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祁景清就被召进了宫。
原因有二。
这其一呢,就是德妃求皇帝,把煜王接回来,为皇上分忧。
煜王就两个字‘不回’可是气坏了德妃。
虽然皇帝龙体康健,但是为了国本,也该培养太子。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人会是元王。
没想到元王现在频频出事,又失了民心,要想东山在起,怕是要先过百姓那关。
煜王是根本无心那位置。
如今只剩下清王和六皇子。
六皇子年少,还可以继续培养。
这其二呢,就是大半部分官臣,全部上奏请旨,让清王进宫上朝,为皇帝分忧。
自然也有大部分祁景元麾下的大臣反对。
清王进宫上朝,那对元王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现在局势本就对元王不利,他们万万要阻止清王进宫上朝。
底下的朝臣吵着,祁宥勋在上面除了在听到,让清王进宫上朝后,不太明显的得意一笑,在之后就没有任何动作。
最后还是御史大人江西宸,对着那些反对大臣用力的喊了一声:“那你们说说,谁来帮皇上?你们反对,那你们去帮皇上批奏折,理国事吗?”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那些反对的大臣立马向皇上弯腰鞠躬,恭敬道。
“不敢?我看你们想的很!”江西宸指着之前元王站的位置“你们惶恐,那你们是想把元王放出来吗?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要是把元王放出来,怎么和百姓,怎么和前线的将士们解释!”
那帮反对的大臣低头不说话。
丞相则是瞪了眼江西宸。
“煜王不回来,六皇子才六岁,不然让六岁的娃娃来批奏折吗?啊?”
还是没有人说话。
然后江西宸高声喊了一句:“请皇上准清王入宫上朝!”
有了一人起头,其他大臣跟着一起附议。
“请皇上准清王入宫上朝!”
“嗯?”祁宥勋好像被这突然的大声吓了一跳似的,“你们商量好了?”
有人说了一句:“为了江山社稷,请皇上准清王进宫上朝,为皇上分忧!”
祁宥勋拧眉听完,厉声道:“朕龙体康健,江山社稷也好好的,朕还能批阅奏折,不用清王进宫。”
另一个一个大臣道:“皇上龙体康健,但是也不能没有皇子帮衬啊!”
祁宥勋听完还是摇了摇头,说道:“不行,丞相说清王身上曾有煞气,还是别让清王进宫了。”
江西宸道:“皇上,钦天监都已经说清王身上的煞气已经渡化完成了,之前的宴会也曾来过皇宫,也没什么问题,不知道丞相是什么时候说的这番话?”
祁宥勋做了个思考的动作。
不等祁宥勋说话,丞相就已经站出来:“皇上,那是清王刚出普陀寺时,臣怕还没渡化完成,如今已进过宫,怕是没什么问题了,不如?在问问钦天监?”
祁宥勋身边的王德顺提醒道:“皇上,钦天监告假已有十余天了。”
有人也是想起了这件事,说起了钦天监已经告假了,总不能等钦天监回来,在让清王进宫吧。
最终一致决定让清王先进宫。
祁宥勋万分不情愿的批准了。
众官臣看皇上同意了,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祁景清在进宫的路上,有人将发生在朝堂上的事都和他讲了一遍。
祁景清看着眼前宏伟,壮丽的金銮殿,微勾唇角。
这只是第一步。
大步踏进了金銮殿,接受各个文武百官的各种打量。
祁景清下跪,声音洪亮:“儿臣祁景清,参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祁宥勋大手一挥:“起来吧!”
“谢父皇!”
祁宥勋直接问道:“明日起,你便开始进宫上朝,你可愿意?”
一边大臣们是笃定清王会同意的模样,另一边则是打量着这个清王。
祁景清连头都没太抬:“请恕儿臣的罪,儿臣不愿!”
不止元王那一派的,就连哪派都不站的大臣都懵了。
怎么会有不愿意进宫上朝的皇子?
祁宥勋会心一笑,又瞬间严肃:“哦?为何不愿意?”
众大臣也好奇的听着。
祁景清缓缓道来:“儿臣本该为父皇分忧的,可是儿臣只会掌管一些手下的小店铺,不懂国本朝纲,便是来上朝怕也是会闹出笑话。”
大臣们互相点点头,这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啊。
祁景清突然又跪下,恳求道:“求父皇放过元王!”
众人吸了一口凉气,还有些大臣在看热闹。
这清王果然是初次上朝啊,皇上已经明令禁止为元王求情。
更何况,元王的错是大忌啊!
“满朝大臣,都没有为元王求情的,而你是第一个为元王求情的人,朕想听听你的理由!”祁宥勋若有所思的问道。
“第一,元王是儿臣二哥。”
大臣们又互相点点头,这是个重情重义的孩子啊。
“第二,元王一直辅佐父皇,想必帮起父皇来,也会得心应手。”
大臣们又是互相点头,这是个头脑聪慧的孩子啊!
“第三,元王虽然犯了错,但是可以让元王戴罪立功!”
大臣们再次点头,想比于煜王的不在乎,元王的高傲,简直是对清王满意极了。
丞相看准时机,提议道:“皇上,何不就按照清王说的,让元王戴罪立功呢!”
祁宥勋也点点头:“嗯,既然你无心朝事,那你便回去吧!”
其他经常被元王部下欺负的大臣不乐意了:“皇上,清王不会朝事,可以学啊!”
另一个大臣道 :“元王一事势必要给百姓前线将士一个交代啊!至少,暂时元王是不能放出来的!”
祁宥勋指着祁景清喊道:“他不愿意,朕有什么办法!”
有个大臣豁了出去,直接给祁景清跪下:“王爷,恳请清王入宫上朝!”
其他经常被元王压榨的大臣,也陆陆续续的跪了下来,直到最后,所有的大臣都跪了下来。
“恳请清王入宫上朝!”
祁景清为难的站在中间,犹豫多会儿。
尚书吴文康突然出声,建议道:“不如清王先进宫上朝旁听学习,过段时日在做抉择?”
众大臣附议。
“那,儿臣愿尽力为父皇分忧。”
最终,祁景清进宫上朝一事就这么被定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