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杨久平家铺子的选址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他家就该决定做什么生意了。
原先杨久平家是想模仿最初的赵家铺,开个实惠的吃食铺子,专做码头上工人的生意。
然而,到了南城码头那儿他家才发现,类似的铺子那里已经有了好几家,其中开张最早、生意最好的那家铺子正是由赵四娘家所开。
这下,杨久平一家就有些着慌了。
自家要是坚持原来的设想,在这附近开一家和赵四娘家雷同的铺子,肯定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赵四娘家的生意,这其实就是变相的抢生意了。
用着赵四娘家教会他们的手艺去抢赵四娘家的生意,这也太不讲道义了,简直就是臭不要脸。
无论如何,原先设想的铺子是不能开了。可不做这门生意又能做什么呢?
杨久平一家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
赵三娘注意到,原本斗志昂扬的杨久平一家这几天不知怎么回事儿,一个个都心不在焉,全都苦着一张脸。
赵三娘就问他们,刚开始时他们还不好意思说,后来见赵三娘是诚心想要帮他们排忧解难,便把遇到的难事说了一遍。
赵三娘一听就笑了,在她家铺子附近开家类似的铺子怎么了呀,哪里就扯到了道义上面,杨久平一家纯属是想多了。
只要是凭着自个儿的真本事,没用歪门邪道,别说是开在她家铺子的附近,就是开在她家铺子的正对门,她家都不会说什么。
当然了,赵四娘家能够如此包容,无惧挑战,那是因为她家已经成为了业内的霸主,别家轻易越不过她家去。这要是在以前,她家还守着一间小铺面的时候,就会成天担心别人会来模仿她家做吃食的法子,会来盗取她家的构思。那会儿要是有人敢在她家附近开家差不多的铺子,赵三娘第一个就要冲过去撕了人家。
如今赵三娘有了底气,不但不撕人家了,还很欢迎人家来竞争。拿她小妹的话来说,有竞争才有进步嘛。来来来,大家都来吧,一起进步哈。
看到她家铺子每天客似云来,许多心眼活的人纷纷效仿,开起类似的铺子来。那些都是外人,赵三娘尚且吩咐伙计与人家和睦相处,要是亲戚杨久平一家想开,她又怎可能出言反对?肯定会鼎力相助。
不过在赵三娘看来,赵家铺之类的铺子在南城码头一带已经趋向于饱和,再开下去收益有限,最好还是换个行当。
杨久平一家深觉赵三娘说得有理:就算无关道义,他家也不能开类似赵家铺的铺子。不为别的,自家这个后来的,肯定争不过先开的,更何况那些先开的铺子里还有无比强大的赵家铺呢,这是在拿着鸡蛋碰石头。
“三娘姐,那你说咱家开干粮铺子怎么样?”杨二喜问道。
“专卖干粮的铺子?”赵三娘想了想,道:“这里靠码头,每天都有很多南来北往的客商经过。出门在外,这些客商肯定要备些干粮,其中就有不少人来赵家铺买些包子馒头带去路上吃。不过再好的包子馒头吃多了也腻味,要是你家的干粮铺子除了包子馒头外,能多弄些花样,肯定会很受欢迎的。”
杨二喜见赵三娘认可了自己的想法,顿时满心喜悦,道:“咱家卖烧饼,卖馓子,卖油茶面……只不卖包子馒头。”
“为什么不做包子馒头呢?虽然包子馒头几乎每家店铺都卖,卖它没有新意,可这是客商认可的主流干粮,少了它,你家这干粮铺就有些名不副实了。”赵三娘说到这儿,有些明白了,不禁又笑了,道:“你这是在担心卖包子馒头会抢了咱家的生意吗?行啦,别说咱们赵家铺主打的是汤面、菜肴生意,包子馒头只是个陪衬。退一步讲,就是咱家专卖包子馒头,咱家客人也不是谁说抢就能抢走的。你呀,好好把自家的干粮铺子料理好就成了,别成天尽想这些有的没的。”
其实,杨二喜早在几天前就生出了开干粮铺子的想法,可她还真就是担心铺子开张后会影响到赵家铺,才一直没有说出口。今天有了赵三娘这番劝导,杨二喜再无顾虑。
于是,杨久平一家开始了他家卖干粮的大业。由于他家兢兢业业的不懈经营,新开的铺子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很多年后,杨久平家的干粮铺子开遍了幽州的各个码头,他家卖的干粮甚至被客商带去了海外,可谓是享誉海内外。
这段时间里,不光是赵三娘和杨家人在忙,詹惠岑也很忙。
詹惠岑倒不是在忙木器店的事情,她要忙的是许家的事情。
上回詹惠岑生怕许香兰留在县城里会继续受到范文俊和肖守安的迫害,就把许香兰带回了府城。不久后,听说那两个贱人被天收了,她顿时大喜过望。
詹惠岑正张罗着要送许香兰回家,许家人却先她一步,主动找了过来。
许家人表示,他们要移居府城,在准备期间想请詹惠岑收留他们一段时间。
这倒不是许家人看詹惠岑心善,就想赖上她家。他们之所以忽然跑来詹家,实在有他们不得不来的苦衷。
原来,范文俊和肖守安是死了,但皮家还在,再准确点说,皮家的当家夫人范氏还在。
范氏将她弟弟之死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许香兰。
这就奇了!
按常理来说,范文俊死都死了,范氏要是想为他报仇,就该找打死他的苗家和温家,万万不该找上被范文俊害得家破人亡的许家大闺女许香兰。毕竟许香兰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这是不争的事实,范文俊之死怎么也不该扣在她头上啊!否则的话,还有没有天理啦!
可那是常理,范氏的脑回路和常人有所不同,她居然认为那场造成范文俊死亡的争端源于肖守安强抢许香兰一事,许香兰是红颜祸水,是祸端,必须将她除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