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最近京里最热闹的事情,那绝对非林和风跟墨从南和离的事莫属。
林家和墨家勉强也算得上门当户对,在外人眼里,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不说很好,但也还过得去。
加之二人的独子刚考上解元,墨氏的娘家又升官,在这个节骨眼上和离,这里面肯定藏了天大的隐情。
大家想着墨家势大,林家肯定舍不得在这时候分手,不想分却还是分了,是墨氏犯了什么事让林家实在忍不下去,但为了保全两家面子才选择和离而不是休书;还是说林家做了什么错事,让墨家忍无可忍呢。
就在众人天马行空的猜测时,又传来了一道消息,林家的长子,新鲜出炉的林解元跟着墨氏一起回了墨家,据说墨公爷专门开了祠堂,把林随的名字记在了自己这一脉。
现在林随正式更名为墨安,成了墨公爷的孙子,墨氏嫡系唯一的后代。
这个消息一出,京里更是传得沸反盈天,不过大家还是分为两派。
一派站林家这边,认为墨氏犯了天大的过错,甚至有可能连儿子都不是林家的,要不然林家怎么会让如此有出息的后代脱离氏族。
另一派自然站墨家这边,他们认为一定是林家太让墨家失望,要不然的话墨氏为什么这么一把年纪还拼着要和离,更别提带着儿子一起回娘家,别忘了,林家可是有前科的,那二十二万两的嫁妆银子还没有说清楚呢。
大家虽私底下说的热闹,但在台面上还是装作没事人一般,而且还要拼命跟墨家打好关系,无他,主要是因为墨公爷在近六十高龄被皇上委以重任,皇上将守护京畿的重责交给了墨公爷。
自打墨从南和离回府之后,就有流水一般的帖子递过来,可墨从南兴致缺缺,她都回府半个多月了还没有跟安儿说上一句话,哪有心情搭理外面的人。
但李氏给她指了一条新路:“小姐,与其在这里发愁,咱们不妨换个思路跟安哥儿缓和一下关系。”
墨从南原本无精打采的脸立马焕发出一丝光芒:“嬷嬷可是有什么好主意。”
李氏笑道:“咱们少爷今年已经十八岁,按往常的情况来说这样的年纪早就该成亲了,但咱们少爷在外面两年多时间却把这事儿给耽搁了。”
“亲事肯定指望不上老爷,安哥儿又一心读书,那您可不得对这些事上点心么?”
“成亲是大事,咱们也不替安哥儿拿主意,只是看看各家闺秀,选出几个合适的姑娘后让安哥儿自己选,这一来二去的你们母子可不就有话聊了么。”
“且您自己挑的儿媳肯定合您的心意,等他们成亲之后,有了一个人在中间帮忙沟通,想必您和小少爷的关系也能更进一步,您觉得呢。”
墨从南觉得此举甚好:“嬷嬷,您叫人去门房把拜帖都拿过来,咱们先好生挑选一番,看看谁家有适龄的姑娘,然后再派人出去打听一二。”
“我这两年没怎么在外走动,也不知道好姑娘都在谁家呢。”
李氏见墨从南终于有了些精神,她也放下心来:“小姐,现如今咱家安哥儿可是京里数一数二的好女婿的人选,那些送拜帖的人家,除了想攀老爷的关系外,肯定也有一些冲着咱家安哥儿来的。”
墨从南出身世家,自小对这些事情便是耳濡目染,她很快反应过来:“反正闲来无事,那就整理一下拜帖,凡是家里有姑娘的我都见见。”
“嬷嬷您再派人出门打听一下,现在京里比较知名的闺秀都有哪些,我也好心里有数。”
回府半个多月的墨从南终于开始见客,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且大家总结了一下后发现,墨从南所见的人基本家里都有待嫁的女儿。
满京城里哪个不是人精,墨府的这一举动摆明了就是要开始相看儿媳了。
要说墨安呢,仪表堂堂,文采风流,自打跟着他娘一起回到墨家以后,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他现在是墨家唯一的继承人,所以想要把女儿嫁给他的人真不在少数。
一时之间墨府宾客盈门,墨从南每天各种茶会花会聚会忙个不停。
墨公爷忙着整顿军营,墨安一边要躲着墨从南,另一边还得忙着念书和顾熙写信,所以对于府里的事情还真的不太清楚。
这事儿是墨福最先发现,然后几番斟酌之后告诉自家老爷的。
“简直就是胡闹。”墨公爷将手里的茶盏往桌上重重一放,里面的茶水都洒出来了。
“她就不能消停点儿么,安儿心仪顾家姑娘她又不是不知道,她在搅和个什么劲儿。”
墨福盯着墨公爷的脾气支吾道:“老爷,安哥儿心仪顾家姑娘的事情,小姐她应该是真不知道。”
“据我所知,小姐回来之后还没有跟安哥儿见过面,或者说是安哥儿不想见小姐,他每天早出晚归,要不然就是把自己关在外书房,除了几个小厮以外谁也进不去。”
“他们母子二人,还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情况倒是有些出乎墨公爷的意料,他叹息道:“儿女都是债啊,算了,你现在先去把我的债主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