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王安因为出了车祸导致失忆,这中间闹出了很多误会,李恪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这种情况,现在长安的马车越来越多,总要有人出来管理一下。
李恪在早朝的时候和百官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却没有人能够有额外的精力去管理。
“陛下,臣以为这种事可以找诸侯王来做,现在有些王爷对朝廷的事漠不关心,还想威胁朝廷,就当是给他们个差事。”
刘诚算是从太宗皇帝跟着到现在,也算是经验老到了,对于诸侯王还是沿用李世民的方法。
“这倒也是个办法。”
不过这办法有利有弊,毕竟诸王那么多,但是实际上有的到的不多,亲疏有别。
“朕考虑到,诸王这么多,但是我们需要的人却很少,所以该用谁不该用谁,这可是个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臣以为,可以让曾经对抗朝廷的王爷来,让他们感受皇恩浩荡。”
“那可太便宜他们了。”
李恪嘴一撇,肯定是在想什么馊主意。
“朕得让他们凭实力竞岗,管理交通的人,总得让他们懂点交通规则。”
李恪派人到诸侯那里去传信,需要成立交管司,优先考虑诸侯。
对于这种事大家都以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交管司非李治莫属了。
不过李恪也事先找到了李治、李愔等他们几个和自己关系近一些的诸王,提前打好招呼,让大家不要跟着诸王争夺这个位置。
时年,燕王李元瑾本是李世民的弟弟,不过年级比李恪还要小,李恪却要叫一声皇叔。
李元瑾虽然年级小,但是辈分高,李元瑾的师爷给李元瑾出主意,要和自己的这些小辈争一争这个位置。
现在来说诸王反派中话语权最高的当属秦王李成骁,原本在李世民称帝之后,秦王这个爵位一直空着,秦地在太宗皇帝直接管辖之内,从长安辐射秦地十几州,但是在李恪和长孙无忌明争暗斗时期,李世民的表叔李成骁,串通李元庆等李世民的兄弟们自立为秦王。
目前李恪的对立势力中,李成骁一直隐藏自己,不过这一次他也想争一下这个位置,这可是坑李恪的好时机。
有了竞争,对于李恪来说就是好事。
“这件事也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的做到,而且那秦王一直没有把朕放在眼里,朕是长安的皇帝,他还敢称秦王,这不是想在朕的头上拉屎吗?”
“陛下可以找晋王来帮忙,让晋王给他们制造点麻烦。”
张明也喜欢坐山观虎斗,既然有人对这个位置感兴趣,总要让他们吃点苦头,这也是李恪最开始的想法。
“好主意,就看我们该和他们玩一个什么游戏了。”
其他的诸王便分成几股势力,分别支持自己选出的人,李恪为了掩人耳目,特地将自己手下的一些人安排在了敌对势力中,也算是侧面为他们造势,让这次的竞争更加刺激。
李恪的势力虽然只有李恪一个人支持,但是李治在诸王中的知名度最高,他可是兄弟们之中的老好人。
燕王李元瑾是辈分最大的宗亲,李世民曾受父王李渊之拖照顾好这个小弟弟,所以在李元瑾年级不大的时候册封燕王,领幽州都督,说白了就是给个官做,给口饭吃,幽州大小事务还是幽州刺史做主。
李成骁随称秦王,实际上到了这一代他和李恪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了,也不是皇室宗亲,但是李成骁也觊觎皇位已久,只是没有一个好的时机。
现在竞争分成了三股势力,李恪开始制定规则。
“既然我们是要成立交管司,首先你们就要对当前长安以及发达州县车辆运行情况有个充分的了解,朕给你们每个人分一个地方,当前民用车辆最多的当属长安,凉州和晋州三地,晋王本是晋州人,那他自然不能回晋州去,这样对你们来说不公平。”
其实李治不回晋州对其他人来说才是不公平,谁去晋州,谁一定会被李恪和李治联手搞,还不一定经历什么事呢,而李治对于长安和凉州来说也是熟客了,自然有李恪罩着。
不过诸侯王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当真认为李恪是为了公平起见。
“陛下,不如让臣和燕王两个人抽签决定谁去晋州,这样自然就容易分了。”
李恪看了看李治,有些鱼你就算不去钓它,它可能都会自己跑到你的竹篮里来。
“好,就依秦王的想法。”
最终李成骁和李元瑾二人中,李元瑾抽到了晋州。
“那既然是为了公平,臣弟自然应当去凉州,如若臣弟留在长安,必将引得他人的闲话。”
剩下的凉州和长安,李治去哪都无所谓,他就是个花瓶而已,重头戏还在李成骁和李元瑾之间。
“好,既然结果已经分出来了,那燕王和晋王就熟悉好我们的规则之后,在回到自己的任务地点,完成以后再来定岗。”
“既然是做交通管理,那么自己就一定要熟悉车辆驾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过朕的马车啊?”
秦王李成骁自然对李恪的东西都不屑一顾,虽然这些东西都对他当地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威胁,长安可是秦地最发达的城池,其他的州县自然会对标长安的发展,像李成骁所在的蒲州,已经有百姓都用上这样的马车了,李成骁自己竟然没有一辆。
“这样吧,朕再给你们每人一辆朕最新研发的能够在里面吃饭睡觉的车,这车百姓还都没见过,如果是卖的话,可能一辆要打到一千两白银吧。”
其实这三辆车中,给李成骁和李元瑾的都是李恪动过手脚的车,这些车要是开起来还指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呢,不过李恪自然会把这些意外怪到他们两个人的头上,毕竟李治和他们开的是一样的车,但是李治的车将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接下来的三天就是对你们的考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