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姑娘说道:“这些孩子们在天津呆久了,原本就和兄弟姐妹有些不熟。我们这都来BJ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了?”
槐花也是听了王文武介绍,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就是当年那个不要脸爬上老爷床上的那个人。果然是个好姿色。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王文武对她有些嫌恶。
看在一旁,就像是突然冒出了几个孩子。试探的对王文武说道:“老爷,你看这样成吗?东边离咱们这个屋隔两个院子的关家,他们家院子里有几个房间出租,您看要不把这位六姑娘和几个孩子安排在那里去。
一个是那里离这里,离得也不远。他们兄弟姐妹几个人来往也方便。另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关家的女儿们算得上是样貌端正。关家的大人都是教书先生,家教也是好的。是这附近数得上来的好人家。把六姑娘他们安排到那里去,自己这不就有了理由吗。
高秋曦对这边附近的情况并不清楚。而且看王文武对小先生的样子,六姑娘他应该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的。或许是顾及那几个孩子。坐在那里微笑着喝着茶水。
槐花,六姑娘以前是认识的。六姑娘是犯了大错的,对待槐花这个年老色衰的姨娘。还敢还能鼓起勇气,可面对王文武却没有那个胆子。只能任凭王文武发落。
六姑娘的几个孩子,就是眼巴巴的看着王文武,不知道为什么要从自家要从天津搬到这BJ里来。这里不仅没有自己熟悉的同学,就连这里的家具都是一水的木头做的。
不像他们原本的家,就连坐凳都是软软的。特别是那些比自己大很多,但自己却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母亲却要自己叫他们哥哥姐姐。
特别是父亲,见到自己再也没前一样笑嘻嘻的样子。面对特别严肃的父亲,这几个孩子觉得特别的陌生。
王文武说道:“王若他们几个不是已经走了,房间应该空出来了。都住在里面吧!”
槐花说道:“那两位妹妹呢?”
王文武说道:“高秋曦就住到舒锦熙的房间里去。至于六姑娘嘛!在我书房里给她搭个床吧!”
槐花意味意味深长的看着六姑娘,按理说,书房应该是在家里很重要的房间。在大户人家里关于整个家族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有可能是从里面出来的。
如果从钱财上讲,王文武家也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但王文武家除了钱财以外,在其他的领域里毫无影响力。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小康之家。
住在小康之家里的书房里,这就有点上不了台面。正经的姨娘至少还是有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谁会在书房里和老爷行那种事。不过,那女人可是敢大半夜爬上老爷的床上去。去书房,说不定合了她的心意。
比起六姑娘,高秋曦睡到舒锦熙在房间里,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舒锦熙这些年下来,你别看在家时间不长,但老爷始终把她的房间留出来了。
可现在,老爷竟然让。高秋曦住进去,这是否意味着。槐花试着向王文武说些家里的一些用钱的事情,并向高秋曦询问,她有什么建议没有!
王文武说道:“家里一向都是你管着的,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就是了!”
槐花脸上虽然没显出来,但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在那里,语调平静的答应了下来。
等到了晚上,王文武毕竟出去了这么长时间。在BJ的都希望王文武留宿在自己房子里。
王文武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每个房间轮了一圈后才到高秋曦这里。
王文武推门进去,发现高秋曦正坐在床上看书呢。见到王文武进来,只是澹澹的看了一眼。叫了一句,老爷。好像早知道今晚王文武会进来一样荣辱不惊。
王文武走了过去,说道:“在看书呢!看的是什么书呢?”
高秋曦说道:“上海那边留过来的小说,写的跟以前的话本一样,都是些先生小姐,情啊,爱啊之类的。”
王文武拿起书看了一眼,是李涵秋的《广陵潮》。这本书王文武自己也看过,是以鸦片战争至运动的许多大事件为背景,展现七十年间的稗官野史,有些还是王文武自己经历过,看着甚是有趣。
这本书也算得上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所谓鸳鸯蝴蝶派,是由清末民初言情小说发展而来,20世纪初叶在上海“十里洋场”形成的一个文学流派。由于许多作品内容,动辄以“一双蝴蝶,卅六鸳鸯”来比拟书中的才子佳人,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或者叫才子佳人小说。
在别一层次的读者看来,仍然停留在将小说看成“小道中的小道”的梯阶上。
但在王文武看来小说发挥游戏与消遣效应。随着新兴大都市的成型和工业机器齿轮的转速越来越快,而且现在时局一溃千里。有些人也是为了逃避现实。对这种小说的需求量也激升。
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个会先来。工余或夜晚需要松弛一下被生活绞得太紧的神经。这就需要娱休,而读小说就是娱乐和调节的方法之一。
四周生活像万花筒般变异的环境里,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童勉担越,无奇不有。一般的大众也希望通过都市通俗文学去了解四周的环境,以增强适应性,不致茫茫然地跌入生活陷饼。
这些大众一般都缺乏新兴意识,但是他们也在通俗文学中接受某种教育,即在茶余酒后阅读通俗文学,在拍桉惊奇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诲与惩戒。
所以哪怕自己子女当中有可能对这些才子佳人的小说上头,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但王文武还是不反对家人看这些小说。
王文武说道:“来BJ这些天呐,过得还习惯吗!”
高秋曦说道:“有什么不习惯的!老爷,你可是把这最大最好的房间给了我,我要是说住的不习惯,那我不是太不识抬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