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什么办法?两万马军损失三四成,其余的被打的七零八落,到现在还无法收拢,一些千户队甚至向东逃窜,完全丧失了斗志。
更可惜的是,昆布哈、汪世显被呼延信所阻,不可能轻兵抵达大安,解救他于危难之中,塔海相当的憋屈。
李易点了点头,叹道:“当年,我初来蜀川,适逢虏人南侵。大安一战,在鸡冠隘以三十九骑薄阵,生还十三人义结金兰,生死与共,却不想短短数年见,去了三哥,四哥又生死未卜!”
李慕白体味李易内心痛苦,丧失结义兄弟,他也无法劝慰,只得道:“上官将军殉国,却虽死犹生,吴太尉力战重伤,他却拯救了蜀川大军,千万黎民由他而生。”
李易惨然地笑了笑,是啊!逝者已矣,活着的人仍需奋斗,至于吴天佑只能看天意了!如今,蒙古军虽败却仍保持很大的优势,蜀川局势并不明朗,若对方主动退却,他反倒不好办了,禁不住眉头紧蹙。
“学士,可是在担忧行兴元府?”
李易怔了怔神,沉吟半响方才慢慢颔首。
李慕白脸色阴沉,双目闪烁,似乎在滴水。
夜,皎月当空,依稀烟尘滚滚,大安的谷地内,到处是奔腾的马蹄声,到处是厮杀的呐喊声,到处是悲惨的哀嚎声。
蒙古军袭击阳平的四千骑,在饶勤严阵以待下,撞了个头破血流,最终不得不返身进攻李易。却不想,塔海早已兵败,严阵以待的羽林郎和背嵬军、云骑军给予这支蒙古军马队致命一击。
丑时,宋军上万步跋和数千骑完成合围,直接让两个千户队下马投降,其余人众分路突围,要么战死,要么逃脱生天。在狭小的大安谷地内,汇集十余万大军,几乎没有马队的回旋余地,这些蒙古军的马军颇为悲剧,尚未发挥应有作用,便早早地谢幕。
黎明时分,整个战场渐出分晓,蒙古军骑兵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塔海意识到事不可为,若再纠缠下去,数万步军将被宋军分割吃掉。仅一天便毁去数月的准备,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再不走就分文不剩了。
他还也很光棍,立即组织撤军,残余的蒙古军马军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反击,掩护主力向鸡冠隘撤退。
出人意料的人,李易对塔海并不感兴趣,而是组织兵力围剿蒙古军马军,任由其数万残兵与刘嶷会合,一同撤入兴元府。
李易得到军报,仅淡然地说了句:“知道了。”
是日,云骑军前军北上沔州,归王柏节制,李易率背嵬、羽林、神机三军并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州郡兵及十三指挥预备军,共计三万余人缓缓开进,由鸡冠隘进驻兴元府。
按竺迩撤去对中梁山的围困,收缩兵力至褒城一线与塔海会合,蒙古军兵力恢复到七万余,其中马军近两万余,声势倒是复震。
当然,孟珙和忠孝军并未毫无作为,当按竺迩退却之际,孟珙与南玥发动一场攻势,歼灭五千蒙古军,却都是些汉军。
西线,呼延信进取不足、守成有余,昆布哈、汪世显数次寻求决战,宋军却谨守关防,时时以小队袭击蒙古军辎重,令近八万蒙古军将士疲于奔命,师老无功。
一支未曾参战的云翼军并三千汉州军,并未作为生力军,而是直驱中梁山,进驻南郑县境内。
宋军主力拿下西县,兵抵沔水与蒙古军对持,战局似乎处于僵局,让人看着有点奇怪。
就在宋军主力大军后方,李易率文封的宿卫并八百羽林浚将士,结成一个不起眼的小营寨。
“学士,数万大军留给饶勤、陈敏二人,似乎有些不妥。”不显眼的小军帐内,李易盘膝而坐毡垫上,一旁叶开与文封二人左右分而长跪。
李易面色严峻,冷眼看着叶开,道:“老十二,四哥殉难,你有何感想?”
叶开怔了怔神,垂首沉吟,脸色却异常冷峻,决然道:“六哥,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三哥死得其所,四哥若有不幸,我们活着最好。”
李易颇有深意地看了眼叶开,惨然地笑了笑,慢慢颔首道:“说的不错,活着的人还要秉承他们的志向,就像当年三哥那样,相信四哥会没事的。”
叶开有些吃味,不知李易为何良多感慨,不禁看了眼文封。
文封见叶开看他,做出个无奈表情,以示自己也不明白。
“你二人可知,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在于何处?”李易环顾二人,语气沉重。
叶开剑眉紧蹙,沉重地道:“六哥,时下虏人虽败,实力犹在,当以退敌为上策。”
李易咂咂嘴,并不置可否,目光转向了文封。
文封看了眼叶开,低声道:“有人亡我之心不死。”
李易投去赞赏的目光,淡淡地笑道:“那应当怎样?”
听李易的笑语,文封吸了口凉气,哪里是笑着说话,分明是笑声中透着冰冷的杀机,他沉默不语,这不是他应该说的话。
叶开目光有些游离,道:“六哥,虏人伤我四哥,小弟愿提一旅,为四哥报仇雪恨。”
李易闪过一丝失望的目光,面色不改地道:“你们应该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没有既定的政策方向,战争毫无意义。同样,战争服务于政治,从政治角度考虑大局,方能进退有据,不考虑大局的将帅,永远只是猛将。”
他对叶开并未抱太大希望,在他眼中,叶开是军中第一猛将,即便是吴天佑、王柏、文封亦有不如,秦风等那些后辈,也无人能如叶开勇冠三军。
可惜,战争并非紧靠将帅的勇武,而是对将帅综合素质的考验,一位只知冲锋陷阵的将帅,永远都是陷阵之士,连军锋也勉为其难。初始创业,一切从头开始,需要勇猛无比的壮士,去冲锋陷阵,随着局面一步步打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便需要理解大局,智勇双全的将帅。
当然,随着蜀川大军的不断壮大,迫切需要能独当一面,能统率万人的将帅,叶开显然不是合适的对象。
文封似乎明白了李易意思,正待要说话间,王孝仁快步入内,道:“老四,这么急急把我叫来,有何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