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名扬天下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玲珑气愤之极,还想再争辩他几句,却被重民阻止。忠民看出世昌的变化,他可不想让玲珑把世昌气出个好歹来。

于是微笑着跟世昌道歉说:“小孩子不懂事,老先生海涵。老先生请忙,我们告辞了。”说完拉着玲珑急急如落网之鱼,离开世昌家。

接下来的几个月,忠民都在为养蚕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玲珑也跟着忠民忙里忙外,跟世昌吵架的事情全被抛在了脑后。

这几个月里,中都的养蚕总体规划已经形成,北部山区几个乡镇是种植桑树的好地方,中都最北端的几个地方,基本都是山地,在风调雨顺年份中种庄稼尚且青黄不接,一遇旱年更是颗粒无收。这几个乡也是中都最穷困的所在,虽然这两年在忠民带领下,在佛祖保佑下群众温饱得到解决,但乡亲们却无法致富。于是忠民决定在这几个地方种植桑树,让老百姓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光秃秃的山地成为聚宝盆。

而在围绕县城的几个乡镇,全是平原地带,交通发达,群众比较富裕,忠民动员大家大家开绸缎作坊,在那位卖绸缎百姓的带领下加工生产丝绸,剩余的乡镇则主要负责销路,成立销售队伍和马队,向外面推销运送丝绸。

创业的历程是艰苦的,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更加艰苦。中都种桑养蚕、生产绸缎的致富之路就等于是白手起家,为此,忠民走遍中都所有村庄为百姓做思想工作,派出百姓南下苏州学习纺织技术。

在某种意义上说,忠民在中都大地掀起了一场**,一场前所未有的改变人民生活习惯的**,通过那场**,世代不出门的百姓走出中都大地,开始走出去学习新东西;祖辈以种地为生、以食为天的中都百姓开始突破传统,种起了经济作物;千年不变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开始悄然变化,人们之间开始密切配合,乡村之间开始加强合作。这是中都人民最早发展工业的历程,从此,人们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不再依佛祖保佑,他们开始试着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两年之后,中都东北乡的桑树已经密密麻麻覆盖群山,丝绸加工作坊已经红红火火形成了规模,中都的马队已经开始热热闹闹往外输送丝绸。从此,中都这座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开始名扬四方,中都也因此得名“江北小苏州”。

中都终于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强,成为闻名遐迩的贸易中心。即使皇宫之中也开始使用中都生产的绸缎。

天竺使者来访宋朝,穿着宋朝生产的绸缎服装,郑重拜见徽宗皇帝。

徽宗皇帝一眼便看出,天竺使者穿的是用**丝绸做的衣服,便有些洋洋得意,开玩笑说:“贵国虽是佛祖成道之所,但却不如我天国物产富饶,连做衣服的面料也是我天国的丝绸。”

那天竺使者说:“启陛下,我天竺虽是佛主降生之地,但佛主一降生便是世界人类的佛主,他不单单属于我天竺,更属于**,不然**的佛教文化氛围怎么会比我天竺更浓厚呢?

大宋陛下,我身上穿的衣服,确实使用大宋丝绸制作,但这是20年前的丝绸,如今看来,在大宋已经是下等物品。但在我天竺,却被当做宝贝收藏的,它在我国与佛经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宋皇帝,我国之所以把这丝绸作为宝物收藏,不是因为我天竺惧怕大宋天国,实是因为它和佛经一样是两国友谊的见证。几百年前,玄奘高僧不远千里西去取经,为我们带去了丝绸,以丝绸为象征使两国建交。后来,玄奘徒弟悟空法师在我天竺一住十八载,为佛教文化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也为两国文化交流立下汗马功劳。也是在那个时候,天竺中华友谊达到顶峰,天竺境内以穿着丝绸为荣。

悟空法师暮年之际,不顾年老执意回国的精神更让天竺看到一位僧人的爱国情操,也让我们看到,华夏一定是个让人向往的天府之国,这里的君主一定是一个勤政爱民的明君。

可惜,自从悟空法师之后,几百年间,**战乱不断,两国也没有了来往。天竺想进口**丝绸,得通过别国帮助。

如今大宋繁荣堪比大唐盛世,我国王深深钦佩玄奘、悟空两位高僧,殷切希望两国互派大使,重新成为合作之邦。”

那天竺使者一口流利的汉语让徽宗钦佩之至,一番肺腑之言更让其感动,当场下诏,选黄道吉日派使臣前往天竺,并选官宦之女,封为公主,正式与天竺建交和亲,两国正式建交。

在此之前,徽宗对佛教是不待见的,佛教在大宋是被压制的。今天,天竺使者说出了唐朝时佛教在**与天竺的友好中起的作用。徽宗才感觉自己对佛教应该重视一下了。

因为玲珑曾被徽宗钦点的宝相寺主持悟道法师重伤过!而且至今那凶手悟道还没有捉拿归案!再加上有道士在徽宗面前说和尚坏话,徽宗对和尚甚是不待见,转而将对佛教的重视转向道教。

但是因为中都太子灵踪塔显灵降雨,对百姓有恩,又有真宗皇帝亲自敕名的宝相寺,自己也曾亲自驾临中都督导扩建宝相寺,所以他没有将佛教一棍子打死,而是由他们自生自灭!

因为徽宗对佛教产生厌恶,那些信奉佛教的官员——比如中都韩忠民,也就受到了冷遇。忠民那样的官员虽然并不会因信奉佛教而受治罪,但不被重要是肯定的。所以,忠民当县令多年,而没有升迁重用,这也是一方面原因。

在皇上重视道教轻视佛教的大背景下,大宋朝境内道教发展迅速,香火旺盛,佛教却苟延残喘,甚至被道教打压。

如今,很多寺院都改成了道观,没有改的寺院也被道士接管,很多和尚都蓄发成了道士。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从长津湖开始 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相关推荐:蚀骨二婚:总裁爹地太腹黑重生王妃是大佬风暴穿书:背靠大佬炮灰她野翻了逆世雷霆雷霆特工组致命妖妻穿越为乡野农妇本座专治不服福满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