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路的宋军仍保持相当实力,因淮东、京湖蒙古军不断失利,他们终于坐不住了,谋划收复成都等处,先是联络各地的义军,准备整合力量。
李易所面临的压力剧增,整个嘉熙元年到二年,都处于紧张状态,这也是他近两年未曾完全消灭各地义军,阔端还能容忍他的主要原因。
自嘉熙二年,王檝来到行在临安,赵昀对其意图早就了如指掌,索性先把这厮给晾在一边。
好吃的,好玩的管够,大理少卿朱扬祖充押伴使,算是给老朋友面子,却不让他有面圣的机会,直到二月被凉了一个月的王檝,才见到赵昀。
当然,此次会见没个结果,要岁币,开玩笑,人家契丹久沾王化,信义颇高,女真还算有信用,打仗也得找个借口,不会那么的随意。你蒙古人就是野蛮人,到处烧杀抢掠,一个不高兴翻脸比脱裤子还快,给你钱,还不如拿钱打着水漂,还能听个响。
更何况,京胡、淮西、淮东战局不错,逐渐向有利大宋方向发展。
蒙古人烧杀抢掠的恶果,随着战争不断扩大,彻底暴露出弊端。河南、山东地,几乎千里赤地,人口稀少,田地荒芜,剩下的生民,都在啃野菜,根本无力支撑大军的粮草。
如今,整个前线的蒙古军除了蜀川外,其它的部队都陷入乏粮少食的尴尬境地,毕竟各大汗国的建立,让强大的马军开始分裂,再也不复十余万铁骑驰骋的辉煌,蒙古人南征大半是步军,离不开粮草辎重了。
大宋朝廷内部,除了史嵩之因私心坚持主和立场,其他人意见一致,坚决不和谈。
最终,王檝被礼送,大家都知道,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不过,赵昀有了信心,两淮、京湖有能力抵抗,再打败蒙古人的进攻,蜀川必然瓜熟蒂落重新回归。
嘉熙二年,似乎是贾似道的幸运年,在王檝即将进入临安之际,他便从刘斐那得到蒙古人消息,立即通过银台上书:“北使将至,地界、名称、岁例,宜有成说。”,
得到赵昀的赞赏。又在三月殿试竟登进士第,得龙飞榜二甲第四名,大人生如此佳境,夫复何求!
九月,窝阔台憋了一口气,准备了几个月集结了八十万大军,由察罕率领再次南征。
孟珙很难对付,察罕不傻决不愿去碰钉子,他直接放弃去打安丰,直接打庐州,妄图从大江下游渡江威胁临安,不巧的是杜杲在庐州。
一场大战,仿佛是双方先进兵器展览,又是堆土山,又是挖战壕的。杜杲压根就不在乎,等蒙古军累死累活的干完了,直接跟察罕玩起了炮战。
蒙古人虽南征北战,得到不少工匠,武器装备也挺先进,但和大宋军器监相比,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几个回合下来,察罕支撑不住了,蒙古军虽号称八十万,但其可战之士,充其量不过十万。
杜杲乘胜出击,蒙古军的土山阵地溃败,全军崩溃,拦都拦不住,察罕实在没办法,只能向北跑,军械粮草全部丢弃。。
吕文德和杜庶联军,用近千艘战船封锁淮水,蒙古军连战连败,损失半数之上,只好灰头土脸地逃离宋境。
可以说,他们一路啃着野菜,喝着冷水,狼狈不堪地逃生。
这次东路蒙古军的南侵,是端平以来规模最大的,但也是败得最干脆的一次。
杜杲因功升为淮西制置使,淮西成为一块硬地,大宋邢超上下同仇敌忾,士气空前高涨。最直接的影响是,蒙古军连番惨败,加剧各部粮草匮乏程度,难以阻止大规模南下。
蒙古军的窘迫,让那些首鼠两端的汉军动摇,很多人受了宋朝的招安,成为抗蒙武装。这些鸟本就不是好人,但赵昀为了抗战打击,捏着鼻子忍了。
淮西的这几次阻击战意义重大。粉碎了蒙古军以战养战的策略,而且振奋了人心,为光复襄阳奠定了基础。
孟珙也表现出战略大师的风范,其部将张俊攻克郢州,随后贺顺攻克荆门军,打通襄樊的运粮通道,解除进军的后顾之忧,刘全先后在冢头、樊城和郎神山击溃蒙古军援兵。
嘉熙三年正月,曹文镛光复信阳军,刘全光复樊城,随后攻克襄阳,谭深又光复光化军,息州,蔡州的蒙古军本就是新附军,他们在宋军的挤压下投降。
不到两个月,孟拱光复了京西南路、荆湖北路的所有沦陷城池,洞开的中路门户再次关闭,蒙古人在中游丧失任何的机会。东线胜利的天平,向大宋朝廷倾斜,无形中增加蜀川李易的压力,也给了他极大地战略迂回空间。
近年来,因蒙古军不断失败,使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蒙古军在京湖、两淮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粮草问题。所以,蜀川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如两颗珍珠令人垂涎不已。
同样,李易以各种理由,延缓或是婉拒供应蒙古人钱粮,只是为大汗和各路贵酋提供金银珠玉,经过两年的发展,他的实力已得到大幅度增强,不再一味地躲避。
此时,阔端以二太子身份镇守河西、秦陇等地,实际被分封当年西夏故地,总领吐蕃事务,建宫帐于凉州,蜀川事务划归汗廷管理。
针对李易的问题,蒙古汗廷内部意见不一,鉴于大宋逐渐稳住阵脚,并开始反攻,一些人要把李易调回来,充实河南地,加入对京湖的进攻,也有人主张彻底屠戮蜀川,把李易部并入阔端的斡里朵。
耶律楚材却认为,李易虽是道门出身却更像个士人,对治理蜀川很有一套,应分割其兵权,设四川路,让其主政蜀川治理政务。
毕竟,整个四川未曾遭到大规模破坏,有河南地、河北河东及山东各军州无法比拟的优势,对蒙古汗廷至关重要,应派驻蒙古本族军入蜀镇守,把整个蜀川纳入汗国体系,将会让蒙古实力,得到质的飞跃。
耶律楚材的建议,是李易最怕的,也是非常抵制的,若削其兵权,派驻蒙古军,他岂不成了鱼肉?
但是,失态并不按他计划发展,耶律楚材何等人,岂能容他一家独大,局势大有控制不住的态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