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宁贞的话,王木匠有些不敢相信的环顾了一圈,这里的地段好?
刚才还在想宁贞聪明,眼光好,可现在,他又开始怀疑了起来。
“宁大夫,这边,这边这地段……”王木匠想要说些什么,可是话到了嘴边,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
宁贞又走到那书生的面前,询问了一下他什么时候要出手,以及这书坊的其他信息,这才跟王木匠一起离开。
看到宁贞并没有马上确定下来,王木匠的心稍微的松了松,随后更为积极的去找寻其他的店铺,就盼着宁贞能放弃刚才那处僻静的书坊。
可偏偏,两人一路看回去,宁贞却是没有看中的铺子,心里最满意的,还是那个书坊。
等到回到王木匠的家里,王嫂子已经准备好了饭菜,看到宁贞,她马上迎了上去,“宁大夫可有看中的铺面?”
宁贞点点头,“倒是觉得有一处不错,嫂子等会儿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
听到宁贞这么快就看中了,王嫂子心里咯噔一下,别是宁贞年轻,被人骗了吧?
她不由得看向了站在宁贞旁边的王木匠,见他神色有些迟疑,心里的担心便又多了一层。
“好啊,那咱们吃完了去看看。”王嫂子面上不显,依旧笑眯眯的,心里却已经有了打算。
她转身去盛饭,就叫了王木匠一起,“当家的,过来帮我端一下碗。”
王木匠马上就跟了进去。
等到两人都进了厨房,王嫂子才开口问道,“你们刚才看的怎么样?她说有个看中的,是什么样的铺子?”
“看是看了不少,但是我瞧着她好像很喜欢南街那边的一个书坊,那铺子我看过了,周围可都没有卖吃食的,又是南街,想想也知道,咱们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卖得好?”
王木匠说的满脸愁容,恨不得马上出去跟宁贞说清楚,这生意还是各做各的好,别往一起纠缠了。
“我瞧着宁大夫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你觉着,她挑的那铺子真的不行吗?”王嫂子又问了一句。
“这我还能瞒着你嘛,我瞅着那位置是不咋好,又是书坊,咱们盘下来的话,里面的书架全都要打掉,重新安排桌椅板凳,里里外外的,哪样不要钱啊!”王木匠开口说着。
听到他这么说了,王嫂子也不由得犯起了嘀咕,难道,宁贞看铺子的本事就真的这么糟糕吗?
坐在外面的宁贞看到王木匠被叫进去,心里也明白王嫂子是叫他进去做什么的,她也不多说什么,只安静的坐着。
于她而言,跟不跟王嫂子合作,问题都不大,她本来的打算,也只是跟巧姐一起而已,若是王嫂子不愿意,她也不强求。
这么想着,王嫂子和王木匠就端着饭菜出来了,几人一起坐下吃了起来。
“宁大夫,你看中的是个什么样的铺子呀?”王嫂子又问了起来。
虽然王木匠说了是个书坊,可是也说不准宁贞看中的是其他的铺子呢?
宁贞咽下嘴里的饭,这才看向王嫂子,“是南街的一家书坊,位置僻静,周围也没有什么卖吃食的店,去的都是富庶人家的小姐公子,铺子开在那边的话,价格倒是可以高上一些。”
听到这话,王嫂子也有些不认同,去那边的都是富庶人家,哪里能看得上她们做的这些小玩意儿呢?
心里这么想着,可是这合作是自己先提出的,也不好这会儿直接拒绝,王嫂子心里想着,等到一会儿去看了,再跟宁贞说也行。
吃完了饭,宁贞果真带着王嫂子又去了南街的书坊,看到宁贞又来了,那书生笑着摇摇头,“姑娘,你怎么又来了?我先前便说了,若是卖吃食,这里怕是不合适。”
“多谢公子提醒,不过我想盘下你这里,并非单纯的卖吃食,我相信我的眼光,现在只想问问你这书坊,准备多少银子出手?”宁贞看着他开口问着。
听到她一来就问银子的事情,王嫂子不由得皱了眉头,凑到宁贞的身边,小声的问道,“宁大夫,你确定这里可以吗?”
宁贞拍了拍她的手,看着那书生的眼神依旧坚定,“公子开个价吧。”
见她这么执着的想要盘下这里,那书生便也不再劝了,“既然你这么想盘下我这里,那我便开价了,这个地段,三百两不算多。”
听到这个价格,跟在宁贞身后的王嫂子皱了皱眉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了起来。
三百两的话,宁贞想要自己出还是有些难的吧?
这些日子她羊奶卖的那样好,现在手上也不过只能腾出两百两而已。
这么一算,那宁贞势必要跟自己合伙的,可是这个地段,这个铺面……
王嫂子还真是有些担心,万一这生意不好,岂不是要赔光了?
她正准备跟宁贞好好商量一下,就见宁贞已经在跟那书生谈后面的事情了。
“三百两可以,但是你这里的书都要送我,如何?”宁贞开口问道。
听到这话,那书生愣了一下,“你不是卖吃食么,这书你拿来能有什么用?”
宁贞微微笑了笑,“这就不用公子操心了,你只说你答应不答应吧。”
既能盘出铺子,又能把书处理掉,那书生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不答应?
“既然你要的话,那便都给你好了。”那书生摆摆手,既然自己要走,这书随便她是扔了还是烧了,都与他没什么关系了。
见他答应了下来,宁贞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道,“我今日并未带银两在身上,明日午时之前,我会带订金和契书过来,若是过了午时我人未到,公子可再转手他人。”
或许是没想到宁贞会提出契书的事情,那书生又打量了她几眼,忍不住的开口问道,“姑娘是哪里的人,这契书,要不还是在下来起草吧?”
“不必,我家中有读书人,这契书不是问题,小女子宁贞,还未请教公子姓名?”宁贞开口问道。
那书生拱了拱手,“在下杜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