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普通人,章碧螺对近现代印刷术哪里有什么深入研究?她的认知仅限于以前做节目时查阅过的资料。
曾经有一档选拔最强少年的节目,涉及很多科学问答,她不仅出过题还在节目现场,关于印刷术,算是小有涉及。
当下是没有电力的年代,可以借鉴的只有古登堡印刷术。
它比华夏的活字印刷出现得晚,却流传得更为广泛,被誉为现代印刷技术的创始者。
章碧螺早已总结好知识点,开场的托词永远都是那一套:“我是以前在洋文书里看到过,洋人有一种新的印刷方法。”
燕北辰和庞珏对此见怪不怪,唐晏却习惯性抬杠,“我就不明白了,你家是商户,认识的洋人也是洋商,哪有那么多书可看?”
燕北辰立刻沉下脸,“就因为看得多,今日坐在桌前学洋文的是唐晏,而阿螺是你的老师。”
庞珏也道:“阿晏别捣乱,我们说得可是大事儿。”
唐晏闭嘴,惹不起惹不起。
章碧螺继续说道:“如今我们用得是雕版印刷,一是昂贵,二是耗时。我们虽有活字印刷,用的是胶泥活字,用火将胶泥做的字模烧硬,再排版印刷,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广泛流传。在洋人的记载里,他们也用凸起的活字,但这种活字并非胶泥,而是铅、锡、锑的合金。”
“合金?”庞珏飞快记录着,生怕漏掉一个字。“这种技法从未听说过,但是显而易见,这种活字易于成型,而且容易保存。老师,您可知道这几种金属的具体比例?”
“我还真不知道,”章碧螺长叹一声,“我能记住是这三种,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对于这种状况,庞珏早已习惯,“学生明白,老师只是提供个思路。至于具体的比例,学生自己慢慢调试就是了。”
唐晏在一旁听了半天,觉得难以置信,“庞珏,她上嘴唇碰下嘴唇,轻描淡写几句话,你就牟足了劲儿去研究?万一她的思路不对,给你指臭水沟里怎么办?”
庞珏手上忙着记录,连头都没抬,“亏你比我早认识老师,你一点儿都不了解她。你问问北辰,老师给我的哪个思路没让人眼前一亮?哪个研究没有进展?这些都是她在洋书里看到的,能记下来已经相当不易。这么说吧,她给我的提示,只要说出来就一定可行,若是没能成功,那就是我庞珏没本事。”
唐晏惊呆了,“不是吧,虽然我觉得章三娘有可取之处,但也用不着这么捧着。她这人你可不知道,夸一句就能上天,忽悠人不眨眼。”
燕北辰瞥他一眼,“唐公子,你知不知道我家阿螺每天多忙?要写稚童话本,要核查工作室的小说进展,要带着丫鬟们研究新吃食,还要每天询问几个孩子的功课。隔三差五的,还要给你们上洋文课。我媳妇我自己心疼,你若是不信她,就别来添麻烦,少看一份作业她还能睡一会儿呢。”
唐晏气得狂摇扇子,“我就说一句,你给我来这么一大堆,你这重色轻友的!”
谁料庞珏轻轻摇头,站队燕北辰:“阿晏,反正你学洋文也是拖慢进程,还是别勉强了。你若不来,我还能多学几个单词。”
唐晏气得火大,章碧螺还往火里浇油:“说得是,我跟庞珏研究新印刷,这么严肃的事儿你还蹦出来捣乱,带你这学生,我可老糟心了。”
“你们排挤我!”唐晏气得哗哗摇扇子,“我就学,我给章三娘一个大铺子当束脩!我还替三娘看工作室的话本子,以后我还帮忙翻译文献,我还跟着一起编字典!”
燕北辰笑道:“早这样不就得了?”
庞珏:“早些表态,我们也不至于嫌弃你。”
章碧螺敲桌子,“咱们继续,刚才说到字模,字模变成金属的,咱们的工艺就由‘雕字’变成‘铸字’,这样效率不就上来了?”
庞珏一点就通,“就算是胶泥活字,也要一个字一个字雕刻,但是铸字不同,只要做好模具,调好字模的金属比例,浇铸成型即可!老师,这思路果真不同凡响!”
燕北辰听懂了,同样眼睛一亮,“以前的活字没被推广,也是因为工艺上有诸多不便。若按阿螺说的改成铸字,那么世间印刷就不必再用雕版!”
他越想越兴奋,语气中带着憧憬,“雕版的印刷,制好版以后仅能一本书使用,而浇铸的活字,可以无限使用。”
章碧螺点点头,指了指唐晏,“该你了,你也说说金属活字有有什么好处?”
唐晏觉得,自己若是说得不好,很有可能马上被踢出科研讨论组,谁让他刚才嘴欠来着!
他仔细思考一番,答道:“节约成本,灵活多变,便与推广!”
“不错,唐公子还算有些见识。”章碧螺啪地打了个响指,“最重要的是,可以批量化生产,永久性保存!”
她又铺开另一张纸,“我现在要说的是油墨问题。唐晏,你来回答,现有的油墨有什么优缺点。”
唐晏一听,还来?
他能怎么办,为了在讨论组中占据一席之地,他必须深刻思考并有理有据地回答。
唐晏道:“现在大多用水性墨,容易晕开,时间一长字迹就不清晰。还有添加桐油、松油的,也不甚好用。”
章碧螺点点头,“我们不妨试试动物油脂,墨里加上这个,印出的字不易晕开,而且富有光泽。”
“好!”庞珏再度开拓思路,一刻也坐不住,马上告辞好回去高科研。章碧螺道:“对你来说,拿到结果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每一步都走得稳些。”
庞珏深深一揖,“谢恩师教诲。”
庞学霸走了,唐晏还沉浸在“研讨会”的震惊中,燕北辰拍了拍他肩膀,“服不服?”
唐晏一甩袍角,“我这就回去翻翻地契,看看给章三娘哪间铺子合适。”
他刚走出门,正好瞧见锦鲤在回廊里扒拉手里的银子。这丫头原本是唐府的,唐晏熟悉得很,随口道:“你哪儿来这么多银子?”
锦鲤一脸骄傲,“少夫人当初特别穷,为了凑书肆的两千两,想得头都快秃了。我们几个凑了五十两,她说定当十倍奉还,我们都没当回事儿,没想到才一个月不到,夫人果真给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