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笑着听完,山阴寒士、威震山越,贺齐的发迹,倒跟自己十分相似。又问谢贞:“君可知贺公苗现在大末县麾下有多少兵马?”
谢贞想了想,说道:“约在三千之数。”
扬州地广人稀,以会稽郡为最。郡中富饶之地,聚集在沿海的余暨、山阴、上虞等七县,各县相距短则二十余里,长则亦只三、四十余里,此皆为郡府能触及到的地方。但是像大末、章安、永宁这些县,相距在百里之上,其中的百姓多为山越之人,治安混乱,经常性的有朝廷任命的县长不能到任的情况发生,这三些个县,目下实际都是由大末县长贺齐一并治理的。以三个小县之力招募到为数三千的部队,已经是贺齐的极限了。谢贞还提到,贺齐名义上只是个县长,但以他在会稽的军力、在山越人里的威望,已经能够称之为会稽郡的孙坚了。
许褚很是受教,在他原有的认知里,纵观整个扬州,在三国初期比较能打的人只有两个,即孙坚和陶谦。孙坚号‘江东猛虎’,不必赘言,陶谦也不是易与之辈。孙坚在中平三年以‘参军事’之名跟随代车骑将军张温征讨西凉的叛军,而在中平二年,陶谦比孙坚更早的参加到平定西凉的叛乱当中。陶谦先是在汉末名将皇甫嵩麾下,皇甫嵩被诬陷免职后,和孙坚一同在张温帐下参军事。
陶谦、孙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从出身来说,两人的家族都有人在郡中当过县一级的官吏,他们自己也是从县一级的官吏做起,慢慢走进天下人的视野。光这一点,就比贺齐要强一点。再有两人同样参加过平定黄巾、西凉等叛乱,这份资历也是贺齐所不能比的。
但真要较真的话,陶谦、孙坚打黄巾贼、平凉州乱,未必就比贺齐对抗山越要高明多少。贺齐可是独当一面,在没有太多帮助的情况下替朝廷守住会稽南部那一亩三分地的。终是出身低,朝中没有靠山,又因扬州偏远不受朝廷重视的缘故,这个替大汉保住一亩三分地的骁将,到如今也只是个县长。
名位低而权责重,这样的人是非常有机会拉拢的。许褚不管是出于惜才还是多交善缘的因素,都应该去试着跟贺齐联络下。便把这个意思与谢贞说了,问谢贞有没有这个可能。
谢贞笑道:“贺公苗能征善战,但其人亦有一个缺点。”
“什么缺点?”
“生性奢绮。”
许褚笑着点头,一旁周瑜也是长长的‘噢’了一声。生性奢绮是说贺齐喜欢讲排场,讲排场的人就肯定爱财,许褚现在正好是很有财的。
一边是名低权重可以拉拢,一边又生性奢绮可以示厚,许褚当机立断,欲请谢贞走一趟,去会会那贺公苗。
谢贞欣然领命,他跟贺齐早就认识,而且去拜访贺齐的同时,还可以顺道回趟家,何乐而不为。
“不知明府要贞与贺公苗说些什么?”
许褚说道:“不急,容我想一想。”
独自回到后院,许褚苦思良久。他手里能让贺齐心动的东西不多,贺齐在会稽郡南俨然是个山大王、土皇帝,他要的钱粮,刺史陈温以及会稽郡府都会给他,想来想去,或也只有手里捏着的一个孝廉名额比较诱人。
孝廉、茂才这些名额,就跟后世的秀才、举人那些东西一样,是每个有志之士都心向往之的。尽管汉室逐渐衰微,尽管天下即将大乱,只要大汉朝廷名义上仍旧存在,孝廉依旧是个诱人的香饽饽。扬州六个郡,每年一个茂才,每年至多也就七、八个孝廉,莫说贺齐,许褚如果早来东汉几年,他也眼红,他也想要走举孝廉、入朝为郎、担任命卿的套路。
次日一早,谢贞就带着护卫、礼物以及许褚的书信去到前往会稽郡的路上。
以现在的状况看,许褚其实已经悄然开始准备出征东进了。备寇冬贼,其真谛在于以此名义来训练郡中的青壮,为出征前的大肆募兵做准备;派徐庶前往陈留拜访曹操,意在缔结盟友,顺便还能路过鄢陵、圉县两地,暗中与陈义、张奉等人通口气;最近一个让谢贞去面见贺齐,是在为出征后稳固庐江郡,提前和本州的势力打好关系。
当然,仅仅一个贺齐是远远不够的。周昕那边、陆康那边还有陈温那边,许褚也得把关系给处理好。这些可以称之为高层方面,高层以下,还得跟庐江郡,包括扬州内部大大小小的士族联络一番。
看上去复杂,实际上也不难。周昕那里,自有姚昇在舒县可以不用太急;而陆康年纪大了,心气就不会太高,他在许褚背后捅一刀的概率应该非常小,只要让人带些礼物去慰问下,示之以好应该就可以了。至于陈温那边,许褚决定找个时机自己走一趟,州治历阳跟舒县只有百多里路,就算车马难行,十天内肯定也能打个来回。而扬州那些大小士族,许褚大可以通过周异、谢贞、姚昇、张允等本地士人来传达自己的消息,自也可暗自窥探他们的一些想法。
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许褚本质上是一个重视‘黔首百姓’更胜重视‘士族豪右’的人,因为他原本就只是个小老百姓。可是在汉末这个时代,想要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不论是太守、国相,还是州牧、刺史,都必须把士族豪右放在前面,把黔首百姓放在后面。所以到了庐江郡以后,许褚大大小小的举措,除了必须要面对的州府征粮、周昕暗算,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州中、郡中的士族豪右上。
现在之所以没有急着去跟陈温、陆康等人密集接触,不是许褚没有想到,而是如郭嘉、戏忠说的,时机还没成熟。
这个时机就是诸侯讨董。可是等了又等,眼看十二月就快过去了,还是没有等到袁绍那边有准信。今天谢贞刚走不久,又是有消息传到舒县,可这个消息仍不是袁绍那边确定好了起兵的时间,而是冀州那边荀彧寄过来的。
荀彧是到魏郡的时候写的信,从信中可知,当初袁绍挂印北遁来到冀州的时候,董卓还在派人追捕袁绍,并未表其为渤海太守,所以袁绍一开始是冲着冀州膏腴富饶,想靠着自己的名望、势力把富饶的冀州握在手里以对抗董卓。不料董卓后来不仅赦免了袁绍的罪,还表其为渤海太守,表袁氏门生韩馥为冀州牧。袁绍知道后便在冀州治所高邑县等待韩馥,以为韩馥因为是他们家的门生就会对他俯首帖耳,没曾想韩馥到高邑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袁绍幽禁起来。
信读到这里,许褚不免额头出现几丝汗水,袁绍不是已经到渤海郡了么?还通过鲍信给他通过气,要他整顿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再往下读,才知韩馥最终在袁绍的心腹谋士南阳名士许攸、逢纪的劝说下让袁绍去渤海郡上任。其时荀彧、荀谌刚到魏郡,韩馥放走袁绍后觉得后悔,为了削弱袁绍的力量,一面派人征辟荀彧、荀谌、辛评、郭图等心向袁绍的名士,一面又派从事去渤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最终的结果是,荀谌、辛评、郭图三个人不得已答应了韩馥,只有荀彧因为带着一些族人走得慢,反而躲过一劫。
荀彧信中说道:“我曾听闻董卓帐下有一人,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智谋之士,凉州名士阎忠赞其有‘良、平之奇’,观董卓表韩馥为冀州牧之举颇为玄妙,或是出自此人之手笔。”
把贾诩堪堪比作前汉名臣张良、陈平,许褚觉得并不过分,荀彧的信中似对贾诩也十分重视。再反过来看董卓入京之后的一系列动作,不论是收归丁原兵马的雷霆手段,还是向士人示好的有意逢迎,包括许多许褚不曾知道的、渐渐在洛阳站稳脚跟的举措,确实都是妙着。许褚扪心自问,他要是董卓,未必能做到这个程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