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对于细分州郡的看法前后不一。
细分州郡,固然会加重财政负担,但对于当年的高氏来说,为了省官俸,造成地方不稳,得不偿失。
而通过高欢,尤其是高澄削弱士族豪强,颁布各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对地方尽心竭力的治理,高氏虽掌权才八年,统治已能称得上稳固。
如今再看州郡细分,就显得弊大于利。
不只是财政原因,州郡被细分,各州刺史所能调用的军队相对也会减少,外敌入侵,必须周边州郡救援。
大家同样是刺史,谁主谁次都不会服气,缺乏统一调度,难免各自为战。
因此,心腹之臣必然要身兼数州军事,以应对边境的军事威胁。
南荆州刺史张亮,在历史上就被高澄委以豫州刺史,都督二豫、扬、颍等八州军事之权。
而梁将夏侯夔也是出于同样原因,在淮南坐拥七州军事。
合并州郡很简单,一纸诏书即可,但被裁撤的官吏如何安置才是最大的问题。
隋文帝、隋炀帝前后二十年时间对行政区划做出调整,才成功由698郡缩减为190郡,裁撤官吏编制10万人以上。
但巧合的是,人员安置这一最大难题,对于高澄来说却并不存在。
由于高澄所创设的科举五科之中,有四门属于实务,高澄为求人才,允许吏员弃职再考,这些吏员精于实务,试图通过科举完成吏职向官职的阶级跳跃,因而出现大量编制空缺。
散宴后,高澄回到住所,并未急于休息,他将堪舆图铺在长桉上,看着关东之地沉吟三思。
考虑许久后,高澄决定先从河南进行调整。
他坐镇洛阳八年,在河南可谓根深蒂固,河北、河东可以在北方安定以后重新规划,河南却能够先行试点。
这也是河南各州刺史几乎都是他的亲信有关。
高澄将东荆州与南荆州合并为东荆州,州治为安昌城(湖北枣阳)。
将北豫州与梁州合并为梁州,州治为大梁(河南开封)。
把豫州与南兖州合并为豫州,依旧以悬瓠城(河南汝南)为州治。
而徐州、东徐州、北徐州合并为徐州,治所定为彭城(江苏徐州),刺史一职高澄并未犹豫,他将高岳的名字写在空白处。
胶州与光州合为胶州,州治依旧在东阳城(山东青州)。
齐州与济州并为齐州,治所设于历城(山东济南)。
青州与南青州合为青州,州治在东阳城(山东青州)。
等等,或合并、或分食,将黄河以南划分为兖州、青州、豫州、徐州、荆州、东荆州、齐州、梁州、广州、胶州、陕州以及洛阳所在的司州,共计12州。
兖州刺史妹婿刘洪徽、青州刺史亲信赵彦深、豫州刺史亲信尧雄、徐州刺史堂叔高岳、荆州刺史侯景、东荆州刺史亲信张亮、齐州刺史亲信温子升、胶州刺史丈人李徽伯、梁州刺史表兄段韶、广州刺史由高慎接替高敖曹、陕州刺史高季式兼领潼关,而司州牧依旧由可朱浑元出任。
河南12州,非心腹与亲戚,只有荆州刺史侯景,哪怕是接任广州刺史的高慎都沾了点亲。
而卸任之人如斛律光、高敖曹、高敖曹、慕容绍宗、刘丰、侯渊这五名将领各率部众往洛阳重组京畿军,由外地刺史转为驻京大将。
而其余人也分别往洛阳、晋阳两地任职中央。
高澄计划将河南34000人的中兵额度扩充至55000人。
其中5000人随高岳镇守徐州,搭配15000名州郡兵,共20000人镇守东南,其后更有青州、胶州等为援。
而梁州刺史段韶与豫州刺史尧雄麾下共一万京畿兵,虽被调出京畿军编制,但依旧作为中兵镇守地方。
再有5000人由高季式所领镇守陕州与潼关,潼关镇将依旧由独孤永业担任。
剩余35000人的中兵编制则全归京畿军团,划为六部,即高敖曹麾下5000汉军,侯渊麾下5000人、刘丰麾下5000人、斛律光麾下5000人、慕容绍宗麾下5000人,以及高澄直属10000人,其中就包括四千武川鲜卑。
高澄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在之前攻取潼关时感觉到了诸将分置地方的弊端,需要从各地调集军队。
当时执政不久,需要他们帮忙坐镇地方,如今显然不需要这般麻烦。
无论合并州郡,还是扩军行动,都需要事前与高欢沟通,高澄已经得知高欢往洛阳奔丧,于是将自己的计划以及理由全部写在信中,由人送往洛阳。
这一系列的州郡合并中,不难看出高澄的私心,最主要在于侯景的荆州疆域并未变动。
按照高澄的设想,其实可以在南境划为东、中、西三处防区。
东部是三州合并的徐州,中部则是与南兖州合并的豫州,而西部按理就应该是三荆合并的荆州。
但高澄信不过侯景,不可能真将三荆全部交托给他,于是只将东荆州与南荆州合并为东荆州。
当然,高澄也有理由,并不是所有州郡都被合并,如高季式的陕州、高慎的广州,都大体维持了原状,只是多了一个潼关而已。
这总不能说是小高王针对你侯景吧。
河南十二州,也许等到将来平定战乱以后可以继续合并精简,但就目前来说最是适宜,不至于让地方坐大,威胁中央。
高澄在南青州逗留了数日,随后启程北上,去往青州,而冀州刺史娄昭也早早得到传令,两万盐兵已经南下青州,暂归青州刺史赵彦深的调派,在东阳城等待高澄检阅。
娄昭受命操训了两万盐兵大半年,也是时候看一看他们的操训成果,若是得用,高澄打算将他们送往辽东,跟失韦、契丹进行物理上的交流。
失韦即室韦,只不过室韦这个名字是在隋时所译。
失韦源于东夷蒙国豕韦,北迁后译为东胡鲜卑室伪,失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为失韦。
如今失韦大致活动在嫩江以西,与辽东时有摩擦。
而契丹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只不过如今高句丽未亡,他们还只是草原上的小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