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后,一份奏表传到了玉京。
彼时李闻成还本限制在御书房中,朝堂上主持朝政的,已经是义忠亲王了。
当然他此时不能坐在龙椅上,李闻成尚未传位,义忠亲王也要做足样子,还是站在台阶下面,百官之上,代行国是。
朝中大臣,已经被清洗一空,明里暗里支持李闻成的,都已经被或免官去职,或被关押问罪,或称病不上朝。
现在朝堂上的,都是义忠亲王党羽,绝大部分都是文官,少部分是些武将。
此时正在上奏表的,就是兵部大司马贾雨村。
众人看着贾雨村,有的嫉妒,有的羡慕。
这人本来是李闻成身边红人,却有能攀上义忠亲王关系,钻营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个人才了。
然而此时贾雨村的奏表,却让众人一下子炸了锅。
这奏表是五湖侯鲁智深直接写给兵部的。
言说自己因为最近心情不佳,泛舟出海散心,却被夷洲两位伪王派出来的海盗将船扣了,还将自己抓住,绑到两位伪王面前。
两位伪王不顾鲁智深是大离御封侯爷,不仅觊觎他的家卷,还想要杀害于他。
鲁智深被逼无奈,只得稍作反抗,但是却在推搡争吵中,不小心将两位弱不禁风的伪王推倒。
两位伪王体弱,竟然就这样跌死了。
余下外邦武士见自家藩王身死,纷纷自杀谢罪,竟然一个不剩。
现在夷洲倭国浮国两邦无人,五湖侯奏请朝廷,一面请罪,一面问询大离朝廷,接下来该如何处置夷洲一事。
一众大臣听了这封显然没有一句实话的奏表,纷纷翻起了白眼,这是奏表?
你哄三岁小孩玩呢?
不过夷洲这个消息,带给他们更多的是震动。
倭国浮国,绝对没有那么容易对付,南安郡王年轻时也曾是勐将,他带着数千兵士驻守夷洲,尚且被轻易击败俘虏,可见那两个外邦虎狼之国实力之强!
然而就这么被悄无声息击败了?
众臣一时间无法接受,然而这消息却是可靠无比,因为这封奏表,就是被俘的南安郡王,被鲁智深从牢狱中救出来后,被其命令带着来玉京的。
南安郡王虽然得救,但是也无比憋屈,因为鲁智深这么做,显然就是让他从自己的封地夷洲滚蛋,不要再掺和这里面的事情。
这等于说,鲁智深已经实际控制了夷洲,开始那这个要挟大离朝廷!
群臣之中,已经有人开始反应过来,跳出来道:“五湖侯这是要造反!”
群臣纷纷侧目,心道这话总算有愣头青说出来了。
那人又道:“微臣请求朝廷下表,申饬鲁侯!”
“一则破坏友邦之和平,二则私占夷洲,心怀不轨,三则擅动刀兵,生灵涂炭!”
“而且大离现在不可一日无君,军国大事不容一日只之耽搁,还请废帝及早退位,明君早日即位!”
群臣心道原来这是早有准备,借题发挥啊!
但他们早就全归附了义忠亲王,只要有人开了头,自然群起响应,纷纷开始谄媚附和,阿谀奉承起来。
义忠亲王一方面做痛心疾首状,一方面心里暗骂,这传位不能做的太过明显,总要三下表三辞拒,李闻成那边拖拖拉拉,明显是要恶心自己。
他心中冷笑,等李闻成退了位,老子有几百种方法,到时候让你悄无声息地死去,简直是易如反掌!
然而现在宫内事情未定,五湖侯鲁智深搞出来的事情,才真正让他头大。
夷洲那块荒蛮地方,丢了的就丢了,也不是太重要。
但两个友邦倭国浮国,这次吃了大亏,怕是关系很难修复,现在义忠亲王为了青史留名,正在争取北莽倭国浮国等外邦的和平条约,一旦签订,他就至少能过十几年安稳日子。
至于让渡出来的条件,对他来说不痛不痒,虽然会产生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麻烦,留给后来的子孙好了,关他何事。
但是鲁智深突然坐大,让义忠亲王警醒起来,想到当年数次对付鲁智深都没有成功,如今却让他成长起来,这不是个好兆头!
这人太过危险,夷洲已经是极限了,再让他得了气候,迟早会变成心腹大患!
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扼杀掉,不能再等了!
想到这里,义忠亲王站了出来,说道:“鲁侯擅离封地,显然有不臣之心。”
“又擅杀外邦友人,损我大离颜面,其心可诛。”
他这调子定下,等于是宣告了鲁智深意图谋反了。
群臣一听,登时纷纷出列附和,更有武将站出来,申请为马前卒,讨伐鲁逆。
朝堂一番讨论之后,终于得出了结果。
七天之后,李闻成传位。
鲁侯谋逆,朝廷派人剿灭。
令戚继光派兵北上,去围剿梁山泊。
俞大猷水师尽起东南之兵,剿灭夷洲反逆鲁侯。
平定夷洲后,再度奉迎两邦藩王,入住夷洲。
同时敕令在大同驻守的李如松,对鲁侯离去知情不报,让其回京请罪。
群臣一眼看出,这等于把一座空虚的大同城池,放到了北莽面前!
此时鲁智深在夷洲带兵割据,肯定不会回大同,李如松再离开,大同无人统领,面对北莽大军,怎么能首得住?
大同一丢,现在因李士杰反乱,仍然人心不稳的太原,也危险了!
这是义忠亲王和北莽私下早就有了商量?
群臣都是些人精,自然心里透亮,但他们即使猜到了,也不会说。
义忠亲王即位,已经会承诺给他们升官加爵,这就够了。
丢几座城,和在玉京的他们有什么干系?
尤其是文官,最近对鲁智深李如松这些武将颇为忌惮,要是他们真的打下了北莽,会有一大批人受封,从而大大加强武将体系。
随时而来的后果,就是大离朝堂一段时期之内,武官会压倒文官,这也是灭朝换代的征兆!
所以此时义忠亲王代替了一意孤行的废帝李闻成,消弭了这泼天大祸,简直是可喜可贺。
于是朝会在文官们一片歌功颂德的马屁话中结束了。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场波动天下的风雨雷暴之秋,才刚刚在云中显露出了之鳞片爪。
于诚在御书房中放下了笔,对李闻成说道:“陛下,第三道退位诏书写好了。”
“这应该也是最后一道了。”
他站起身,看了看窗外,太监们站的都很远。
于诚转过身,压低声音,寒声道:“陛下,你并没有打算用这第三道诏书,是不是?”
李闻成端起茶碗,发现里面茶水都凉了,现在宫内的人都是势利眼,自从章公公受了重伤,汪直带着剩下的内卫离开,这宫里的真正属于李闻成的人都走了。
剩下的人,戴权,夏守忠,这些人都是太上皇一系。
于诚常说李闻成还是心软,按道理说,这些不忠心的太监,早就该让他们回家种田去了。
李闻成听了,只是摇头笑笑。
如今李闻成面对于诚的质问,露出了在于诚看来极为可恶的笑容。
“于爱卿,咱们认识二十多年,还是你了解我。”
“七日后的传位大典,你还是不要来了。”
于诚从中听到了一丝极为不想的味道,沉声道:“陛下曾经说过,咱们两人君臣相知,当同生共死。”
“如今陛下自蹈险地,微臣岂可苟且偷生?”
李闻成哂道:“得了吧,你死了我,谁给我收尸?”
于诚肃然道:“全天下有良知之人,皆可为陛下善后。”
李闻成沉默不语。
良久之后,他开口道:“随你。”
义忠亲王府中,李春秋急匆匆走入义忠亲王屋里,低头道:“父王,我总觉得,李闻成那人很不老实,只怕传位大典会横生枝节。”
义忠亲王冷笑道:“无妨,他现在还能蹦跶起什么水花?”
“何况他还不知道,我已经抓住了他的软肋!”
李春秋心头一跳,看向义忠亲王,又连忙低下头去。
义忠亲王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你过你也说的很有道理。”
“你带兵进宫,仔细搜查禅位大典所在,要是发现有什么端倪,即刻回禀于我。”
李春秋听了,赶紧领命出去了。
义忠亲王看着他的背影,露出了一丝冷笑。
大同城中,已经是喊杀震天。
北莽攻城!
此时玉京群臣朝堂上讨论刚过不到两天,北莽便已经得到了鲁智深不在太原城中的消息,悍然引军来攻!
李如松站在城墙上,脸色阴沉,死死咬住牙齿,让部下不要命地发射着火炮。
倒不是这太原城守不住,按李如松估计,虽然对方大举来攻,但是自己守十天半月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问题处在昭阳公主身上!
就在昨天夜里,昭阳公主下榻的地方,遭到数十名北莽高手突袭。
昭阳身边的护卫拼死抵抗,但无奈对方武功太高,全部战死。
那边北莽高手也伤亡过半,但李如松带兵赶来时,他们已经成功挟持了昭阳。
李如松投鼠忌器,只得让他们离去。
他死死咬住牙关,昭阳虽然是公主,但自己也要为这一城之人负责!
他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内卫司的人传信给鲁智深,让他寻找昭阳的下落。
至于鲁智深几时能够收到传信,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只有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