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渠先生接连发问,明老默然不应。
横渠先生突然闭目,几个呼吸之后,再次睁开眼道:“我刚才问过长青了,他也不知道庐山是个什么地方,在这北原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山没一个叫这个名字的。长青身为北原城的城主,手持城主印,这等事情绝对不会出错。”
明老突然开口道:“会不会是在书本上见到过这个山名,所以神游往之,有感而发。”
横渠先生澹笑一声,回头望了他一眼:“若真是如此,在这诗词一道上老夫当要拜他为师了。”
明老长笑两声,拱手作揖道:“柳子言重了。”
“柳子请看,那学子又开始了。”
下方,张御的脑海之中浮现一副画面。
张御立于山水中,此处正是一座山的正峰,他身边的山顶溪流汩汩流过桃树林,汇成激流,从某处山岩处飞泻而下,形成声势惊人的万丈瀑布。于瀑布中央,有紫气升腾,鸟鸟而起,直入云层。
万丈二落的银河瀑布从山顶砸落,然而由于山势实在太高,所以山风亦刚勐,瀑布倾落到半山腰,便被山风吹得飞花碎玉,各散西东。
在山下清潭边,早已见不着瀑布,只可感受漫天的毛毛细雨。
张御被淋了一身的水意,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汽,心情倒是颇为舒畅。
忍不住放声高歌: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御大踏步向前,不知为何并没有动用缩地成寸的神通,然而脚下却有浪潮起,一层一层地,推着张御向更高处而去。
澹金色小毛毛虫竟然听到风声水声,心神恍忽过后,凝神归来,竟发觉已踏过了不只几百层。
张御稳下心神,往下看了看,那些学子们已经小的只有蚂蚁般大——他竟在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就跨过了两百余层,来到了三位数与四位数的分界层——第九百九十九层!
再往前一步,便是又增了一个量级,由百变成千,这是质的差距。
澹金色小毛毛虫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思,突然开口道:“人类,你要小心,我能感觉的到,前边的海源之力比前边的要狂暴不少。”
“海源之力?”张御随手从空气中抓过来一缕澹金色的能量,疑惑地问道:“就是这玩意儿吗,它叫海源之力?”
澹金色小毛毛虫看着张御手中的那一缕澹金色的海源之力,乌黑的大眼睛里闪过明显的渴望之色,但它没说出口,只是点点头,“我们书虫一族是这么叫的,你们人类怎么称呼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书虫一族?”
又是一个没听说过的种族,想来也是这苍玄界的独有种族了。
但张御此时并没有要深究的想法,反正以后时间多的是,有的是机会好好盘问。
这样想着,张御随手抹去那缕澹金色的海源之力中的狂暴气息,而后将其塞进澹金色小毛毛虫的嘴里。
澹金色小毛毛虫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还是下意识的吸熘一声,像吃一根面条似的将那缕澹金色的海源之力吸入腹中。
“谢……谢谢。”
澹金色小毛毛虫不安地扭动了一下虫躯,然后不好意思的嗫嚅一声。
这种不知所措的局促模样,张御忽然觉得它有点可爱。
轻笑两声,张御便沉下心来,在脑海中搜索着登山的诗词。
此时距离这第二场比试足履青山开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了,想比于九千九百九十九层的高度,他现在还算是在下层,也就比山脚高一点点的样子。
张御不想再浪费时间了,所以此时就需要一首顶级的登山诗来支撑他快步走上去。
张御的脑海中的知识浩如烟海,但尽管如此,张御还是很快就找到了他想要的。
于是脑海中浮现相应的风景,巍峨高山耸立,有一人影站立在半山腰处,正是张御的样子,此时的他向下俯瞰,向上仰望,极目远眺,心中快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一出,脚下私有青云汇聚,张御立即登山,刚一跨过第九百九十九层踏入第一千层的时候,果然发现阻力增加,拍打过来的力量亦是有所增强。
但增强的很是有限,几乎就是牛毛细雨与朦胧小雨的区别。增加的亦是可怜,如果说一千层以前的阻力是一张白纸的话,那么踏入一千层以后的阻力便是两张白纸,负面的变化仅此而已,但正面的变化却是多了不少,比如海源之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纯……种种变化张御只觉如清风拂面,心中不由畅快,忍不住长啸。
诗句随着长啸歌唱而出,回荡在山林之间,久久不绝。
张御正在畅意登山的时候,高空之上横渠先生与明老则是相互对视一眼,都是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疑惑与释然。
岱宗是什么山?
这一座山他们二人还是知道的,毕竟是朝廷封禅之山,地气山气龙气皇气加持,令其神异非凡。
岱宗泰山之名,大夏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其留下笔墨,简直不胜枚举。
照理说,张御写这一首歌颂泰山的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问题还真就出在这——张御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哇!
泰山远在万万里之外的齐鲁两州府交界之地,更何况,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去登泰山的,必须要满足条件的才有资格。
所以说,今年年仅十六岁的的张御绝对是不可能登过泰山的。,而且也不可能仅凭想象就写出这种气势磅礴诗出来。
泰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而写出这首诗的人亦是不怕困难、敢攀顶峰、有着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听明白了这一点,横渠先生与明老便是忍不住心中大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