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久经风霜的麓山寺又重新变得香火旺盛了起来,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两位颜值高的少年僧。麓山寺所在的岳麓山远在河西,河东的百姓要到山上去,必须乘坐颠簸的渡船。但是,颠簸的渡船没能抵挡初春里的少女,麓山寺不知不觉成了少女的求偶圣地。对此,麓山寺的主持决定,在寺内增添一座月老的塑像,供少女们祈福。
这两位少年僧容貌俊秀、性情灵动、言语文雅,声名在外,在丫鬟阿莲的怂恿下,偷偷溜出家门的周大小姐最终决定凑个热闹,走一趟麓山寺。
少女的心思大家都别猜,你们永远不会明白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就连她们自己也弄不明白。阿莲买了两份香火,俩人开始朝岳麓山进发了。
走出长沙城的大西门,她们来到湘江边,只见渡口上停着好多渡船,有的刚刚到岸,有的准备离岸。周颐和阿莲刚走到渡口,就听见一位船家招呼她们上船,说道:
“两位姑娘,上船吧,我知道你们要去哪,到对面的麓山寺对吧!”
周颐和阿莲尴尬地登上了渡船。阿莲问道:
“船家是怎么知道的?”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大姑娘坐我的船过河去,无一不是去那麓山寺。”
“我们只是去寺里烧香拜佛,没有别的意思。”阿莲狡辩道。
“那些姑娘和你一样都这么说,可是你们瞒不了我的,你们的心思呀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其实呀,这也没什么,那两位少年僧我是见过的,确实如传说般那样。都说他们当年是孤儿,才被领进麓山寺的。那些年,战乱频发,民不聊生,真是苦了这两个孩子了。十几年来,无父无母,在寺院里长大。现在好了,世道又太平了。”
听了船家的一番叙述,周颐突然想到了自己这十几年来的生活,顿时感触颇多。原来,自从周颐的生母英年早逝之后,周指挥使因为政务繁忙,便把周颐丢在了武陵老家。周颐是被她的祖父祖母抚养长大的。后来,周指挥使在长沙上任,稳定下来之后,才决定把周颐从老家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周颐和那两位少年僧一样,这十几年都是在无父无母的情况下长大的。想到这些,原本只是想出来玩玩、见见大好河山的周颐有些改变了初衷,她发自内心地想要去麓山寺见见那两位少年僧了。
渡船缓缓横穿湘江,江中的四个小岛赫然映入眼帘。
“船家,这几个岛可真漂亮呀!”阿莲惊呼道。
阿莲说的这四个小岛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
船家说道:“这四个岛是有名字的。”
“真的?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沿着湘江顺流而下的方向排列,分别是桔洲、织洲、誓洲、泉洲。”
四个洲岛,惊艳四季。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仲夏,绿树成荫,清风徐来;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
抵达河西岸,周颐和阿莲下了渡船。
“姑娘们,祝你们好远,下山的时候记得走清风峡的小道。”船家吆喝着说道。
清风峡?为什么?周颐正觉得奇怪,还没来得及问问,船家已经招呼另一批客人上船,准备离岸了。
前方不识路,后方无退路,阿莲只好向行人问路。
“您好,请问你们是去麓山寺吗?”
“是的,你们是第一次来吧。”
阿莲点了点头。
“那你们跟着我一起走吧。”
于是,跟随着其他行人的脚步,周颐和阿莲一起沿着大道来到了麓山寺。
原本,周颐周大小姐只是念及两位少年僧无父无母的成长经历,感同身受的状态下,想要会一会这两位少年僧。麓山寺香火旺盛,寺内的几个僧人来来往往。
烧香拜佛之后,俩人在寺院里转了一大圈,都不见传说中的少年僧。正觉得奇怪,突然想起下船时,船家的吆喝。没错!一定是在清风峡。
“请问,清风峡怎么走?”
“从寺院侧面的那条小道往下走就是了。”
想起船家的指点,问了路,她们沿着通往清风峡的小道走下了山。走到峡谷之地,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周颐听了,不觉心中一颤,竟然是《诗经》里的诗句!出自《诗经?郑风》,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久等不见来,急得他来回走个不停,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个月似的。
就在此时,一栋草木搭建的棚舍映入眼帘。朗朗读书声就是从这个棚舍里传出来的。
“小姐,怎么会有人来这山沟沟里读书呢?”
“走,我们去看看。”
俩人走到棚舍前,只见棚舍极其简陋,但遮风挡雨倒还是没有问题。
“不好意思,打扰了。”
周颐说着,只见两个身影从棚舍中走出,正是俊美清秀的少年僧,容貌俊秀、性情灵动、言语文雅,不像是普通的僧人。
“你们是?”其中一个少年僧问道。
周颐看了眼阿莲,阿莲会意,说道:
“我刚陪同我们家小姐去了麓山寺烧香拜佛,这会儿下山路经这里,小姐说口干舌燥又有点疲乏了,所以想打扰一下,进舍坐坐,借口水喝,休息一下,不知道会不会打扰到二位。”
“有朋自远方来,何言打扰,只怕寒舍简陋,招待不周。二位姑娘请进吧。”少年僧说道。
于是,周颐和阿莲走进了棚舍里,只见棚舍里到处放着书籍,仔细一看,竟都是儒家学说。为何两位僧人会看起儒家的学说呢?周颐感到万分稀奇,却又不敢轻易反问,只好暂且作罢。
少年僧却好像看出了周颐的疑虑,说道:
“正如你们所见,我们虽是佛门中人,却对儒家学说情有独钟,此处正是我们师兄弟的简陋学舍。”
这清风峡为何会贸然出现了一个儒家学舍呢?岳麓山乃是南岳之足,五岳自古为道教圣地,南岳以及岳麓山也不例外。后来,佛教传入东土,与道教平分五岳。
虽说后来者居下,但从麓山寺便可以看出,佛家普度众生相比道家的修仙之术更加吸引得百姓的关注。而曾与道家一同经历百家争鸣的儒家,多年来始终立于朝堂之上,为国为名,心忧天下。
因此,五岳之地从不见儒家的踪迹。然而,在麓山寺境内的清风峡,却出现了这样的一栋儒家学舍。寒舍内,两位少年僧看的不是佛经,而是儒经,不是一本、两本的儒经,而是四书五经样样俱全的儒家学说。
对此,周颐周大小姐怎么会不感到大吃一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