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瑛却没有孟珙那么多的想法,他目睹蜀川大军的强壮军威,还有那上万马军,心下几分赞叹又是贪婪,大宋的各大都统制司哪有那么多的马军,有了这支队伍简直可以和蒙古人硬碰硬,再也不用憋屈地防守反击了。
如今,李易不就是凭借强大的马军,驰骋陕西战场吗?他咂咂嘴低声道:“二哥,南家小娘子军中,收留从临安来的女冠,那可是李易的相好人啊!”
孟珙眉头微蹙,食指不断敲击桌案,脸色显得有些烦躁。
后方,些许有阴谋正在发酵,李易不知也不屑知道,此时此刻,他正率军转战,把蒙古军牵引的晕头转向,实现他的经典战例。
叶开率他的背嵬军,甚至越过天都山直逼杀牛岭,进入原党项人的国土,然后才入会州,取道会川城南下,那是威风无比,所过之处遇到蒙古人聚集区,都是血雨腥风。
李易则率羽林军自天都山掉头,直接扑向追击而来的蒙古军,打的对方是目瞪口呆,根本没想到人家会杀个回马枪,
还没回过神便失去宋军踪迹,不得不再调集兵马追击,总之是苦不堪言,普通士卒私下里,把上官的女性先辈问个通透。
叶开的战法并无新奇,他率军所过都是人烟稀少地方,就算有人也杀的精光,当李易折返冲杀而去,蒙古军被吸引了目光,他的身后几乎没有追兵,沿着道路向目标挺进。
李易的战术手段,发挥的淋漓尽致,原西安州的通安寨,秦州的甘泉堡,多次把蒙古军甩开。以他返回的态势,又让塔海判断错误,认为宋军正沿秦州南下回归蜀川。
再次判断下,大量蒙古军部队南调北上,试图截杀这支宋军部队,塔海甚至咬牙又派出三千蒙古乞颜部的马军骑士,当真下了偌大的血本。
是想,蒙古本族大军仅有十余万,正在西征的占到六成之上,在草原上也有不少,分摊到对宋前线的,也不过三四万人左右,还不一定全部放在前线,河北、河南地也需蒙古本族军队驻守,监控那些汉军部队。
塔海出动六七千本族马军,已经是他的极限,可谓本族兵尽出,再调只能是色目人组成的探马赤军兵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宋军马队在甘泉堡突然转向,不知所踪,当军情传来蒙古军将帅惊愕地发现,宋军已出现在巩州三岔堡,打劫了一处粮草寨子扬长而去。
更令蒙古军将帅吃惊的是,一支宋军突然出现在定西城,区区数千人竟攻破两个万户队的集结地,夺取数千战马而去,当然这次是突然地打击,并没有把蒙古军打垮,而是暴风聚雨的袭击,转瞬就夺了好处退去。
几日后通西寨也传来不妙军情,这支宋军在蒙古军目瞪口呆中薄寨南下,军容颇为雄壮,数千骑兵一人四五马,无人敢与之对阵,单单人家的长途机动性,就不是蕃汉军所能比拟,好在他们据守营寨没有出战。
此时,李易实现大半的战略意图,终于进入最后一站巩州,他要面对汪世显。
蒙古军的部署是秦州、凤翔等地有十余万,巩州等地有七八万人,因巩州是汪世显领地,他汇集本部兵马有三万之众,力量也是相当的浑厚。
汪世显何等人,当年阔端以大军压境,方才迫使其投降,虽在利州战败却未曾伤筋动骨,再次汇集各部落壮丁,利用蒙古人得力量扩充实力。
李易并未对州治陇西县发动进攻,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越到最后越要保持冷静头脑,阴沟里翻船,最后一步倒霉的事,史册上层出不穷。
汪世显的大军多集中在陇西,且多为陇右牧民,他以区区数千人,绝不会不自量力。
宋军沿陇西边地迅速穿过,直奔宁远县,汪世显早知李易出兵,却不想竟杀到他的地盘,又惊又怒。当年,李易诈降,他还颇为欣赏其才略,为其多有美言,却不想其竟隐忍多年,最终在利州让他蒙受耻辱,当真恨的咬牙切齿。
既然,有了歼灭李易机会,他又岂能放过,立即点起数千骑兵,亲自率队追赶。
李易又岂是易于之辈,他并不愿在巩州与汪世显作战,太危险了,被汪家经营许久的巩州,一个仅次于凉州的甲马之地,在此以数千骑作战,简直是自讨没趣。
边地虽驻扎数万蒙古军,但那多是一线的步跋子,为的是防御宋军突袭,并充当攻城拔寨主力,只要保持机动性,几乎无法对他形成实质性威胁。
背嵬军与羽林军,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未遭重大损失,反倒是得了大批战马和精良甲仗,人四五匹战马,士气极为高涨,无论是将校还是士卒,对李易都升起发自内心的敬仰。
无它,一个能让将士敬仰的主帅,并不全然在于关心他们生活,而是能带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他们获得更高再更高荣誉,使他们得到更多再更多财富的人。
更大的生存机会,让人得意的功勋,令人陶醉的财富。李易,很明显做到了这点,转战千里,连续数十战,无一败绩,杀的蒙古军望风披靡,几个歼灭战极为漂亮,抢夺军中战马良多,士卒们包裹里,都是劫掠的财帛。
正在归途中,大军气势如虹,向西和州而去。
威远镇,是蒙古军驻扎的重要据点,囤积大批的粮草,虽宋军突袭的消息传来,但驻扎蒙古军万户长、千户长们根本就毫不在意,他们后方有三万马军,数千宋军还敢与他们打阵地战,这不是找死嘛!
“学士,前面就是威远镇,兵贵如神啊!”行军途中,陈敏神色疲惫却目光闪烁,显得格外的兴奋。
“回峰还是露峰?”李易满面风尘却神色坚毅,目光极富有杀机。
一场空前大战前奏的前哨战,在巩州东南打响了,宋军明面上的人已不足六千,且是分成两部,却要应付数万蒙古军,态势上出于绝对不利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