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家来给铭哥儿说亲的人越来越多,有提达官贵人的家人,也有周围哪家先生或者夫人的亲戚,贞娘后面索性闭门不见客,铭哥儿今年也才十八岁,她现在烦恼的是耀哥儿的婚事,可不是铭哥儿的婚事。
慢慢的,来的人就少了,沈毅家的生活也总算恢复了平静。
过年铭哥儿不能回来,年前很早就写了信说要在边疆陪着将士们过年,贞娘收到信就催着沈毅给回。沈毅只好吩咐锦哥儿研磨,自己铺了纸,对贞娘说,“你说,我来写。”
贞娘想了想,看看手里的新做的棉衣,说,“就写在那边吃的好不好?天气是不是很冷?穿的衣服暖和吗?被子厚不厚?手上脚上没生冻疮吧?听说边关苦寒,娘给你做了两套新棉衣,用的棉花也是新弹的,垫的厚厚的,穿在身上又软乎又暖和,舒服的紧。”
锦哥儿在旁边插嘴,“爹,加一句,娘偏心,我还穿着大哥的旧袄改的棉衣,妹妹也只有一件新袄子。就写在娘这句后面。”
姐儿一边吃着烤地瓜,一边点头,“就是,爹加一句,娘老偏心了。”
沈毅呵呵一笑,按照他俩的要求加上了这句话。贞娘不满的瞪了锦哥儿一眼,“你大哥在边关容易吗?你俩在娘身边,平时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紧着你俩,你大哥还不知道在外面什么样呢!”
锦哥儿就着姐儿手上的地瓜咬了一口,哼唧哼唧的说,“娘你别辩解,你就是偏心,是吧姐儿?”
姐儿抱着地瓜坐在锦哥儿身边,连连点头,“就是就是。”
贞娘又想说什么,沈毅赶紧打断,“你继续说,别理他们两个。”
贞娘想想又接着说,“我刚说哪了?哦,说到这棉袄了。除了这两身棉袄,娘还给你准备了吃的,你大伯母今年给了一条薰好的猪腿肉,你收到后把它煮一煮,改善下伙食,这猪腿肉可香了。”
说着贞娘又问沈毅,“相公,你说那边厨子不会做怎么办?要不一会我说怎么做,你也写好带过去?”
沈毅皱着眉,“应该不会吧,这肉煮好就能吃了,还是一会儿写一张吧,弄的不好吃了那孩子又不吃了,这么好的东西,平日他们肯定很难吃到。”
沈毅和贞娘都没去过边关,根本不知道那边的生活是个什么情况,只是听别人说边关苦寒,食物匮乏,所以难得能让过年去边关送补给的军队帮忙带信带东西,他们都只能尽自己的想法给送过去最好的。
贞娘点点头,“那一会写在后面,你继续写。儿子,也不要担心家里,家里什么吃喝都不缺,你爹身体也好,娘身体也好,弟弟妹妹都好。你铮哥哥今年考评的好,调到江南去做知州了,又得了个儿子,双喜临门,把你大伯大伯母高兴坏了。你钦哥哥把米铺管的也好,钦哥媳妇今年怀孕了?”
最后一句话是问沈毅的,沈毅愣了一下,锦哥儿和姐儿两个人一人一口咬着地瓜,姐儿边吃边提醒,“娘,怀孕的是钰姐姐,钦嫂子早就生了。”
“哦。”贞娘点点头,继续想,“你钦哥哥把米铺管的好,他们都好。你钥姐姐夫家今年生意也不错,你二伯家生意也好,你鑫哥哥现在都是大东家了,你二伯和二伯母现在光领着孙子了,家里都是鑫哥儿在打理。”
“你钰姐姐怀孕了,估计明年六月就生了吧,现在你三伯母和汪夫人天天把你钰姐姐看的很紧,就怕有个闪失,你钰姐夫还说要是生个儿子,长大送到你身边跟你学武艺呢。还有铎哥儿,他成绩不错,今年准备下场考举人了。你弟弟今年考上寒冬院了,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在明年考个学首回来。”
听到这,锦哥儿不高兴了,“爹,最后一句话去掉去掉,我明年一定能考上学首,娘对我一点信心都没有。”
沈毅微微一笑,“照你现在这个样子,这么不踏实,我看你很难考上。”
锦哥儿不服气的哼了一声,“爹,别的不敢说,论读书,论头脑,还没谁赢得了我。”
“就知道贫,考上了再说。”贞娘斜了一眼,对着沈毅说,“相公,继续写。”
“姐儿也很乖,很听话。你舅舅游历天下去了,说不定哪天就到你那儿去了,你要是见到你舅舅,就告诉他,最迟明年,一定要娶个媳妇回来。说到媳妇,前阵子好多给你说亲的,你自己也留心些,若是有相中的姑娘,就给娘写信,娘去瞅瞅。别学着你舅舅那样,那么大的人了,还让娘操心。总之,家里一切都好,你要好好照顾自己,爹娘都很想你,保重自己。”贞娘说到后面有些哽咽,已经好久没见儿子了,实在是很想他。
沈毅安抚着,“等过两年我就请皇上召他回来,现在就是锻炼的时候。”
贞娘点点头,抹去了眼角的泪花,“行了,我就说这么多,剩下的你们看着写吧。”
姐儿趴在炕桌上好奇的瞅了瞅信,软软的说,“爹,我也要说。你告诉大哥,让他早点回来,我也想他。”
沈毅冲着女儿招招手,“来,你过来,你要说什么,自己给你大哥写。”
姐儿爬过去,坐在沈毅怀里,握着毛笔,歪着头想了想,提笔写下,边写边嘀咕,“大哥,你要早点回来,我想你,我们都想你。你快点回来,我给你吃桂花糖酥,可好吃了。”
她写完已经过了好一会儿了,写完后开心的说,“我写好了。”沈毅亲昵的亲亲的她的头,“写的真好,我们姐儿字越写越漂亮了。”
锦哥儿伸长脖子看了看,不由得咂舌,“娘,你太夸张了,光你一个人,就写了七八张纸了,爹还没写呢,大哥这次有得看了。”
沈毅失笑,提着笔问,“你也给你大哥写两句?”
锦哥儿想了想,坐到了沈毅身边,提笔写下,“大哥,来给你提亲的人太多了,有些人长的好丑,可想他们的姑娘长的也不漂亮。你千万不能答应,要不你以后肯定后悔死了。”
沈毅看着又好气又好笑,“你怎么知道人家姑娘长的丑?别乱说。”
锦哥儿摇头晃脑的说,“反正我可不要一个丑嫂子。”
沈毅最后又写了些嘱咐的话,不外是要亲近属下,尊敬长官,不可和人生事云云。
全部写好后,沈毅用了一个大大的纸袋包起来,锦哥儿掂量了两下,啧啧惊叹,“这可能是整个军营最重的家书了,大哥这次得看好几个时辰呢。”
姐儿闹着要信,“我也要掂量,我也要掂量。”
锦哥儿给她以后,她也学着锦哥儿的样子掂量两下,啧啧说,“大哥真的要看好长时间呢。”
她学着锦哥儿那副样子,说不出来的可爱。
贞娘摸摸女儿的头,然后开始打包袱,两套棉衣裤,一块油纸包好的猪腿肉,看起来鼓鼓囊囊的一大包,这些做好就只等着送补给的军官来取了。
过了两天,去边关送补给的军官来了,沈毅郑重的把包袱递了过去,又把信给军官,军官把信放在怀里,看着这个大包袱笑道,“俗话说,家书抵万金,我怀里的这封信才是宝贝呢。太傅大人请回吧,下官一定把信和包袱送到将军手中。”
沈毅抱拳,“有劳你了。”
过年的时候沈毅一家照惯例回到了秀水镇,现在沈家添了人口,也嫁出去了两位姑娘,虽说也是团圆,可是想着不能回家一起过年的孩子,心里总是感觉少了些什么。
补给军队为了能赶在将士们过年前能到,一路上行进的都很快,终是赶在腊月底的时候到了边关,一般这队年关补给队都是很受边关将士尊重的。因为他们的路线年复一年都是一致的,除非是遇到打仗,太平的年月,去年走哪条路,今年也会走哪条路,不少将士的家人都会提前等在他们必经之路,只为了给自家远在边关戍守的亲人带去一封信,一件衣服。
这个军队沿途也会收这些信,反正是顺带的,只要不是太重的物品,有些轻便的衣服啊什么的,也会帮着带去,而且不收钱,完全是顺路做个好事。让驿站带信太贵,很多将士几年也收不到家人的信,这个补给队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也是因为如此,这个队伍在军队中威望很高,沿途遇到某些小股军队,也会在情况允许范围内护送一段,刚开始帮忙送信送东西只是顺手,后期形成了一个风俗,老百姓对这个军队也很喜欢,皇帝也嘉奖过几次,因为这支队伍有这个风俗,最后甚至在国家爆发饥荒,四处都涌动着难民的时候,这支补给队仍然走相同的路线也没有发生过难民哄抢,都是一路平安到边关。这些都是后话不提。
补给队到达边关的军营后,大家早早都排着队伸长着脖子在等了,并不是等物资,而是看有没有自己的信。
按照以往的惯例,先搬东西,补给的东西全部交给军营后,又和军营做好了交接,就是派信的时候了。
补给队的军官会把将士们的信全部交给军营的将领,由他们去发。像铭哥儿这样的将军家书,都是由补给对队的最高领将亲自去送的。
铭哥儿顾不上打开包袱,先拆开了信来看,一字一字的看完,边看边笑,笑着笑着就觉得心里有些涩了。
慕容将军走进来,看看包袱,又看看铭哥儿手上厚厚的一沓信,不由得笑,“真没看出来,原来太傅大人也是个话痨。”
铭哥儿笑着说,“基本都是我娘的说的,我娘还送了条薰猪腿过来,将军,今晚咱们就做吃了吧。”
铭哥儿打开了包袱,剥开层层油纸,里面果然是一条香喷喷的猪腿肉,慕容将军一看眼睛就亮了,“这玩意儿好吃!煮好了香的很呢。在这里,只能吃个牛羊肉,吃的自己都一身膻味了。”
铭哥儿抽了张纸出来,“我娘连怎么做都写好了,一会就让厨子做了,咱们再叫几个将军,都来吃点。”
“哈哈哈,好!这群崽子今晚有口福了,我去跟他们说,再去弄上几坛子好酒,咱们也热闹热闹。”慕容将军笑着点点头,转身出去了。
铭哥儿看着书信,再看看贞娘送来的棉衣,小心的把书信放好,贴身揣在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