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苏异一封书信交给夏侯邕,命他出使郭不疑之余,也将书信代为转交。临去之时说的明白,此一封书信存在的作用,便是帮助夏侯邕出使成功的。谁想书信的内容公开,居然是要借助郭不疑的手取杀夏侯邕的。
夏侯邕但见书信,心中自是失望透顶。而郭不疑也因为他们多年的情分,对夏侯邕开出了优厚的条件。那便是只要他能够脱离苏异帮助自己,那么他们一切的不快,便都会一笔勾销。
面对郭不疑对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夏侯邕无疑是心中充满感动的。更何况苏异的做人的确是有些太过分了,这也让夏侯邕对她越发的心灰意冷起来。
就在夏侯邕准备接受郭不疑的邀请的时候,自己的心中却猛然萌生出了一个异样般的闪念。
“此事不对,国师大人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意义的啊。”
夏侯邕由此疑惑,不觉便有深思。
“是啊,她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如果她要选择杀我,根本就是易如反掌般的事情。既然她完全都可以动手,何必非要让郭不疑对我动手不可呢?”
夏侯邕由此醒觉,同时也察觉到了苏异此番书信中如同金石般的九个字的深意所在。
书信内容虽然如此,但以自己和郭不疑的交情来讲,郭不疑是断然不会选择对自己动手的。苏异为她提供了那么好的一个机会,而她身边也正好缺乏像是自己这样能征惯战的大将在侧。借助这个机会,如果她能够将自己收入帐下。对于日后攻伐苏异的成败,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不对,这封信的九个字,绝不可能只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除了表面看似居心不良般的解释外,一定还有什么更深一层的用意才是。”
夏侯邕心中这样想,面对郭不疑伸出的充满友好的手,也赫然选择了拒绝。
“对不起,郭元帅。您提出的条件随我,但请恕我不能接受。”
“不能接受?!?为什么?!?”
郭不疑
露出惊讶诧异的目光,甚至有些看不懂此时的夏侯邕了。
她目光如炬,刚刚放下的宝剑也再度抬起并且指向夏侯邕的咽喉。
“你不和我站在一起,难道真想像苏异书信中说的那样,希望我按照苏异所说的那样,就此斩杀了你吗?”
郭不疑一语出口,夏侯邕也不禁瞬间顿悟。
他面露含笑,并且立即摆出一副勇者无畏般的样子。
“杀我又当若何?即便杀我,我也不后悔我所做的一切。”
面对郭不疑手中再度举起的利剑,夏侯邕表现得毫不畏惧。此时的他,更像一名早已觉悟并且看透生死的勇士。他目光淡漠的凝视着此时一脸骇然的郭不疑,眉宇间也透出别样般的英气来。
“你认为我选择追随苏异犯上作乱的原因是什么?仅仅只是因为我们曾经在北地多年的相处吗?当然,我不否认的确存在这个原因。因为我通过这些年的相处,才更了解道她卓越的个人能力。因为了解,我才相信她比殷纣璃更适合担下我北燕国主的重任。就像当年殷纣璃篡夺蒙哥纳王位,由此立国北燕那样。而能够让我北燕再度恢复曾经的势强,便只有苏异才能担此重任。身为王臣,忠杰固然重要。但我们心中的大计,始终倒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先。殷纣璃开创了我北燕国中的一个辉煌的时代,但她毕竟已经过时了。她的自私自利,以及玩弄权术对于国中重臣的打压,早已让我北燕的内部人心不稳,甚至到达了分崩离析的地步。这一点到底是否如是,大元帅比我更加清楚。而我北燕想要继续向前,便始终不能够是一个人的国度。它应该属于我们国中的每一个人,而苏异恰恰可以做得到这一点。即便是她想要借助你的手来选择杀我,我也绝不会后悔我此番追随他的决定。”
夏侯邕态度平稳,但语气的坚定却不禁撼动了此时的郭不疑。看着他一张充满傲骨而不失风范的脸,郭不疑目光阴沉之间,也再度内心变得动摇和犹豫了。
不得不承认,夏侯邕的
话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道理。苏异是不是他口中提到的雄主,她虽然不能确定。但自己追随殷纣璃那么多年,夏侯邕对于殷纣璃的评论无疑是恰到其份的。
一个自私自利的独裁者,虽然帮助狼族赢得了崛起的机会并且就此立国。但想要在诸国混乱的时代就此崛起,她的手段无疑还是太过于刚强了。自负、独裁、专横跋扈,这些或许都是殷纣璃身为王主的致命伤。她虽然能够开创一个时代的辉煌,但这份辉煌却无疑不足以在这个乱世中永远的维持下去。
睿智和手段,以及符合时势的进退有度、斟酌自如,无疑是殷纣璃永远无法把持衡量的关键锁在。如若不然,不会有今日苏异的反叛,更兼不会有夏朝一代名将龙骜的就此诞生。隐患如物,曾经皆可剪除。养虎为患,自诩高明、狂傲的放纵最终都酿成了如今无可挽回的莫大损失。
北燕虽然势强,但也经过多年的发展步入了它的瓶己。
想要继续发展国力,殷纣璃的霸道手段始终无法在这个诸国横行的时代就此立国。尤其是在靖国被卫国所灭,如今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之下。一味的刚强、霸气外露并且不通柔性,只会让身处中原的夏朝与地处统一南部的卫国两线联盟越发巩固。二国联盟若不破,北燕便再势强,也终究难避腹背受敌之险。
“打算杀我吗?如果你愿意,我倒是很愿意将我这颗人头就此奉上。但为了我北燕的天下,我还是希望大元帅能够就此罢兵。如今靖国已灭,诸国时代已进入三分天下的鼎足而立阶段。我北燕虽强,但若因此而起内乱不息之势,那么卫夏二国便自有机可乘。若二国趁我国中内乱两线合兵而来,我北燕岂有抵挡之力?故而还望大元帅以国事为重,暂化干戈才是。”
夏侯邕一语言毕,便既跪倒。郭不疑由此沉吟,不能决断。
这正是“但出良言谈忠义,肯为国事表初心”。预知夏侯邕所言说动郭不疑若何,郭不疑最终决策又当怎样?且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