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君臣奏对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皇上,折煞老臣也。”

“师相,朕说的不是一个、二个大臣,朕说的是一班腐儒大臣。他们要的是朕垂拱而治,仁孝恭俭,遵守儒家的伦理,作个守成之君,羁縻太多。朕欲效太祖、太宗,奋祖宗之余烈,逐蒙虏于大漠,勒石燕然而不可得!空怀凌云壮志付诸一叹!”

杨廷和瞠目结舌,他不明白皇上今天怎么了?

“更可朕气闷的是,朕指挥的应州之战,朕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明与蒙古鞑靼铁骑会战,双方十万大军激战,大明铁骑蹂阵而入,势如狂潮,杀得日月无光,天晦地暗,暴风骤起,飞沙走石,鬼神皆惊,险象丛生,朕之乘舆几陷。”

“朕马坠地,换马再战,终获大胜,鞑靼溃退遁逃。”

“朕得胜回朝时,文臣不出迎也罢了,史官对此战的记载却是,‘蒙古鞑靼军阵亡十六人,大明军阵亡五十二人。‘大战五日,杀敌十六人?可信乎?朕都手斩一敌,大明军数万大军只歼敌十五人?文人之笔,夫复何言?”

“皇上以天子之尊,率军平叛,巡狩江南,是否扰民,是否为一已之乐,百年之后自有公论。”廖道南朗声道。

正徳皇帝点头颔首,“廖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或许后世之人会给朕一个公允的评价!”

廖道南接下来娓娓道来,“不过,小臣对于史官所载,‘蒙古鞑靼阵亡十六人,大明军阵亡五十二人’之言,另有自己的看法。”

正徳脸上浮现一丝澹澹的喜色,“廖爱卿说说,有些什么看法?”

“应州之战凡五日,双方铁骑纵横驰骋,箭如雨下,刀枪迸击,血肉横飞,最终蒙虏溃如潮水,遁逃千里,其伤亡应百倍于十六人。尽管不是事实,但史官此语,亦是一番苦心,微言大义!”

“廖爱卿何出此言,说来听听?”

“吾大明英宗朝时,英宗皇帝率五十万大军北征蒙古瓦剌,瓦剌首领先率领主力骑兵三万,与吾大明军队会战土木堡,敌骑蹂阵而入,大明军全线大溃。混战中,英宗皇帝被俘,大臣数百人皆死。吾大明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

“土木堡之战,吾大明军仓促出师,京军精锐毁于一旦,勇将重臣多人战死。这是吾大明建国以来所未曾有的严重危机,蒙古瓦剌大军几陷京师。”

“此事朕悉知之,廖爱卿勿庸再提。”

“此事与小臣下面所说的有关。”

“那廖爱卿继续说下去吧。”

“皇上,蒙古人为‘马背上生,马背上长’的民族,蒙古人自幼开始狩猎,精于骑射,骑兵尤精,动如雷震,侵掠如火,其疾如风,长途奔袭,只用奶酪为食,昼夜兼程可达二百公里。成吉思汗时,二十万铁骑就横扫欧罗巴,所向披靡,卷席天下,灭国四十,包举宇内。其铁骑强悍无敌,可见一斑。”

“皇上神勇,能以数万虎贲之师大胜蒙虏铁骑,足慑敌胆,彪炳史册!只是此战亦是险胜,乘舆几陷,险象环生。倘若稍有闪失,岂不重演土木堡全军覆灭之惨剧?大明岂可再承受乎?为后世君主戒,才澹化此次应州大捷之战果,实是让后代天子勿效彷也。英宗之事,实为殷鉴。”

“太祖北伐,驱逐蒙元,收复神州;太宗也曾五番横扫大漠,让蒙虏丧胆,扬威异域。为什么朕就不能做个纵横驰骋疆场的马上皇帝,立万世不朽之功?”正德皇帝盯着廖道南发问道。

“皇上,太祖神武,为开国之君,手定江山,北伐幽燕,逐蒙元于荒漠,奠大明万世之基业,亘古少有的君王啊。只是?”

“只是什么?”

“英明如太祖,亦未亲自北伐,统帅北伐大军,肃清胡氛的是大将军徐达。”

“大将军徐达按太祖之命,‘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徐达忠实执行了太祖命令,三军虎贲之师兵锋甚锐,所向无敌,元军兵无斗志,一触即溃,元庭几乎覆亡,余者遁归大漠。”

“太祖北伐并非亲征,而是手定大计,亲自筹划和遥控指挥。”

“这个吗?廖爱卿言之有理。但是太宗呢?太宗皇帝不是身先士卒,亲身统帅三军挥师北伐,杀得蒙虏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太宗皇上天纵英明,自小被封为燕王,执掌北平,手握数万虎贲劲师,且自己弓马娴熟,武艺精湛。再加之太祖为其配备了久经沙场的元功宿将辅左之,五番北伐前,已在边关与蒙虏大小百战,屡有杀伤,可谓对蒙虏知根知底。”

“靖难之役后,太宗高飞上帝畿,手中有一支身经百战,无敌于天下的虎贲靖难之师,元功宿将俱在,于是才有五出漠北,三犁虏庭之事。”

“太宗两次无功而返,最后一次,史载‘弥望荒尘野草,虏只影不见,车辙马迹皆漫灭,疑其遁已人’大漠纵横万里,蒙虏早已闻风远遁,无影无踪,太宗身力憔悴,太宗驾崩于回师途中。”

“天子以万乘之尊,深入不测之地,冒险犯难,大获全胜固然好,稍一不慎,甚至有不测之祸,全军覆没亦有可能。后世天子为太宗者有几?为英宗者凡几?天子一身事关江山社稷,天下安危,天子岂可不顾江山社稷亲征?胜之不足效,败之国之耻,甚至有灭国之虞,天子之师,岂可轻出?”

“现吾大明承平百年,元功宿将早已凋零作古,陛下挥军取得应州大捷,胜英宗皇帝多矣!只是勇武如太宗还五征二无功,陛下与之相较若何?万一蒙虏起倾国之师与陛下战于野,靼鞑骑兵天下无双,陛下纵然神武,陛下能保再一次取得应州大捷乎?”

“败之,则不啻下一个英宗,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史官如此记载伤亡,为陛下计,为天下后世君王计耳!天子轻出讨战,御驾亲征,胜了,所得不多;败则后果不堪设想。”

正德颇为不悦,“如依卿所言,边不要御,民不要护,胡氛不要肃清?任虏出入边关侵掠?”

“不是,陛下,当然边要御,民要护,胡氛要肃。只是要肃清则不可能!”

“此话何意?”

“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五征二次铩羽而归。陛下较太宗皇帝若何?”

“不若也。”

廖道南道:“即使灭其族,尽得其地,亦无用处。”

“长城一线以降雨为界,长城以南雨水充沛,阳光充足,麦、黍、稷、稻、菽五谷可以耕种,就是说长城以南为农耕民族;长城以北,雨水不足,土地贫瘠,无法耕种,只可以长草,就是说只有游牧民族才能生存。”

“既然无法耕种,就无法移民,就无法站稳脚跟,只能撤退,一退其他游牧民族将蜂拥而至,岂非前面驱狼,后面进虎?汉逐匈奴,匈奴分裂,或西遁或内附,鲜卑、羯、氐、羌乘虚而入,占据草原,继之五胡乱华,北方沦陷。”

“隋唐一统,虽然以后汉族屡次重创游牧民族,唐甚至擒其首领,亦无法征服草原,柔然、突厥、契丹,直至蒙古亦相继占据草原。游牧民族始终是草原的主人。”

“依卿之意该如何?”

“大动干戈,其实鹬蚌相争,渔人获利耳!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之事,智者不为也。不如恩威并济,服则羁縻之;叛则讨服之。即是以战促和,慑服之。”

“对于饥附饱飏之蒙虏不还是要讨伐吗?”

“是的。只是陛下万乘之主不必轻出,灭国之师不可轻动,命一大将讨之则可!胜之,威震大漠;败之,无损根本。”

“朕那有如卫青、霍去病之将可用?”

“陛下只要悉心练兵选将,吾大明十万里江山,亿兆生民,百万大军,何愁无勇将?”

“朕受诸臣掣肘久矣!难以自专,率性而为亦非正道。廖爱卿所言亦有道理,万乘之尊不可轻出,练兵选将实为当前要务,讨伐逆虏,震慑蒙古诸部,以战促和,才是正途。只是,朕,朕躬身体违和。不豫,已非一日,怕,怕是......

说完,正德皇帝胸脯剧烈起伏,勐然咳嗽起来,突然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人,几乎昏厥过去。

“皇上!”杨廷和大惊失色,所有人猝不及防,现场乱作一团。

太医赶来了,一番急救后,太医奉上犀角汤,两个太监搀扶着正德皇帝喝了下去,才慢慢地缓过劲来。

廖道南拜伏叩头,“圣躬不豫,臣不该说这么多!请皇上降罪。”

“干卿何事?朕疾非一日矣!朕落水,不知水里亦有天子,朕斗不过他。”正德皇帝强作笑容,诙谐道。

“皇上保重龙体!”年高德劭的杨廷和跪伏于地,涕泪横流。

“师相,朕知道了,请起来!”正德皇帝示意太监将杨适和从地上搀扶起来。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正徳皇帝又向廖道南及所有跪伏在地上的翰林官员道,“朕回内宫调养去了,卿等好自为之!”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星汉灿烂 陆地键仙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我有一剑 从木叶开始逃亡 修罗武神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相关推荐:平妖师占妖师驱妖师魔弹双枪无尽帝尊我复苏成僵,去修仙!宰相千金早当家除妖游戏重生农家妻:憨夫也很强绝品妖孽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