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西元二〇一六年发表于《历史》杂志上,出自一名有良心的青年历史发明家之手,作者名不详,寄给编辑部的署名只有一个“李”字。)
七月七日,可以说是新明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一六六二年的这一天,世祖皇帝在金州登陆;一年之后的这一天,金城建立,成为新明的第一座城市。这一天,还是一六七二年世祖皇帝加冕的日子;还是东进运动开始的日子,是西班牙王国与我们签订条约,承认我们胜利的日子。一百多年后,这又是靖边陆军攻占华盛顿的日子,又是我新明海军彻底消灭英国皇家海军,称霸大西洋的日子。再一个一百年后,这又是武皇帝陛下发动“蓝色方案”,进行世界大战的日子。
而我今天要说的,却是一八四五年的七月七日,这是我国民革命军南北两军会师北京城下,给予满酋以歼灭性打击的“E”作战开始的日子。
南军士兵由李兴汉元帅率领,自数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经略中原的步伐。先是以南京城为据点,站稳了脚跟。又攻占了大胜关,九江,安庆,扬州等一系列城市,切断了大运河的交通,使得满清被南北隔绝,无法通信。
这一天才的战略构想正是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部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北方诸省的土地早已不复汉唐时代的富庶,如果没有江南地区的钱粮输入,清廷根本无法维持北方庞大的领土。如果国库中存有大量储蓄,也许他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但是自从奴酋弘历时期开始,满清上下就掀起了一股奢侈享受、铺张浪费之风,国家的储备被迅速耗尽。如果是和平年代还不会体现出什么,但是在战争时期,满清的财政状况就会显得捉襟见肘。
因此,在国军隔绝南北交通之后,清廷组织了大规模的部队反扑。然而清廷腐朽的八旗兵与绿营兵在我精锐之国民革命军面前,显得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在淮安至徐州的防线上,满清号称的“二十万大军”被我军一扫而空,从此失去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而在三年之后,“满清最后的良心”伊里布将军,率领着新编练好的满清新军与李元帅再次于淮河流域决战。此战实乃我新明与满清之间的一场灭国之战,军部提前从本土调集部队前往中原地区参战,到战役开始时,我军已是精锐云集。我国民革命军精锐之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第十八集团军,新五军,新六军全部集结在徐蚌地区,力求一战歼灭满清之最后的有生力量。
而此次大战的导火索,竟是因为曾国藩将军所率领的“第五纵队”于武昌起义,宣布湖北与湖南二省脱离满清。伊里布之新军受不了满清中央朝廷的压力,才不得不与我军进行决战,而战役的结果自然是以我军毫无悬念地取胜而告终。
在消灭了满清的最后一支可战之军后,南军的诸位同志迅速北上,包围了北京城。满清皇帝本想逃离,却因为北军从另外的方向席卷而来而作罢。在绝望的围城战中,时间之轮又转向了七月七日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