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姓四族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高澄在给高欢去信的同时,高隆之受命先回了洛阳,为元善见说戏。

而高欢的反应很迅速,收到高澄来信后,他立即派遣刚回晋阳休整没几天的窦泰领兵三万出太行滏口陉,屯驻殷州。

太昌六年(537年)九月二十四,元善见召开朝议,商议废除奴婢与耕牛授田,同时改革税制,废除户调,恢复旧制。

远在沧州巡视盐场的高澄闻讯,向洛阳上疏劝阻,却遭怒斥。

元善见批复道:

‘朕蒙相王厚爱,冲龄践祚,以历六载。观政数年,略有所得,何故至今仍不得自主?天子者,大将军且自为之!’

刚刚结束沧州之行来到瀛洲的高澄接到批阅,惶恐不已,当即卸去印信交由天使带回洛阳,自己则戴罪于瀛洲,等候天子发落。

他们之间的这场戏,寻常百姓当了真,痛骂天子昏聩,不听忠良之言,对于为民请命的小高王,多有同情。

但真正的世家大族如河北四姓五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以及渤海高氏,又怎会不清楚其中究竟。

作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四姓五族还得派人往瀛洲,向为他们发声的高澄表示慰问。

殷州窦泰、定州厍狄干、冀州娄昭各拥部众,河北还有随同高澄北上的一万大军,以及两万盐兵。

高欢、高澄两父子在河北聚集这么多军队,又是何意,四姓五族心知肚明。

就连集结在潼关的军事力量也被打散,主将段韶被提前调回了北豫州,威慑荥阳郑氏。

高氏的统治远比尔朱氏稳固,且得民心,内部也没有尔朱兆、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等人四分五裂。

被高澄从河北搜去了六十万隐户,河北士族实力更不比以前。

弘农杨氏被灭族的教训近在眼前,没有人真敢出这个头。

对于前来慰问的四姓五族之人,高澄感慨道:

“天子浸长,吾当避之,或归晋阳,侍奉于双慈。”

四姓五族之人对此嗤之以鼻,什么叫天子年纪越来越大,我应该避其锋芒,还说什么要跑去晋阳给高欢夫妇尽孝。

元善见真有那本事,只怕反手就是‘天子昏聩,当另立明主。’

然后又从宗室里挑一个幼童继嗣元善见。

但既然高澄演了这场戏,不愿撕破脸皮,众人也只能陪他表演。

高澄幕僚,范阳卢氏子弟卢询祖宽慰道:

“天子不过一时气言,大魏社稷,唯大将军一力支撑,当仁不让,大将军何辞哉?”

卢询祖是东雍州刺史卢文伟之孙,范阳太守卢恭道之子。

其祖父卢文伟曾任范阳太守,唆使刘灵助叛乱就是卢文伟的功劳,刘灵助死后,卢文伟投奔高欢,参与信都建义。

高澄当初往河北索括隐户,就是向卢文伟去信,希望卢询祖入他幕府任职,以此安抚范阳卢氏。

一面重用河北士族子弟,如博陵三崔等,一面却逐步削弱河北士族实力,如括检隐户等。

正是高澄一步步温水煮青蛙,到了今天,他们的核心人物在朝堂的官位越来越高,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却越来越弱。

又如何敢、如何舍得发动又一次河北大起义。

河北不乱,河南更不可能闹事,毕竟高澄麾下大将尽皆领兵镇在河南。

高澄在士族代表,四姓五族之人的劝慰下好歹是歇了往晋阳侍奉父母的心思。

他也投桃报李,向众人承诺,前三年免收奴婢人头税。

尽管有高澄这番承诺,但还是有不少人打算回信家中,希望能够立即减少奴婢规模。

如卢询祖。

一方面确实无利可图,畜养大量奴隶,纵使三年免税,开销也不会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族中之人不晓事,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张师齐升任大将军主薄给予了卢询祖很大的冲击。

这人出身卑贱,在他看来无甚才学,只知熘须拍马,迎奉上意而已,却能跃居高位。

足见高澄用人不重门第、亦不重才,唯合他个人喜好而已。

卢询祖没看过张师齐的神秘小本本,自然不清楚他的才干。

但也正是这种误解,让卢询祖不愿惹得高澄不喜。

前来慰问的四姓五族之人刚散去,元善见的使者又追来了瀛洲,将高澄的印信送还。

这烫手山芋,元善见哪敢真接,要是偷偷拿下高澄,印信或许有效,能够骗过河南各地大将。

可如今高澄自请去职戴罪,这件事情被摆在明面上,就算趁机夺了大将军印信,谁又肯听洛阳的命令。

更别提手握禁军的王士良还是高澄幕僚出身,一旁更有高季式虎视眈眈。

这恶人能抢天子印玺,难道就不能替大将军夺回信印?

使者代替元善见好言宽慰,彷佛整件事情真是高澄受了大委屈。

高澄也见好就收,拿回了印信,继续身兼大将军、中书监、尚书令、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他对使者诚恳道:

“陛下既有决意,臣不敢阻挠,惟愿陛下三思而后行。”

使者领命回洛阳传信,高澄准备也启程去往幽州,范阳卢氏的老窝。

卢询祖奉命先高澄一步回到范阳,与其父范阳太守卢恭道相见。

卢文伟、卢恭道、卢询祖祖孙三代作为范阳卢氏核心成员,毫无疑问,却是心向高氏。

当年他们一家押宝押中了高欢,获得了丰厚回报,卢文伟出镇东雍州,范阳太守之位也被卢恭道继任。

如今让他们抛却这份冒着性命危险换来的回报,为了奴婢多寡而反叛,又哪能愿意。

但宗族毕竟是根基,不止卢氏父子,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士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获得政治回报的核心人物身居高位,能够理智的做出取舍,但对于普通子弟来说,高氏先搜刮隐户,又是改革官制,如今还要逼迫大家释奴,步步紧逼,又怎能不心生怨艾。

毕竟信都建义的蛋糕可没有他们的份。

他们不能理智,高澄自会帮助他们保有理智。

在与杨愔沟通后,河北各地都在宣扬尔朱氏屠戮恒农杨氏的暴行。

字里行间虽然都是在对尔朱氏进行谴责,又何尝不是对士族普通子弟的一种威胁。

核心人物心向高氏,却不能公然出卖家族利益,以作个人晋身之资。

被宗族唾弃,官职再高也是空中楼阁。

于是高澄为他们找到了维护宗族利益的理由。

没有什么利益比宗族存续更重要。

他们以尔朱氏暴行为例,细数高氏实力之余,又详述这些年高澄的德政,以及自身力量,终于说服了一众利益受害者。

终究不是禁奴,每人每年20钱的税收对于他们来说也能承受,无非是不能像过去一般奴仆成群而已。

只不过禁止奴仆耕牛授田,确确实实是在宗族经济上大砍了一刀。

但谁也不想落得恒农杨氏的下场,谁知道这群胡人能干出什么事来。

高家父子虽然自诩渤海高氏出身,但其军事力量主要由六镇鲜卑与尔朱氏的契胡部众构成。

得用的汉军仅京畿兵,三万四千人中又有段韶麾下三千鲜卑士卒以及四千武川鲜卑。

京畿兵汉军只要两万七千人,两万盐兵新组,外人都以为是看护盐场的杂兵而已。

这点人手相较于并州胡,确实无足轻重。

得益于尔朱氏的残暴,恒农杨氏的遭遇让这群世家大族认清了胡人的下限:

明明盟誓,只诛首恶,待杨氏放松警惕,立即便是宗族被屠的下场。

在高澄抵达幽州之前,范阳卢氏终于在卢恭道、卢询祖父子的游说下,愿意接受现实。

这其中有没有感受到高澄大军北上的压迫感,不得而知。

范阳卢氏表态支持朝廷关于废除奴婢、耕牛授田的政令,也是河北四姓五族最后表态的一家。

赵郡李氏所在殷州有窦泰驻军三万,早早就表示了对天子元善见的支持。

清河崔氏受迫于定州刺史厍狄干的兵威,同样对赵郡李氏的做法表示附议。

同样归属于定州的博陵崔氏更不用提,因高澄信重博陵三崔,信都建义的政治回报,他们赚得盆满钵满,自身又处于定、冀二州交界处,北有定州刺史厍狄干,南有冀州刺史娄昭,因此,他们最先表示对元善见政令的拥护。

剩下的渤海高氏是河北士族在信都建义中出力最多的宗族,又有高欢硬蹭,得以跻身河北四姓五族,但底蕴终究不如其余家族深厚。

况且重要人物高乾、高慎、高敖曹、高季式,高乾、高慎远在晋阳,高敖曹镇守广州,仅有高季式独自回了河北。

高季式是个什么成分就不用多说,渤海高氏的武装力量尽在高家四兄弟手中,有高季式的全力支持,渤海高氏也只比博陵崔氏晚了一步。

至于背后有多少族人对自己唾弃,高季式不以为意。

高澄一声令下,连二哥都敢捉的他,难道还会怕族人的风言风语不成。

在获得河北四姓五族的支持后,高澄立即向洛阳发去消息:

废除奴婢与耕牛授田以及恢复汉制,可以实施了。

依靠门阀上位的隋唐都能在全国推行的事情,以六镇鲜卑为主体的高氏,在关东又怎么会横生波折。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人族镇守使 星汉灿烂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从长津湖开始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万相之王
相关推荐:班车司机大苍守夜人我读杂书成阳神修真有限公司精灵之我有一个精灵芯片冷艳女总裁的近身神医诸天轮回:从港综开始荆棘领域网游之领域神话领域:开局获得魔君神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