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夏如准备好梳洗用具端往高阳房间,打开房门时却见高阳已经醒来,正坐在梳妆台前梳着头。今日她着了件淡黄色的襦裙,腰间点缀着几根玉绿色的丝绦,广袖与下裙摆上皆绣着一株欲谢状的昙花,一条黄绿相嵌的披帛绕身。头发分了一半用玉簪绾起,雕花如昙,流苏洒洒如花蕊,一半散于耳后。
“公主?”夏如有些惊讶,往常公主最爱赖床,能多躺一秒都不会“屈服”起身,今日怎么起的这么早?还是说……自己起晚了?不对呀!这明明才是日始时分呐!
“有些认床,睡的不大好。”
其实是一夜未眠。
夏如点点头,确实是的。记得上次去汤泉宫时便是折腾了一夜。
“公主是要这个样子去大总持寺吗?会不会有失了身份?”夏如左瞧了瞧、右瞧了瞧再上下打量了许久。好看是好看,她家公主穿什么都好看的。只是,大总持寺好歹是皇家寺院,身为公主不应该打扮的端庄大方的吗?
“……嗯,我这是去拜谢恩人的,又不是去摆公主架子的。”曾经高阳认为身在帝王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荣华富贵、滔天权势,所有的所有都是天赐,后来方才明白,这是从你出生起就打造的牢笼。这牢笼里金碧辉煌,上至皇上下至宫人,都是这牢笼里的囚徒。它禁锢你的自由,阻止你追求外面世界的天高地阔……你还得看着那些最尊贵的人骨肉相残尸骸成山……
有什么好?
高阳留了夏如整理房间,披了件素色斗篷,独自下了楼阁。
听雪楼里绿萼梅最多,远看着于雪一色。她大约记得在冥界时,有一个日日浇灌姻缘树的童子,总会唱这么一段: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本意再往前走走,阎婉这边已差人来请去正厅用早点。
……
朝饔后高阳与阎婉便出了府。
年关将至,街上人实在多了些,便嘱车夫依小道而行。临上车时高阳对车夫道了声:“去会昌寺。”
阎婉不解,明明道岳法师是在大总持寺修行,去会昌寺做什么?
高阳笑了笑,只说今日道岳法师定在会昌寺,也未提其他。
二人均未带侍人,只有一位车夫,高阳怕阎婉身子吃不消,说自己一人去便好。阎婉却说她年纪小一个人出门不安全,后又搬出长孙无垢来,说是自己做保带她出宫,若她今天有什么意外自己该如何向父皇母后交代?又说,李泰让自己照顾好她云云……
高阳瞧了瞧天色,复看正喋喋不休的阎婉,心想再这样下去今日就不用再出门了,只好妥协作罢。
冬季城郊没什么景色看,所幸雪还未化不至于满地泥泞弄的狼狈。
高阳边听阎婉讲着她童时的趣事边玩弄着袖炉。原来温良如她,儿时也曾因为调皮爬后院的老树被父亲请过家法;也曾因为贪采池中莲子落水大病一场;也曾女扮男装偷偷去逛青楼……
话到此,阎婉倒是噗嗤一笑:“还好那次父亲去了宫里深夜方归。若让他知晓,我必少不了罚跪祠堂的。”
阎婉笑,高阳亦笑。前世她少与这位嫂嫂相处,只道她十分的知书达礼,琴棋书画皆是信手拈来,四哥对她宠的不行。今番听她说起往事,实难与印象中的四嫂联系在一起。
二人互侃着童趣,不知过了多久车帘被掀起:“王妃,公主,会昌寺到了。”
阎婉点头示意。车夫扶二人下了车,立在一旁等她们系上斗篷后便至寺门前,拍了拍门扣,不一会儿门便朝里打开,来人双手合十:“施主有礼。”
车夫还了一礼:“我家主人前来拜见道岳禅师,烦小师父相报。”
小和尚眨了眨眼,偏着身子瞧了瞧后边两位女子,不好意思道:“实在不巧,今日道岳大师正在主持一位师兄的受戒礼,怕是没有时间与施主叙话。”
PS:古代早餐称饔,朝饔即早饭。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飧,请人用餐称飨,晚饭称飧。
秦汉以前的人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里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成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就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究“食不时不食”。意思是说:在不应进餐的时间段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者特别的赏赐。
在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是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到了唐代,寒具开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
另外,历史记载辩机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法师,但是是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据考察,大总持寺是在长安最西南角的永阳坊的西半部。是隋朝初期所建,原名:大禅定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至于是不是皇家寺院,其实是某卿杜撰的。)
……嗯,其实我想说,会昌寺……离骊山挺近的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