳飞和方腊那边的战况。
“陛下,肃王求见!”
“让他进来吧!”
随着杨戬禀报,宋徽宗点点头。
众人也停止了商议。
宋徽宗知道,赵枢每次来,一般都是有事找他。所以很期待。
大殿中站着蔡京,王黼,梁师成,李彦,荣国公,兵部尚书王云,礼部尚书金崇岳等人。
听说肃王来,王云,金崇岳等人静静站着,面色肃穆。
肃王走进来之后,众人见礼,招呼过后,宋徽宗笑道:“枢儿,你来的正好,刚刚传来战报,岳飞已经攻占了方腊三十座城池啊!”
“恭喜父皇,看来方腊叛乱再过不久就会平了。”赵枢对于岳飞的能力还是认同的。
在他意料之中。
宋徽宗点点头:“你举荐的岳飞是个人才,宋江等人招安为此事出力,都有你的运筹,你功不可没啊!”
“父皇,儿臣不敢居功,这是父皇用人唯贤,与儿臣无关。”
赵枢谦虚了几句。
一群朝臣暗自点头。
功劳的确有赵枢大部分,他却没有丝毫高傲,这点很难得。
宋徽宗又问道:“此次,你找朕应该是有事商议吧,说吧!诸位大臣刚好都在!”
闻言,众人目光锁定赵枢。
“儿臣这里有几本书想给父皇鉴赏。”
赵枢拿起手中的几本书,递了过去。
杨戬将其拿着传递给宋徽宗。
宋徽宗接过好几本书,在手中端详。
之前只是看到了纸张,如今变成书籍,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干净整洁,清晰文字的书。
以至于宋徽宗看了之后,忍不住惊呼。
书籍翻阅,每翻一次,有一种清脆的手感。
“这是肃王制的纸,如今成书了?”
在场大臣对于赵枢的纸其实有所耳闻,那时置办的报纸他们见过。
如今,陛下手中拿的书籍纸张,质量似乎更高。
赵枢如今的纸造出来质量比之前更好。
之前的书页多少有点发黄。
而经过熟练操作,如今的纸张显然质量更好,更白,没有一丝其他颜色。
也比古纸薄,却有一种很扎实的触感。
“这是新纸吧?”宋徽宗问道。
“这是儿臣改良后的纸,比之前报纸质量更好,儿臣可以给父皇演示一遍。”
赵枢手中还带着一些书页,他当着众人的面将其揉搓,然后张开,在揉搓,在张开。
上面的字迹还是清晰可见,纸也没有出现任何破损的痕迹。
“这……”大臣看到纸的质量,神色震动。
确实比大宋市面上的要好的多。
印刷出来的字迹很黑,纸却很白。视觉效果就很明显了。
此刻。
宋徽宗开始认真看了起来。
关于书中的内容。
“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书籍内容是唐僧西天取经,收了几个徒弟一路打败妖怪的故事。
有简纲。
稍微看了一下,宋徽宗就被吸引了:“这种小说朕觉得稀奇,可惜时间有限,枢儿,这书可否留几天,朕好好观摩?”
“书我还有很多,这就是送给父皇的。”
“哦?”宋徽宗笑了:“如此甚好啊!”
只是瞥了一眼,他就觉得此书可看。
古代这种野史小说不是没有,但如此完整,装成册的还真没多少。
尤其这种新纸技术上的文字让人更有一种欣赏感。
宋徽宗:“诸位爱卿也可以看看,纸质好,上面的内容朕也觉得不错!”
闻言,众人也不客气。
开始看书中的内容。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三国演义,古诗三百首,三字经等等。
“书印刷的好,纸质好,内容也不错,而且道德经,三字经天下百姓都可看!”
王黼点点头。
“字迹整洁,属实难得啊!”
一群人拥挤,纷纷赞叹。
“可惜这样的纸应该不会太多,好纸普及怕是不够量。”梁师成叹息后,又觉得可惜。
在他看来,这样的好纸肯定不会大面积生产,因为古代的粗纸制造都慢,何况是这种纸呢。
“王爷,这书你印了多少?”梁师成忍不住好奇。
“此书印刷了三万本,包括三国演义……”
赵枢将所有数量说了出来。
“三万……”现场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敢问肃王,这花费了多长时间?”蔡京激动道。
“两个月吧!”赵枢。
“两个月印刷了这么多?”
要知道,仅仅是西游记就有三万册,三国演义也是三万,其余的加起来也不少啊。
古代书籍为何普遍少,读书的人不多,除了是自身条件外,就是因为书印刷太难了。
根本就不可能流通到普通人手中。
私塾中有书籍,达官贵人府中有书,普通百姓手中,能有什么书呢?
造纸,印刷实在是耗费时间,且纸质又贵。
“这纸成本高吗?”宋徽宗。
“父皇,纸质成本很低很低,不高。由于是大量制造,所以比寻常的成本还要便宜。”
听到这个回答,礼部尚书金崇岳神色有些镇不住了。
古代教育这一块就是他管的。
如果这些书籍,比如三字经,道德经,论语普及开来,对天下来说就是福音。
再者,他和赵枢合作,知道他在印刷,但他根本没想到赵枢短短两个月就印刷出了好几万册。
这效率简直无法想象。
金崇岳是一个五十岁的男子,他双眼此刻如宝石般散发光泽,拱拱手:“陛下,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如肃王所言,此书成本低,印刷效率高,如此一来,我大宋读书人就能用更好的纸和书。”
“而大量印刷之下,天下之人皆有书读,能提高百姓的见识开拓,增长文化的兴旺啊!”
如果真能普及开来,绝对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关键成本不高,印刷效率快,解决了古代印刷慢,成本高的难题。
蔡京有些意外的看向赵枢。
此事确实利国利民,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枢的确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看到好书,这些文人士大夫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
见赵枢有这么多书,蔡京他们对视一眼,蔡京笑道:“肃王,这书甚好,可否借给老夫一本,让老夫回去好好看看?”
听到这话,赵枢笑道:“蔡相公要,这有何难?待会我让人送几本过去就是,诸位人人有份。”
赵枢是开印刷厂的,书籍对他而言要多少有多少。
这也是一份人情。
拿人手短,这些人时间长了终究会站在他这一边。
赵枢非常大方。
“如此就多谢肃王了。”
蔡京面露惊喜,拿着书籍舍不得放下,翻看了之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书的最前面,有编辑,作者,出版处。
编辑写的是赵枢,出版写的是肃王。
西游记作者写的名字他不认识,因为不是赵枢,是吴承恩?
而三国演义则是罗贯中?
蔡京问道:“肃王,这罗贯中,吴承恩是何人?”
赵枢笑了笑。
这些人物都是后世的,他们不认识也正常。
而赵枢也并没有将作者名字换掉,至于作者二字。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也是没问题的。
至于如何解释,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