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巍入内,躬身而立。
正读着文牍的刘祈,抬头看了眼,随之如往常一样,道:“董君来了,请坐!”
见刘祈如此,董巍才小心坐于下首小桉,沉静中,忍不住出言道:“县君,过去数月,下官自知失职……”
自晓董巍要论及何事,刘祈放下文牍,抬首肃容道:“董君为朝廷所命之地方官吏,该知以民为主!
过去即是过去。
但以今日,三乡豪族,已为我覆灭,时县衙重点,更当放于来袭匪寇上。
我方使子初召集众吏,于两刻钟后议事。
董君于此,有何看法?”
董巍没有想到,刘祈再度揭过此篇,颇显广阔胸襟。
他心中开怀之际,即得闻刘祈所问,又陷入沉思,刘祈这是问前者,还是后者?亦或是两者皆有之看法?
不论其他,董巍抓住机会,忙表态道:“县君教训的是!
下官于昌虑任上,确属目光短浅,自今日之后,诚会洗心革面,紧跟县君脚步。
于县君使人覆灭豪族,以安我昌虑安宁事上,下官认为,县君所为及时,正是救得昌虑百姓安危也!
近些年来,韦氏等垄断乡里,为祸地方,奈何下官权职有限,实难予以惩处……”
反正韦氏等,悉数为刘祈所命部从诛杀,谋乱之豪族,声势大减,董巍又欲再度靠近刘祈,以做投效,故大数其中罪恶。
桉几处,刘祈倾听,未做打断。
没有向董巍这个县尉发难,实因董巍本身尚算是个明白人,又为他没有产生太大威胁。于他到任之后,因摄于他覆灭盗贼威望,乖巧不少,自今日之事后,若能为他所用,全力建设昌虑,自是极好。
这般总比扳倒董巍,换上一个毫不知情之人,要好得多。
人无完人,世间如张昭那般,正直多智之人,可不多也!
论完刘祈诛豪族之事,知道刘祈对泰山匪早有防范阻挡,董巍又说起对来袭泰山匪寇看法,随即保证道:“时以内初平,请县君放心,我会迅速召集各地乡啬夫、游缴、亭卒,全力配合县君,保卫昌虑安宁。”
即言毕,董巍偷偷看向刘祈,等着刘祈表态。
刘祈沉吟一声道:“善!
广召乡人一事,便继续由董君负责,我亦安心!
至于防范与反击,还有于逃窜之韦氏反贼抓捕一事,即于稍后,同众员一道商议!”
“有县君此言,下官必尽全力!
内中人员之调动,亦会同孙君等通气,保证不出差错!”
待时至,一应官吏入内,发现董巍早来于此,同刘祈座谈,面多异色。倒是知晓刘祈作为后,暗自赞之的代功曹业寿等一些早投效刘祈之吏者,无大变化,更多庆喜。
借连夜斩杀起乱豪族之事,时刘祈威望正盛,无人敢忤逆。
县衙之内,为方真所论,又有刘祈肯定,配合业寿、董巍之言,很快将韦氏谋乱定之,并当堂用印,往州郡汇报。
对于已经来袭的泰山匪,以刘祈为核心,借已有之作为,再度形成大破而卫昌虑之态,同时相召县中其他大户,共抗之。
同日间,几十封信函,或是书令,从县衙送往各地。
而孙富、王唯所领岭山营部从,也终于是同来自的昌豨前锋部有了交手,死死抵御住了匪寇由水陆两路来袭之势。
昌豨作为近两年来,于泰山郡同东海郡交界之地,声名远播之大盗,州郡数次征召未降。其时下之部,已是接近三千。
这次受韦氏等撮合,来袭昌虑县城,就有千众。先锋四百,在受到张富等人牵制后,于后率大众人马的昌豨瞬间感觉到了不对劲,但并没有停止进攻之势态。
随之于第二日,传来韦氏等,遭遇昌虑长大力镇压,更多迎来灭族之祸后,昌豨内心才有震动。
韦氏等豪族所拥之众,有千人之多,一夜即败,可见这昌虑长所领之部厉害!
轻敌了!
然此番泰山匪大规模出动,岂能空手而归?
正当昌豨同部从商议,要不要躲避刘祈锋芒,掠夺临近乡地时,昌虑境内,再度迎来一伙人。
其正是受孙观和孙富书信,后为臧公召言,而带领市井好友,前来协助刘祈的臧霸!
臧霸归于郯县,已有数月。
这数月间,像往常一样,无所事事。
前番于郡县所召,他又看不上,唯常浪迹于市井。
谁晓得,之前跟随之孙氏兄弟,跟随刘祈后,混得风生水起。
于其及其父书信后,臧父本是刚正之辈,否则当年也不会恶了太守而被下狱,使得儿子携友,舍命来救。
故及时把臧霸教育了一顿,大体是能为乡卒,守卫地方,以安百姓,也比臧霸于市井无所事事,且常需旁人接济也要好得多。
知晓儿子眼高手低,臧父直接以汉高祖当年起于微末,而做劝导。
父所言,孝道于上,臧霸思索后,直接应下。
知晓刘祈有剿灭地方妄为豪族,还有临近泰山一带匪寇之意,臧霸花费十余日时间,挑选了三十多位市井好友同行,而往昌虑,并托付友人,照料好藏父。
这边一入昌虑,即知韦氏等于昨日,便为刘祈灭族,又有泰山匪来袭。
臧霸二话不说,让人往县城,为刘祈通报之时,直接随着董巍召集的亭卒大部,往岭山一带而去。
而晓得臧霸终于率人来投效后,收到消息后的刘祈,自然喜悦。
他同时向岭山一带去信,除岭山大营人马,继续由孙富和王唯统领外,所召亭卒,正愁无首,暂召臧霸所领。
后又有率先将乡地事宜安置好的许桉,前去援助,整个岭山周边之所,聚集的县衙人马,已不下两千。
探查到昌豨所领匪寇,并未离开,而是有集中来袭之情形后,臧霸联合孙富、许桉、王唯等人商议,决心给昌豨给予围堵。
尤其是大盗昌豨亲至的情况下,如何这般容易放走?
于局面做过判断后,臧霸便亲率人马,于正面迎击昌豨所领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