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收藏)
扶苏跟随芈氏等人来到华阳太后居住的宫殿时,嬴政竟然也在,看着太监们布置灵堂,看来嬴政跟这位华阳太后关系还不错。
“大王。”芈氏走到嬴政身边,轻声的叫了一句。
“没事,我只是想起来刚跟母后来到咸阳时,祖母对我的照顾,一转眼这都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嬴政慨叹一番,对芈氏道:“这里就交给你了,大臣们还都在咸阳宫中议事。”
嬴政抬步离开,扶苏犹豫了一阵,也跟着离开。
“众位卿家,华阳太后酉初薨于长寿宫,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吧。”嬴政回到咸阳宫后,将华阳太后去世的消息转告给各位大臣。
老臣们听到消息就在大殿里哭了起来,尤其是熊琦等人,他们本就是楚国人,是华阳夫人嫁到秦国,他们才来到秦国,做了秦国的大臣,对华阳太后感情深厚。
“现在还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具体灾情也无从知晓,有司可以提前准备,其余大臣先把其他事情放一放,商量一下华阳太后的丧事吧。”
一些大臣似乎觉得嬴政将华阳太后的丧事看的比应对地震还要重有些不妥,但想到先王的登基的事情,还是乖乖的闭嘴,没有去触嬴政的霉头。
扶苏本意是在这里了解一下地震的情况,结果这些大臣们现在还没搞清楚震中是哪里,嬴政一句话,众人也不再谈论地震的事情。
“大王,太后曾经跟臣说过,她走后,要和孝文王合葬寿陵,继续陪伴孝文王。寿陵封土的时候,也专门为太后预留了放置棺椁的地方。”熊琦伤心一阵,此时心情平复了一些,对嬴政道。
“此事寡人知道,也会遵从祖母的遗愿,将祖母的棺椁与孝文王合葬。”
遇到大王、王后、妃嫔去世,都有专门的礼官进行处理,倒也没有特别的事情需要商讨,很快为华阳太后治丧的方案就制定出来,嬴政许可之后,自有人去打理,无需嬴政为之分心。
此时众人本当前去拜祭华阳太后一番,只是刚刚遭遇地震,事情还没有商量完,先把给华阳太后治丧的事情商量一边,已经让一些大臣不满,如果不把跟地震相关的事情商量出个结果,这些人怕是不会放手。
“旱灾的影响刚刚开始显露,又遭逢地龙翻身,今年的赋税恐怕不足以支撑对外征战,我们要从新制定攻打赵国的计划了,说不得要推迟个一两年才行。”
“不要说攻打,恐怕现在要做的是准备好防御,秦国又是旱灾又是地动,赵国绝不会放过机会的,恐怕边境上的防御压力也会很大。”
“现在秦国的兵力除了一部分防范楚国,大部分都部署在赵国周边,而这些地区都是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我怕粮草不足以支撑到来年的粮食丰收。”
“这倒是不用担心,粮草转运一直都在进行着,而且有了郑国渠,关中并没有受多大影响,蜀郡更是不用担心,如果不发动攻势,粮草足以应付。”
“现在距离地动过去已经快要三个时辰,关于地震的位置还没有报过来,而我们在咸阳都能感受到地动,那说明此次地动的规模不小,赈灾的压力很大。”
“虽然还没有具体位置,但是从咸阳周边递送过来的消息来看,似乎地动在西方,当是在陇西郡某地。”
陇西郡的推测一出,众人都微微松了口气,陇西郡秦国最西边的一郡,与中原诸国都不接壤,倒是不用担心被趁火打劫。
“即使是在陇西,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大秦的马场就在这里,另一方面,陇西多戎狄,尚未开化,如果地动导致他们没有吃穿,怕是这些人会起战端,牵制我们的兵力。”
扶苏静静的听着百官的推测和建议,不时的点头,秦国官员的素质没的说,几乎每个人都能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合在一起,堪称面面俱到,一份详细的应对措施,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只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完美的执行,相信这次地震不会对秦国造成太大的动荡。
扶苏领着一群弟弟妹妹给华阳太后守灵,心思却不再华阳太后,而在赵姬身上,以嬴政和华阳太后的感情,自己如果提出让赵姬返回咸阳,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而且华阳太后去世,赵姬无论如何也要露面才行。关键是如何让吕不韦也能返回咸阳。
“扶苏,想你祖母了吗?”嬴政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扶苏身旁,问了一句让扶苏大吃一惊的话,甚至怀疑嬴政是不是会了读心术。
“我也想你祖母了,已经派人去了洛阳,你祖母过几天就能回来了。”嬴政似乎有些伤感,表现的像一个普通的父亲安慰自己年幼的孩子。
扶苏轻轻点头,露出了高兴的神情,但想想有觉得不合适,敛去笑容道:“儿臣之前去颍川时,路过洛阳,还专门去看望了祖母,本想跟父王说请祖母回来,却不想父王已经派人去请了。”
“父王,能不能让祖母居住在咸阳,不要在去洛阳了,我都已经三四年没有见过祖母了。”
嬴政转过头,闭目深思,久久不语。
“父王可是担心吕相吗?”嬴政还是不说话,睁开眼,看了扶苏一眼。
“我在洛阳待了三天,吕相每日都是闭门谢客,基本上不怎么见其他人,府里也没有太多仆人,我问了吕相,吕相说他早已遣散了门客,与祖母安静的生活。”
“是吗?跟我说说看。”嬴政开口道。
见嬴政有兴趣,扶苏心情激动不已,这就是有戏啊。
扶苏斟酌了一番语言,将自己在吕不韦府上见到的情形跟嬴政讲了一遍。
“而且,儿臣兴办学宫,也想要吕相这样的大学文家来坐镇,增加的名气。”扶苏考虑一下,还是将自己的私心道出。
“你那学宫不是招了很多人吗?”嬴政不置可否,问扶苏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