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汴梁(7)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赵匡胤召唤赵光义的万岁殿也叫福宁殿,福宁殿是一座寝宫;一般情况下有皇上占有,北宋灭完后南宋迁都临安后于杭州城重建了福宁殿。

福宁殿不光是皇帝的寝殿,还是用膳的地方。

作为寝宫和用膳的地方也被称为宋代皇帝的内廷。

一般皇帝会在天亮前两个小时从福宁殿起床,整理装束,准备处理国家政事;另外,皇帝也会在这里紧急接待大臣。

两宋沿袭319年,不论是汴梁的福宁殿还是临安的福宁殿;相继发生过这么几件大事情。

第一,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福宁殿死去,享年50岁还差一点。

第二,公元(1063)年2月,宋仁宗患病,御医宋安道用药治疗后毫无效果;朝廷又延请当时医术最精湛的孙兆、单骧前来治疗。

但宋仁宗病入膏肓,不可药救;三月底宋仁宗病逝于福宁殿。

当天,宋仁宗起居饮食很正常,深夜疾病忽然大作;大声呼喊要喝药,并且召见皇后。

皇后到福宁殿时宋仁宗用手指着自己的心,但已完全不能言语;用药也已来不及,第二天,宋英宗即位。

第三,公元1085年2月宋神宗病重,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

第四,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闰8月,宋宁宗病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

宋宁宗比较能够顾及民间的疾苦,有一年元宵节他独自对着蜡烛清坐着;太监劝他设宴过节热闹一番。

宋宁宗说:“宫外百姓没有饭吃,我能安心宴饮吗!”

宋宁宗平时在后宫走动,总命令两个太监背着两架小屏风作为前导;到了哪里就将屏风坚起来上面写着“少吃酒,怕吐。”“少食生冷,怕痛。”遇到妃子劝他吃生冷食物和饮酒时,他就指着屏风拒绝。

第五,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同年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在粮尽援绝的情况下献城投降。

消息传来,贾似道假装率军出征,胆小无能的宋度宗偏死死拖住贾似道不让他出征。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度宗因酒色过度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遗诏由太子赵昰继位。

赵光义在太监王继恩引领下,由四个卫士宫用、山旺、武陟、夏天。扛抬着四乘小轿来到福宁殿前面。

大雪飘扬中的福宁殿仿佛一头巨兽静静地趴在那里,几盏巨大的金红灯笼挂在滴水檐下;有种格格不入的喜庆。

值夜的太监宫人轮流去小茶坊喝酒吃果子,门前的人少了一半;只是守夜的殿前司禁军依旧钉子似地站着。

守门的太监见来人是王公公,慌忙迎上来询问四乘小轿里面坐的哪位王爷。

王继恩冰冷着一张脸道:“这是你能问的吗?”

守门太监见王公公发火,唯唯诺诺嘴里说着:“是是是”,一步步向后退去。

王继恩见守门太监向后退去,定定神喝喊一声:“守门的哥们听着,皇上今夜晚有紧要军务,你们几个可以离开这里提前下岗了!”

王继恩是大内太监总管,他的命令就是皇上的命令;守护宫门的禁军和太监哪个敢能不听?

不过这几个太监和禁军早就被寒冷冻得浑身哆嗦,巴不得早点下岗;王继恩这么一喊正合他们心意,齐声一阵呐喊:“小的们坚决服从总管命令,马上离开福宁殿!”

王继恩见守卫宫门的太监和禁军全部撤离,让宫用、山旺、武陟、夏天四人将轿子抬到丹墀上面守住大门,他则带着赵光义进入福宁殿……

赵匡胤坐在福宁殿用膳房那张十分考究靠背骑上,一只胳膊懒散地搭在椅背上;玉柱斧靠在那根镶有飞龙的华表木柱子上。

王继恩传旨晋王已经走了多时还不见回来,赵匡胤心中便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烦闷。

家宴已经准备好,是哪个名叫蓝采和的后厨总管负责安排的;蓝采和指挥十几个宫女将用膳房角角落落收拾得利利落落,几样凉菜和几瓶皇家御酒也摆上了桌子。

晋王不见到来,蓝采和便和十几个宫女站成两排子面向着皇上;随时听后召唤。

宫女一旁站着几个太监,年龄大小不一。

太祖爷把蓝采和十几个宫女和几个太监瞥了几眸子,突然心血来潮想问一问这些下人的日常生活;便就从靠背椅上站起身子走到宫女和太监跟前去。

蓝采和十几个宫女和几个太监见皇上走过来,一个个把身子弯成虾米状规规矩矩站立着恭迎皇上。

赵匡胤见宫女太监拘谨,讪讪而笑,道:“大家都放松一点,朕现在有点时间,想和大家唠唠家常!”

赵匡胤说着龙身虎步般围着这些伫立的宫女和太监转了一圈,见她们站立的姿势和放手的部位十分的整齐划一;不禁“哟呵”一声道:“你们这个站姿是不是练过!”

不等宫女们搭话,太祖爷接着道:“你们里面哪个是头!”

“奴婢蓝采和拜见圣上!”蓝采和向前走了几步把手按在髀间回应道:“奴婢暂时招呼着这些姐妹!”

赵匡胤盯视了蓝采和一眼笑道:“这么讲你就头儿?”

“启禀圣上,奴婢招呼着姐妹就算一个头儿吧!”蓝采和不卑不亢地说着。

太祖爷一怔,嘿嘿笑道:“怎么说就算一个头儿?头儿就是头儿嘛!”

蓝采和低着头不敢凝视太祖爷,太祖爷扬扬洒洒道:“朕想知道你们平日是如何劳作和生活的,蓝头领你就给寡人讲讲吧!”

太祖爷竟然把蓝采和称呼头领,蓝采和已经接到晋王的密令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见太祖爷用头领二字称呼自己也不敢声张;笑了笑向皇上讲述了宋庭皇宫中宫女的日常生活。

宋庭皇宫里面的女性大致分为四个群体:一是宫女,这个群体最为庞大数量多的惊人。二是女官,主要是管理层;管理宫女中的杂役;女官是经过严格筛选才挑进宫来的,可以说入宫非常不容易。三是乳保,顾名思义就是奶妈和保姆;这类人主要是给皇子和公主喂奶用的,照看和抚育幼年皇家子嗣。四是后妃,这个大家似乎都懂;就是皇帝的妻妾。

宋庭挑选宫女跟其他几个朝代大同小异,是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年龄是十三到十九岁之间,而且还得是没结过婚的女子;这些人的工作就是伺候上位者。

至于打扫卫生,做杂役粗活的是年龄比较大的和那些男人犯了罪;妻子女儿被充官的奴婢。

有的人家巴不得把女孩送进宫来,一是能让她们见见世面;每个月还有银子赚。

其次就是让女孩子在宫里学点东西出来能找个好婆家,宫女在宫里尽管是役使但名声好听;最后要是万一被那个当官的看上那就不是几两银子的事了。

被选中的宫女进宫后要接受培训,宫女的培训内容第一是读书写字;第二是女红之类的缝缝补补和刺绣,第三是打扫卫生的注意事项;第四就是教导宫里的大小规矩和礼仪。

培训后要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就出宫由后面的替补。

宫女进攻培训后优秀者就去伺候妃子,下一等为尚衣,再之后是尚饰,之后就是杂役,绝对的等级制度,之后出宫就可以找个婆家出嫁了。

新宫女对老宫女的称呼是姑姑,那种专门管理新宫女的老宫女有很大的权利,对新宫女可以打骂、责罚。

可以认为新宫女没有出息,发配去当杂役,这些老宫女的脾气非常火爆;有气就找新宫女发泄,不说原因直接打骂、责罚。

这些新宫女最怕的就是罚,如果是打一顿也就忍忍过去了;但是要被罚就到墙角跪着去了,这一跪指不定要跪到什么时候。

被罚的新宫女经常会跪在地上哀求姑姑,让姑姑打她们一顿。

当然,这些宫女也有一步登天,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如果被皇上看中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赵匡胤听完蓝采和介绍完宫女们在宫中的生活情况,觉得她们是一帮值得同情的人;便就摆摆手道:“朕在这里坐坐,你们找个地方歇一歇,有事再传唤不迟!”

蓝采和见圣上如此讲,和宫女还有太监齐刷刷给皇上道过万福退到后面去了。

太祖爷便在福宁殿跺起了步子,一边踱步一边把眼睛给大门口那边看去。

晋王赵光义还没到,赵匡胤心中难免有点焦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赵匡胤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这个亲兄弟跟有点离心离德了。

赵光义做开封府尹时对汴京进行整顿的一系列措施很得当也很合宜,这一点赵匡胤暗中佩服。

可处处表现顺从的胞弟赵光义在迁都洛阳、长安这件事上却跟兄长唱反调,而且是那样的义愤填膺。

那么多大臣竟然跟赵光义一个调,不停地鼓动起哄;这让赵匡胤十分恼火,为此他整整发了两个月的脾气。

赵匡胤以为自己发了两个月脾气,在洛阳僵持了两个月;赵光义和众大臣会屈服,他毕竟是皇上有一言九鼎的力量。

然而赵匡胤想错了,两个月时间的对峙中;赵光义和大臣们一步也不让,固执己见地表示皇都不能迁移就定在开封汴梁。

赵匡胤突然发现自己硬撑下去恐怕会有皇位不保之虞,因此便就让了一步。

赵匡胤不明白赵光义为什么要这样做,大宋的国都建立在汴京一开始只是权宜之计;现在整整过去了16年,16年时间里蹒跚学步的大宋已经成为一个青年;东征西杀所向披靡。

问题是崛起于北方的契丹人国势也是越来越强盛,大宋攻克北汉的战争中契丹人不断地支持刘姓枭雄跟大宋死磕;皇城要是依旧定在汴梁,弄不好那一天会被契丹人的铁骑踏平。

契丹人就是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可宋朝却没有霍去病和李靖。

汴梁面北是黄河,一过黄河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契丹人的马队一两天时间就能到达黄河彼岸,攻陷汴梁不是危言耸听的大话。

基于这样的态势,为了使大宋江山千秋万代;赵匡胤才计划迁徙国度;第一步迁徙到洛阳,最后定都在长安。

只有把京都定在长安,大宋朝才能长治久安;可是赵光义这个瘪犊子就是你同意。

迁都之事赵匡胤最后让一步了,可赵光义竟然得寸进尺强占花蕊夫人……

太祖爷在福宁殿内走了几个来去,依旧不见晋王到来,心中便犯叽咕:朕让王继恩去晋王府传话,这长时间不见到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祖爷心中想着,便就走到窗户跟前将遮在上面的帷幔扯开来;才发现纷纷扬扬的大雪还是下个不停,院子里有太监和卫士清理积雪的身影。

太祖爷将帷幔重新拉上,回到餐桌跟前,坐在那张雕龙描凤的靠背椅上微微闭上眼睛寻思:阿继前去晋王府传旨迟迟未归,一定是大雪天气路上不好行走吧!

太祖爷一想到王继恩,便将那把靠在华表柱子上的玉柱斧拿起来拎在手中,笑了一声默默说道:“阿继刚才一定是看见朕在把玩玉柱斧害怕了!”

赵匡胤把王继恩称呼阿继,足见这个奴才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

宦官本是可怜人,王继恩却不觉得自己可怜;尽管不能娶妻生子、为官作宰,但出身贫寒的王继恩本就是因为战乱灾害活不下去才被父母卖到皇宫。

王继恩不埋怨父母,正因为做了宦官,自己才得以活命;和弃尸荒野的乡邻相比,他已经幸福太多。

一开始,王继恩只想在乱世苟活下去;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即位后,不放心把饮食起居交给忠于后周的宦官;便让高品宦官去服侍后周废帝,又亲自挑选了一批年轻的小宦官服侍自己。

这些小宦官没什么背景,一贯被踩踏,一旦被提拔,无不感激涕零甘心为赵匡胤而死;王继恩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宦官家里都穷,因此不识字。王继恩也没念过多少书,跟随赵匡胤后他才开始学习,并偷偷看大臣的奏议,试图了解一些朝局。

既然有了机会,王继恩就要好好抓住:这辈子既然注定只能做宦官,那么他就要做天下第一的大宦官!

王继恩看过大臣的奏折之后,总会把重要的放在上面,让赵匡胤首先浏览。

渐渐地,赵匡胤注意到了王继恩,几番交谈之后发现这个小伙子对军事和政局竟然有着不俗的见解。

赵匡胤很高兴,宫中寂寞,皇帝真正信任的没有几个人,王继恩大概可以算是少有的一个;赵匡胤开始乐于和王继恩分享一些心事。

一次,赵匡胤从朝堂上归来,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

王继恩悄悄奉上一杯好茶,轻声询问:“官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有何烦恼?”

赵匡胤叹了一口气,说:“人们都说当天子有许多好处,可你看看我容易吗?我早朝时处理了一件事情,现在想起来是自己错了,因此闷闷不乐啊!”王继恩默默听着,没有答话。

赵匡胤是比较公允的、能纳谏的贤君,但他偶尔也会任性,只不过任性后也会后悔。

此时,赵匡胤不过是在发牢骚,抱怨皇帝不好当,并非真的要听王继恩的意见。

王继恩明白,面对一个发牢骚的君王,愚蠢的人才会附和、讨好;因此,他默默不言,正是明智的选择。

赵匡胤在感叹皇帝难当、权力无趣,在王继恩听来,感受却未必相同。

王继恩想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够手握大权,看无数人在自己面前俯首低眉,就算是有些烦恼又如何呢?

可惜,一个没有权势的人永远不能理解手握大权者的烦恼。

懂事的王继恩渐渐获得了赵匡胤的绝对信任,在北宋平定四方的战争中,他多次作为赵匡胤的代表出现在前线,监督那些手握雄兵的将领们。

但赵匡胤虽然派他当监军,却只给他遇事奏报之权,不让他直接干预军事。

王继恩自己也很注意分寸,对曹彬、潘美这些大将非常尊重,议事时从来不公开表态。

王继恩虽然是钦差,但这些将军来头极大,不是皇帝的义兄弟,就是皇帝的老乡。

曹彬、潘美等人对王继恩的低调很满意,监军不干预军政,就是最大的贡献了。

于是,将领们奏报功劳,总少不了王继恩的一份;王继恩由此一步步升迁为入内都知,成为朝廷最大的宦官。

只是,宦官终究是宦官,就算是没有品级的末流官员,也看不起像王继恩这样的去势之人;但王继恩世故圆滑,见晋王赵光义的势力越来越大,便就依附了他加入杀害宋太祖的罪恶集团。

太祖爷自然不知道死亡距离他越来越近,只是想到王继恩这个奴才的发迹史;禁不止哈哈大笑。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陆地键仙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人族镇守使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修罗武神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相关推荐:废柴小仙:尊上,别闹恶魔丫头,别闹!给大佬递系统妖孽老公,别闹!别闹,妖受不了美漫之开局融合祖国人啼笑王妃,请别闹我真的只想靠才华我真的只想送外卖精灵之我只是个解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