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妃是怎么死的?
史书上记载她又一次被发配至江洲后,由于无颜见江东父老,一个人隐匿在浩茫湖泽芦荡中,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不足两年,病贫交加冻死在一个飘雪的晚上。
扯乎!
陈宸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
如果秋妃是这种结局,在江洲的宜侯巷又何来秋妃故居?后人干脆在芦苇荡弄间木屋甚至草屋算了。
另外,《枕鹤记》成书于何年?记录到哪一年?如果说她生命的最后两年隐匿在芦荡蓬草间,潦倒落泊如一个野人,她哪来的闲情逸致写《枕鹤记》?
那么,在生命的最后,她又住在江洲的哪一个地方?
她的老家已没有人。她似乎也不太可能圈地造屋。
她会住到旻元寺吗?
《枕鹤记》里为什么对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没有多少记述,那个人就是旻元寺的大和尚裴相。秋妃在旻元寺的淡竹园住过吗?那里面养着一只仙鹤。
后来仙鹤死了,曾有人为此写了《瘗鹤赋》。
秋妃的笔记为何叫《枕鹤记》?如何解释“枕鹤”二字?
陈宸一度非常痴迷,她的思绪飘向了秋妃的故乡——江洲。
那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山秀景明,鱼米之乡,也是一座三千年文明古城。
这些书上都有记载。在一些方志上,以下这样的演义也不少见:
那一年,秦始皇还在咸阳当他的皇帝,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他伸展双臂,把江河日月山川子民全揽进怀抱里,他觉得自己是站在高山之巅,俯视芸芸众生,一切为他所有。
某一天夜里,在茫茫旷野有一颗流星划破长空。后来,有一个农夫在自家的山芋地里发现了一块陨石,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当然,那个年代,一个农夫是不认字的,陨石又很重,带不回家。
这件事很快惊动了很多人,有识字的人看出,陨石上的字是: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惊出了一身冷汗。
始皇、二世、三世……大秦帝国应该千秋万代,无限延绵永续。
怎么可能!?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为消灾避难,他听从术士建议,开始第六次出巡全国。
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他已经进行过数次全国范围的考察,求生、求仙、求佛、求道。
这一次,他要四处看看他统治的大好河山,哪座山蕴含了王气。他一定随时调派人力,把有王气的山挖断。泄了王气的山,世世代代那方水土就出不了皇帝。
咸阳城外,柳树的叶子纷纷飘落,出发的队伍浩浩荡荡。一片赭色的随行人员,神气活现。
第二年春上,秦始皇的队伍沿江而下,队伍到了一个大湖旁,湖畔有群山耸立,山势巍峨,风景如画。
秦始皇叹其形势雄险,命队伍就地扎营。
他登山远眺,直至日落方歇。
第二天队伍又开始出发,秦始皇在车上观景,忽见前方山腰云雾缭绕,山头紫气升腾,秦始皇惊问:“此乃何山?”
随行术士禀告:“此处是穹窿山。”
秦始皇手臂一挥,说:“此处有王气,当断之!”
为了确保大秦万世基业,必须掘断穹窿山龙脉。
秦始皇的出巡时间在延长,他沿着长江东下,看到有王气的山有十数座之多。
只可惜,天算不如人算,两年后秦二世亡,秦朝被汉取代。
汉朝亡于三国,三国归晋,不久便发生了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胡人侵晋,匈奴铁骑横扫中原,战火连天。
穹窿山脉自秦起被分成两截,穹顶山与穹窿山遥遥相望。
大批北方的皇族、官员、富户们纷纷南迁,穹窿山下的江洲成为迁徙之所。
晋朝偏安于江洲,主弱臣强。北方陷入分裂,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分别建国后,相互争霸,史称五胡十六国。
谢锜大将军的身上流淌着鲜卑人的血。他的曾祖母曾是汉朝的和亲公主。
故事一扯就是百年……
两千年后的江洲,百姓中的许多人还保留着王族遗老的做派,他们喜欢养鸟,专养那会说话唱歌的鸟儿取乐,养狗,给他们穿上品牌的衣服,在黄昏时就牵着狗遛弯。他们喜欢美食,尤其是对面食的翻新乐此不疲。手握文玩,民间收藏家不计其数。
是了,中产家庭出身的唐老斋就是其代表性人物。
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他们又有太多的君子不为。
他们不屑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当一个农夫,同时,他们也不屑于溜须拍马,买官进爵,他们安贫乐道,小富即安。这的确是一个让后人特别弄不明白的洲。
也难怪,江洲曾经是京城之所。地下挖出的秦砖汉瓦,不是废墟砖头瓦砾,而是祖上的荣光。
流淌着贵族血液的江洲子民,对谢锜这样的祖宗又是怎么凭说的呢?
历史是后来人写的。虽然江洲的地界有一个秋妃的故居遗址,没有谢锜的遗迹,但倒也不见得江洲的人会说谢锜一个“不”字。
怎么说,谢锜是一个能人,强人,大将军,是有抱负有野心的人。
这态度,与秋妃同时代,谢锜的好友,旻元寺的大和尚真正是如出一辙。
旻元寺的和尚裴相又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传说,他一向是不能善待秋妃的,他甚至觉得是秋妃的狼子野心感染了谢锜,否则一个皇亲国戚的贵族公子,要做什么王侯将相!
女人是祸水,槛外人竟这么认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