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对买房极其在乎的周广玲突然发现,她现在已经是百万富翁,竟然还没有房子?
要么住各种招待所,要么就寄居在宋如安的金融中心房里。
长期这样住,一点儿都不方便,还容易引起误会。虽然法律意义上,宋如安那栋房子在她名下。
市中心已经有出售的商品房,据说一千多块一平米,还供不应求,直接去抢钱吧。
买宋如安那种大房子,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后续的改造很麻烦。
那还不如自己盖,想盖多大盖多大,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
反正也要盖厂房,建材人工都是现成的。就一起把房子建起来,又划算,质量也有保障。
她一定要打造一个独一无二,舒适安全的家。
门和墙一定要高,要有草坪和花园,要有鱼池假山,房子要简约大气……
事情就是这么巧,她之前买山地的时候,桥头生产大队就有人问过她。
他们村头有座类似的山,只是要小很多,问她想不想一起买下来。
据说山脚下还有条小河,虽然很小,但是怎么都不会枯竭,所以这个村以前就叫沐河村。
可那个小山坡距离有点远,买下来根本没用,她就没要。
现在用来盖房子刚好合适,离工厂不远不近的。以后生活既不会完全和工作混在一起,也可以时刻关注到厂子动向。
放到后世,开车通勤也就两三分钟的事。现在嘛,她可以走路或者骑自行车。
刘志伟看着工程慢慢推进,当初的山终于有点样子,也就没有之前忧心。
听说她要买小山来建房,这可是大事,这个主他就能做。
“既然你想要,就按之前的价吧。村里最近要接电,每家要按人头出钱。刚好卖山来抵,我就不用忧愁收钱的事。”
周广玲只想买地,钱怎么用她管不着,“那我们尽快吧,施工队马上就开工,保障两边进度不能拉的太远。”
又要麻烦宋如安,周广玲觉得她穿越一场,不仅空间,宋如安也是她的金手指吧。
这么久,好像都是在麻烦他,也都没怎么感谢过他。可从各方面来讲,她也实在是没有能力去帮他的忙。
她不得不承认,她突然开始纠结这些事,是因为又要麻烦他帮忙。
支支吾吾开口,“呃……宋如安同志,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吃午饭呢?”
宋如安一听这称呼和她自认为字正腔圆的语调,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这位一直都是,无事宋如安,有事宋同志的。
“广玲同志,有事情您直接说吧。您这时不时的来这一出,我心里害怕。”
幸好隔着电话线,对面看不见她这扭扭捏捏的样子。
“就想请老乡您帮一个忙,我把之前刘志伟大队的那个小小山买了下来。我想盖房子,帮我办一下手续呗。”
周广玲上辈子和谁都能打交道,但是最不擅长的就是和公家打交道。
还有现在那些各种证,介绍信和单位,她真的是两眼一抹黑。
她去办难如登天,宋如安每次去办都是又快又顺利。
她曾经偷偷怀疑过,他是不是在做张三警告的事情,后来发现他还真的没有。
周广玲不想把这些事情归结在他能力更强上,而是单方面认为,是他占了原身学历高的光环。
排名第一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谁不高看一眼呢。
哪像她一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盲。以后生意要是做大,她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人家介绍自己。
“宋如安,我问你,我怎么才能有个学历啊。我在所有人面前又会英语,又会算账,还会画图的,结果竟然是一个没有任何学历的文盲。”
确定就是找他帮忙的宋如安很想问她,就住在他那儿不好吗?这么大的房子,还住不下她吗。
说不定住着住着,以后就成她的。不对,其实现在已经是她的了。
拉回思绪,重复她的需求,“先办证,还要帮你想办法有个学历。”
“对,就是这样。我仓库里还有好东西,今天你过来,我好好感谢你。”
拿出以前带员工烧烤剩下的食材,今晚就来一顿烧烤。来这么久,早就想吃,可一直都忙忙碌碌没时间。
宋如安指着烧烤架子,“这就是你说的好东西,烧烤啊?”
宋如安你到底在期待什么啊,她就是这样一个只知道吃的狠心女人。
周广玲一头雾水,“怎么,烧烤都不满意啊?羊肉串牛肉串鸡翅多好吃啊,现在可不好买。”
周广玲把烤好的羊肉串塞一大把给他,“坐着去吃吧,桌子上有快乐水。”
“别,今天是感谢你,你坐着吃就行。”她一拐手,把上来帮忙的宋如安赶走。
“你吃没有?”周广玲摇头,宋如安拿了根羊肉串,递到她的嘴边。
她早就馋得咽口水,忍不住还是把串吃下去,“你快去吃,我马上烤好就来。”
把最新烤好的串儿放进空间,吃一点拿一点,就一直是刚烤好的味道,不用怕冷了不好吃,她可真是机智。
吃人嘴短的宋如安几头帮忙,建材找好,夜校找好,施工队也找好,管理人员都给她找好。
老四依然负责管理账目和施工进度。
这次孙永宁也来了,负责采购建材,把她的设计想办法变成现实。
刘志伟还是老样子,招工,组织干活。
她就只用出钱和说出要求,这就是甲方的快乐吗?
但是为什么她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怎么到处都是宋如安的人?
要是他们联合起来,那她不就完了!她和刘志伟能干什么。
她突然有种危机感,目前有意识培养的人只有刘盼儿,可是她只有十三岁。
就在她陷入信任危机时,收到来自锦城的信,随信来的还有汇款单。
是张娟和赵保国,他们不仅把货款结清,连借的钱都一起还给她。
差点把他们夫妻忘了,看来衣服卖的很不错,就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过来帮她。
周广玲按着信纸上留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每次打电话都是最折磨人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要经过几次转接。
往往最后一道,还是人工叫喊。果然,话筒那边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喊声,“张娟,快来接电话!”
几分钟后,终于和张娟说上话,“张姐,我是周广玲,最近怎么样啊?你们的信和钱我都已经收到了。”
张娟一听有电话,算算时间,就猜到是周广玲打来的。
短短的十几天,自从遇见她,每一件事都顺顺利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