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长案在大殿中间连接起来,一直延伸到太和殿的门口。
长案上摆满了一个个木箱,其中盛放着大昭各地官员发往京城的奏折,主要是当地官员检举如赵芝龙这样操弄权术,为谋私利,草菅人命的官员。
如今,那些检举的奏折皆已经得到了高效的处理。
一共十三个知州,别驾被关押在刑部大牢之中,一共四个郡守、节度使被关押在诏狱之内。
木匣子旁边还有一封封犯官亲手写下的供书,一支支毛笔压在那些纸张上,看样子像是等待犯官在自己的供书上签字画押。
如此阵仗,从不曾在太和殿里出现过。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侧目看向桌案上的东西,目光转动间,悄然无声地落在了大殿角落里的白衣青年身上,意味莫名。
檀香袅袅上升,攀上横架的雕梁。
殿内风声迟滞,一根根木柱之上,盘有气象狰狞的金龙,它们或仰头朝上,或俯首盯着文武百官,姿态不一,令太和殿倍加森严。
小太监们忙碌着,将长案上的物什都规整好了,向昭帝跪下行礼之后,便躬着身子,一点点挪动步子,轻悄悄地退出了太和殿。
此地恢复了先前的寂静。
“诸位爱卿,可以趁着朕那两个儿子不在此地,对燕州与士子并案,尽抒己见。”
昭帝揉了揉额头,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沉沉道。
朝官们齐齐躬身,却无言语。
一道道目光在大殿内交织成网,昭帝坐在最高处,对底下臣子们的目光都落在谁的身上,可谓一清二楚。
他冷笑一声:“诸卿几日前在此地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景象,令朕记忆犹新。”
“事主还未到来的时候,便能吵作一团,全然不顾自身仪度,庙堂威严。怎么,今日眼看着事主就要来了,却有为何都说不出话来了?”
朝臣们之所以不说话,主要是看到杨立登堂入室,而与杨立对峙的三皇子却还没有消息,他们如今已不知三皇子是否值得自己倾注精力帮扶,在这个时候,胡乱站边,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
如今看杨立古井无波的表情,分明是对此事胜券在握。
在这种时候出头,是在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
但若就此罢手,待到三皇子涉案之事尘埃落定,他们那位高居上首的皇帝陛下可也不会因此善罢甘休,到时候少不得一番责难,更可能顺藤摸瓜,清除一系列乱伸手的朝臣——这些人中,或许也包括他们自己!
自己与三皇子以及燕州事有多少牵连,每个朝臣心中都有一笔账,算得明明白白的。
站在朝官班列末尾的一些五六品官员,此时不禁微微抬首,看向御阶之上的秦文瑞,心头有些焦急。
亦有一部分武官盯着自己的靴面,眼眶里的眼珠子如同凝固住了一般,一刻也不敢动。
众生百态,此时在这庙堂之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严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昭帝的目光掠过全场,已经对三皇子的事情都有哪些官员牵扯进去,有了粗略的看法,他侧头看向位于朝班第三行队列的吏部尚书-严直安,开口发问。
众朝官纷纷抬首看向严直安,顿时觉得肩上压力一轻。
有些站在队列末尾的官员面上流露笑意,片刻后又收敛了回去。
严直安乃是吏部尚书,三品大员,掌管的吏部领百官任免,在任官员功绩官声考核,升迁,调动,勋封核查等等职责,在六部之中,吏部从来都是权力极大的一个部门,一向为众朝官所眼热,严直安能够出任吏部尚书,其自身能力自然不容小觑。
不过,此时昭帝询严直安的事情,却与严直安本身职司没有什么关系,不论是燕州事还是天下士子事,皆与吏部看似没什么牵连。纵然是强行牵扯搭线,天下士子事或许能跟礼部够上些许牵连,毕竟掌管科考等事宜的,正是礼部的一个下属机构,但却不该跟吏部牵连什么。
但庙堂之中官员,人人心中都如是明镜似的,眼下不论是严直安还是吏部,看似与那些事情没有什么牵连,实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至于其二是什么,庙堂群臣有些风闻,却也难尽知。
熟知此事的恐怕只有严直安,以及其心腹党羽,还有——领袖群伦,总理阴阳的秦文瑞,秦大人了……
严直安被皇帝赵毅直言问询,倒也并不惊惶,他走出班列,跪在大殿中央,双手握着玉质朝板,向赵毅行礼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之中,尚有诸多疑点。”
“比如,时下虽有官员上奏,直指那十余个被锁拿入狱的官员,意图染指燕州,兼并土地,置燕民生于不顾,大肆抓捕青壮,强迫签下契约,落入贱籍。但却并未有甚么证据。”
“如今殿上也只有他们的口供而已,只有证言,却无证词,若依次便褫夺这些大昭命官官身,因谣言砍了他们的人头,只怕……有失公允。”
严直安倒也不扭捏,直接向昭帝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说完话之后,他慢慢低头,目光微不可察地掠过秦文瑞的侧脸,见其面上并没有什么异常之色,心中松了一口气。
“嗯。”
赵毅点了点头,对严直安这番话不置可否。
严直安这番话看似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实则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说,百官皆知道那长案之上的木匣子里,只有奏疏,而缺少足以致赵芝龙等一众犯官于死地的关键证据。
那份证据如今掌握在谁的手中,尚不明了,但肯定被妥善保管了起来,只等最后拿出,作为杀手锏。
可是严直安当下这番看似是为犯官辩护的言语,也是完全站在中立的角度,即使有证据拿出,也不足以损伤他分毫。
作为关键的‘三皇子可能操纵燕州,肆意妄为’这一点,严直安却是一个字的看法也未吐露——而这个,才是与严直安立身根基产生牵连的关键问题。
“此事留待犯官受审之时再议。”昭帝首先揭过犯官之事,又道,“朕问的是,严卿觉得,晋王是否参与了操纵燕州,在燕州大行不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