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去省城这一趟,已经是初具规模的打响了买米的第一炮。
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把稻谷运往米厂加工了。
这稻谷在秦飞的指挥下,正源源不断的进入米厂之中。
这米厂的陋斗修在坡上面,入料口在仓库的库房之内,这个漏斗一晚上能打三十吨稻谷。
虽然是新稻谷,囗感好,但是还是要加一定比例的其它稻谷进去的。
因为新稻的耐煮性要差一些,所以加一定比例的老稻进去,是行业内普遍的共识。
蔡小洪和秦飞在过磅处是按照1:3的比例来混合入漏斗的。
也就是说按照一车老谷1000斤,三车新谷3000斤的比例给予合理的安排,既保证了口感,又保证了香米的耐煮性。
这漏斗里的稻谷经过提升机的提升,进入砂石和灰尘的自动分离。
现在的科技打米,经过漏斗之后,筛网就把砂石和泥沙自动分离开了。
经过了第一步,启动电脑的第二步程序就是稻谷灰尘与稻谷的分离,都是自动分离,因为灰尘比稻谷轻,在离子风机的吹动下,这灰尘便乖乖的跑一边去了。
稻谷在色选机的色选下,把这些分离开去之后,就是米壳分离了。
家里面的傻瓜打米机一天才打多少米?一天打1000斤顶天。
这个科技打米就不一样了,进入谷壳分离之后,米糠分离更具现代化。
刚剥出来的米,是黄的,因为要剥两次壳。
第一次壳是粗糠进通道,第二次壳是粗细分离,粗的去一边,细的去一边。
这剥出的黄米经过电脑剥去表面的那层米皮之后,就把米皮吹入米皮通道去了。
米皮剥皮是要经过水淋的,在一定水淋的过程中,把米皮给成功剥了去。
这糙米一剥离之后,就开始变得光滑起来了,再经过电脑的筛选,抛光,色选之后,那些颗粒饱满洁白均匀剔透的大米和半颗粒的黄米就全部分离开来了。
最后在电动机的再次提升之下,进入一个大型的铝皮漏斗之中,进行贴存放料。
最后,蔡小洪和秦飞来到了放料打包处,把包装机放入电脑夹中,一按启动开关,那50斤重的大米自动进入了口袋中,掉到了输送带上,经过工人的自动缝合,进入仓库去了。
已经夜里12点了,习惯了开夜车的秦飞招呼工人们吃了晚餐之后,休息1个小时之后,接着又干了起来。
蔡小洪可能因为不习惯开夜车,所以两眼已经熬得通红,哈欠连天起来。
米厂办公窒有一张藤椅,蔡小洪一点不讲究的和衣躺了上去。
几分钟之后,办公室传来了如雷贯耳的一阵呼噜声。
后半夜了,秦飞也有点困了起来。
但是,这是新米的第一天,无论如何也不能因为睡意浓而忘记了自己的任务。
实在困得不行了,他走到水池边,把水龙头拧开,洗起了冷水脸来。
洗完冷水脸之后,秦飞的精神稍为好了一些,把打包的刘师傅换到一边歇了一会儿,自己拿起打包机,按动开关,自动缝合起来。
当清晨公鸡啼叫三次的时候,他们才打完第一批米20吨,只好白天接着打了,因为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
当清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侯,他们的夜晚工作收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