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疆郢有数百里的洛邑王宫的路寝里,年轻的周庄王正在接待随国国君随穆侯以及他的随从。
周庄王对专程来觐见自己的随国国君随穆侯没有客气,对随国和楚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很有意见,对随国心甘情愿地做楚国的小弟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你想啊,曾经的汉阳诸姬姓国家联盟的老大,堂堂的侯爵,竟然成了蛮夷楚国的小跟班,这不是耻辱吗?
周庄王生气之极,他指着随穆侯的鼻子说:“楚者,子也;随者,侯也。随侯岂能听命于楚子乎?羞辱也!”
周庄王继位时,就有远大抱负,想干一番大事业。
平定“王子克之乱”后,更是雄心勃勃,暗下决心想重振周王室雄风,恢复周王室当年的威望与荣耀,甚至想重现“成康盛世”。
所以,周庄王便将随国国君随穆侯召到洛邑,对他好一阵子吐槽,想让随国把腰杆挺直,硬起来。
若楚国周边国家都强硬起来,让楚国四面受敌,他们还敢无法无天地称王称霸么?
周庄王的想法从理论上说是没毛病的,想当然可以,可实际操作起来就很有些难度了。
关键是一些诸侯国不听周天子的调遣啊!
随国紧临楚国,与楚国的沈鹿城近在咫尺,边陲戍卒时常碰面,弄得不好就擦枪走火,甚至引火烧身。
而楚国与随国不同,随国热衷于艺术,制作了大量的编钟等金属乐器,经常举办演艺活动。
而楚国却热衷于国防建设,重点发展金属的冶炼,制造出了大量的兵器,时常进行狩猎,搞军事演习。
随穆侯正忧心重重,担心哪天楚国再次兴师动众来讨伐自己。
为楚武王说项没有成功,就得罪了他。
沈鹿会盟爽约了,没有应邀而至,算是再次得罪了他。
看楚国越来越强大,随穆侯的忧虑越严重。总想着与其他国家抱成团,相互取暖,可自己又没有了那个号召力,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听从自己的。
楚国周边国家各自为政,不团结,所以楚国才如此肆无忌惮,说指责谁就指责谁,说要揍谁就揍谁。
随国当然害怕楚国啊!
随穆侯正头痛,没想到新继承大位不久的周庄王有请,让他到洛邑去会面。
随穆侯一听,兴奋起来,要是周天子能帮自己一把,像当年支持吕、申二国那样,派遣王师来,那自己不就不用害怕楚国了?
随穆侯赶紧准备,选最好的马和最好的车,马不停蹄地往洛邑赶。
随穆侯兴冲冲地远道而来,还以为新的周天王会有什么好的见面礼的,哪晓得迎面而来的是周庄王铺天盖地的口水,硬是让他的颜面碎了一地,他羞愧不已,更狼狈不堪。
是啊,周庄王没有说错呀,随国的爵位要比楚国高两个级别呢,照说楚国做自己的小老弟就不够格。
可爵位现在成为了一个虚无的东西,没有多少人将当一回事儿。
听说楚国在沈鹿会盟,就没有按照爵位排序,他们根本没有把爵位高低放在眼里。
现在还是拳头说了算,谁有军事实力,谁就任性,谁就是老大。
你周天王的头衔不是更大吗,还是天下共主呢,可没几个诸侯国愿意随你的指挥棒起舞呀!
你召我,我召之即来,你还有本事召来别人来吗?
话到嘴边,随穆侯却没有说,只是唯唯诺诺地说:“喏,是也,大王!”
周庄王看随穆侯骨质疏松软趴趴的样子,更加来气。
他愤怒地说:“你若再臣服于蛮夷楚子,予一人去你之侯爵之号也。”
国家没有军事实力,再将虚无的爵位取消了,那自己就算彻底完蛋了。
“然。”
随穆侯赶紧点头哈腰地应承了一下。
想了想又说:“大王,能否下旨令诸国协力御楚乎?”
周庄王已经派人到一些国家,让其国君到洛邑商议阻止楚国崛起的办法,可至今不见其国君来到洛邑。
周庄王感到自己的号召力不强,没有多少国家听命于自己,于是,他将球踢给了随穆侯。
他说:“你为‘汉阳诸姬’盟主也,其阻楚东进为你等职责也。”
随国的这个盟主也与周天子一样,已经名存实亡了,早没有哪个成员车听命于他的了。
不过,他不好意思说出口。
随穆侯被周庄王喷得灰头土脸,既没面子又掉底子,尴尬地退出了路寝。
也没有心思在洛邑游玩了,赶紧令随从驾好马车回国。
回到随国,随穆侯痛定思痛,进行了自我反省。
周庄王的话说得虽然不中听,但忠言逆耳,说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随国作为堂堂的姬姓国家,周王室的亲戚,“汉阳诸姬”曾经的老大,竟然受制于蛮夷楚国,做他们的小跟班,面子上的确难看。
于是,随穆侯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楚国俯首帖耳,采取不冷不热的态度,对楚国的颐指气使打起了太极,搞起了阳奉阴违。
表面上不反对楚国,暗地里与原“汉阳诸姬”成员国取得联系,利用亲情关系联络感情,试图东山再起,再次组成阻止楚国称霸天下的绊马索。
随穆侯分析,原“汉阳诸姬”的成员国已经各奔东西,行动很难再步调一致。
随国的北方邻国有唐国和赖国,其中赖国成了楚国的铁杆小兄弟,楚国招之即来,从不打折扣,让赖国和楚国离心离德,不太可能。
随国南方邻居有轸国和贰国,这二国已经和楚国结成了军事同盟,把他们重新拉回自己的阵营,其难度也不小。
蓼国和郧国已经被楚国军队打趴下了,说服他们再反楚,恐怕成功的机会也不大。
随国的周边邻居基本上都是心向楚国的国家,说随国四面受敌也说得过去。
随国要重振雄风,再做“汉阳诸姬”的老大,和楚国决于雌雄,希望就只有寄托在申国、吕国、唐国、黄国、江国、息国等国家身上了。
虽然随国没有张扬,行动于地下,非常缜密,但隔墙有耳,还是被楚国知道了。
随国只是一个还未形成雏形的规划,便将自己拖入了战争的边缘,楚国公开要用武力讨伐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