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后,杨涛出关了,耗费了五十块上品灵石。
终于冲开了五道大穴,成功到达了练气第六重。
心中一喜“微儿说的没错,只要有足够的灵石,突破练气境只是时间问题”。
起身下床叫来御膳,淋浴,全部收拾好了,唤来了元英。
“文试、武试现在举行的如何?”。
“禀陛下,文武双试举办了三天,经过挑选,各挑选了二十位人才,就等陛下过目”。
杨涛点点头“嗯,先将文试的试卷呈上来”。
“是”,元英退下去领取试卷了。
不多时就已经到了杨涛手上。
杨涛一一查阅,也不禁点头,那些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辈,全部已经被筛选。
现在他手上的全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突然看到一张,引起杨涛的兴趣。
“兵者,国之爪也,兵法运用,皆在棋上,正邪黑白要分明,其子纵横布满坪。
试问何来先一着,回首慕然纵云清,若王欲行霸道,则不惜代价。
将兵者,四正四奇。一曰心,二曰情,三曰名,四曰利。
心者,士卒为之共理。
情者,士卒为之甘饴。
名者,士卒为之荣辱。
利者,士卒为之死命。
得四正者,万军之心,是为将才”。
“哈哈哈”杨涛看了放声大笑,没想到找到一块宝玉。
虽然自己是说了文试的题目是天下大势和自身的发展。
但只要稍微聪明点的人就能猜出他真实的想法,那便是重启战火,争霸天下。
看了看那个名字,“林休”,杨涛摸了摸头,把元英叫了过来。
将批注好的试卷交给他,“就按这个名次公布,另外下午,将他们宣上广寒殿,朕要亲自任命”。
“是”。
杨涛又拿起千里鱼雁向萧峰问起了战事,是否与魔军交上手了。
片刻萧峰就回了信息。
他已经将青州百姓撤出,集结了五十万大军,在青州驻好了防线。
但魔军这三天来并无动静,没有向大军发动攻击。
现在局势一直在僵持之中,询问杨涛是否要主动出击。
杨涛想了一下,还是先让他固守,不要轻举妄动。
因为对敌人还不够了解,冒然出击,可能会吃大亏。
而且杨涛推测,敌人这几天应该就会有行动,让他千万提高警惕。
杨涛收起了千里鱼雁,便摆驾承乐宫,去看望萧若微。
不成想她此时正在闭关,只得无功而返。
下午,杨涛来到了广寒殿,众臣听到宣召已在此等候。
“将朕选好的人宣进来”杨涛一开口便下令。
片刻之后,侍卫已将人带入,一共有二十人。
一进大殿,众人齐声下跪高呼“参见陛下”。
杨涛点了点头,让他们起来。
这时元英也将他们的详细资料呈了上来。
杨涛细细查看之后,便放到一边。
“谁是林休?”。
一名青衣公子站了出来,行礼道“草民林休见过陛下”。
“你是云苍帝国的人,为何选择效忠我阴月皇朝?”。
林休愤然坚定回答道“草民虽出生云苍,却与它不共戴天,此生不死不休”。
杨涛也从资料上了解了他为何如此怨恨。
笑道“这样说来,你是想借朕之手,来为你家族复仇了?”。
林休一听,慌忙下跪“草民不否认确实有这个想法,但陛下雄才大略,也确实让草民敬佩,如陛下有逐鹿天下的雄心,草民也愿尽棉薄之力”。
见他毫不掩视,杨涛对他更加欣赏。
有私心又如何,只要有本事,能为我所用,杨涛都可以不在乎。
再说想一统天元,云苍帝国是必不可少的阻碍,这点他们的利益一致。
更何况,他已经看出这林休是凡人,没有修为。
日后如果发现他不忠,杀他只要一声令下,连生死薄都不需动用。
“好,朕用人不疑,元英宣读朕的册封”,杨涛大笔一挥,就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是”,元英接过圣旨,开始宣读。
“封林休为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辅助皇帝冶理朝纲,年俸上品灵石三千,赐皇城府?一座”。
“封黄飞虎为典军大将,领兵一万,负责皇城内冶安”。
“封王云昭为参军知事,前往青州前线萧元帅处报道,为大军出谋献策”。
“封凌风为参将,前往前线,听从萧元帅安排”。
。。。。。。。。。。。。。。。。
一道道封令下来,不仅那二十名考生震惊了。
就连朝堂之上的众臣也懵逼了。
其他也就罢了,但这林休一来就被任为御史,这太不符合规钜了。
有一位大臣刚想上前进言反对,却被身边的同僚拉住。
“陛下心意已决,此时你若出言反对,必会惹来圣怒,想想之前的那些大人的下场”。
那名大臣听了,也被惊出一身冷汗,连声道谢。
圣旨宣读完,二十名考生当即激动的下跪,“谢陛下隆恩,臣等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嗯”,杨涛微笑的点了点头,让他们站起来。
其实他也明白,他们为何如此激动。
这个世界不缺人才,也不缺伯乐。
缺的是大展拳脚的舞台。
以往,南疆三国的权利都集中在世家贵族手中,一般人根本无法染指。
有的人就要问了,这可是一个修行世界,只要实力强大,还怕没有权力?
那这就错了,首先修练是要有资源的,或许有的人一出生是在统一起跑线。
但是普通人没有灵石,没有丹药,没有功法武技,又如何跟的上权贵世家的子弟?。
况且,有的出身世家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所以差距也越拉越大。
长久以往,便形成了世家贵胃越来越强的原因。
就好比杨涛前世的社会情况,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是穷人不够努力,而是成功的机率越来越低。
现在杨涛这样做,不仅是他们确实有才能。
还要向全天下表明一个态度。
那就是阴月皇朝用人唯才,不论修为,不论国家。
只要有本事,愿意效忠我,那我就敢重用你。
这也是效彷战国时那些国家的国策。
像着名的商鞅、伍子胥等,在本国得不到重用,却在别的国家大放异彩。
甚至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