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夫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善根的人,只源于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善良的,慈悲的。他的诸多表现似乎都是善良的,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佛缘,是否能够得到佛的指引助他走好自己的人生。所以,王一夫更关注佛家伴侣的修行。
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经常在街上就可以见到无数的僧侣及女尼沿街化斋,并成为一道风景线。
佛家认为晨朝是诸天食,日中是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因此比丘日中而食,过午不食。这样可以减少昏沉,无宿食患,得清净心,身心趋于安稳,还提倡慎食,非时不食,不零食,不美食,不贪食,知量而食,不食五辛,不故食肉,恪遵佛制。僧侣坚持过午不食。
缅甸的僧侣,一天开始得很早,凌晨4:00天不亮就要进食第一餐。第一餐后就会开始诵经念佛度过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然后出外化斋,为第二餐化食。因过午不食,所以,第二餐要在上午10:00开始并完成。由于10:00以后就不能再进食,直到第二天的凌晨4:00。所以当天上午10:00的这餐饭会比较丰盛。
在10:00的进食第二餐饭前,他们会去排队去街上化缘,化缘毕后,将佛缘到的食物归到一起,由所有僧侣在食堂进食。
在缅甸的马哈伽纳扬僧院,每天这样的布施的场面非常震撼,因为有上千位僧人同时出现,规模十分之大。化缘主要是给食物和钱。
10:00以后,就会继续诵经念佛。每隔一个小时,要进行静思打坐,再进行一个小时走路。一个小时打坐,一个小时走路,循环。
缅甸人有从小就要出家一次的传统,即以寺庙为学堂,学习佛学及识字,诵经。小和尚长大了可以还俗,并娶妻生子,然后再走入下一个循环。在缅甸出家是很光荣的,如果一生不出家一次就得不到尊重。缅甸的出家可以随时还俗,可以随时随地出家,并可以出家多次。
缅甸佛教讲“六和精神”,也称“六和敬”,即: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身和同住(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口和无诤(在言语上,和谐无诤);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志同道合);见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利和同均(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六和”制度诠释了佛教的平等思想,体现了佛教的平等、民主、法制的特征,维持佛教僧团长远共处、和谐、发展。
“出家”,体验、灌输、沉积、墨化佛学思想意识之意,这也是一次非正式的出世与入世的往来,体验与修行吧。大多数去当和尚的并非是看破红尘或逃避现实,而是有不役外物而修身心清静,并献身服务于佛法的志向的人。也许大多数凡人没有当和尚的志向,六根难尽,六尘难拒,六和难敬,放不下也舍不得,也吃不得那份清苦,但为了不让自己堕落于红尘,或欲给自己空虚的大脑加点信仰,也想修习佛法。那么好吧,就在自己有悟性、有需求时去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脱离凡尘修习佛法,这也是很好的锻炼,做一次出世的体验。
这给了王一夫一个提示和机会,王一夫的佛缘来了,他愿意在缅甸“出家”一段时间,体味一下及“出世与入世”的佛法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