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着讲台上的南莫徒,还别说,就他们这位班主任的性格跟年龄一样,年轻又爱开玩笑,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对方在得意些什么,其实也还好啦,即便知道不是功法,但有书可以看的话总比没有好吧?
“周易参同契......”青见看着这本书名,他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貌似他前两天为了给自己普及一下道法知识,然后就在千度那个浏览器上随便查了点资料,好像就有看过这本书。
反正正元班上课也没多大的约束,不像文化课上各科的老师会让学生们遵守纪律,在这里就不用了,就是老师在也是可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像是玩手机,只要不是乱拍照等有泄露秘密的嫌疑举动的话,一般都是允许你玩手机的。
因为脑海里有那个印象,所以青见这会儿就拿起手机来,并且打开千度的浏览器,输入“周易参同契”这五个字。
只见页面一度跳转,不一会儿,就呈现出搜索的结果来。
看到这内容时,青见露出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在千度的代码内容上,赫然有《周易参同契》这部著作的介绍。
这也就说明了南莫徒并未说谎,这本书压根就不是什么功法,只是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部著作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复印出书、并且发给青见他们看......难不成是因为跟觉醒异能有关?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文学有很多传到了现代都有很深的影响,除了儒学之外,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道学了,只是道学以追求长生为目的,说起来有够虚无缥缈的,放在以前可能大家也不信,但是现在么......就很难说了。
毕竟连异能都出现了,这些放在以前可都属于传说中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迷信,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觉醒异能,貌似用迷信也解释不了这种事情了。
如今在正元班里更是这样,就是以前老师们都讲着反封建反迷信,可这会儿呢......直接把以往最能称之为迷信的书籍拿到课堂上当教学课本,你说这算是怎么一回事?
《周易参同契》作为黄老道家养生经典,是东汉魏伯阳所著。
全书以「黄老」参同「大易」来指导炼外丹,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是为道家最早的系统论述养生的经籍。
青见看着千度上有关于《周易参同契》的介绍,总结这本书的笔者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一部养生经籍,其实从这些字眼里也能看到以前反封建迷信的时代缩影。
青见就感觉挺好玩的, 明明这部学说讲的是如何修仙,但放在那个时候,总结这本书的笔者只能说是养生籍,看上去就求生欲满满。
一直到了现在,所谓的封建迷信已经没有人说,大家已经可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东西,文化传承也好,真具有实际意义也罢,不用全盘否定,也不用全盘肯定。
“大家先看看书里的内容哈,等下我再跟你们细说。”南莫徒说道,“你们也别觉得这本书没用,虽然它不是修炼功法,但是你们要能悟透里面的知识点,那也算入门了。”
一开始底下那些学生听到南莫徒的第一句话时,他们都无精打采的,可后面听到他说悟透知识就可以入门,那简直就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好嘛!
入门也好过还在哪里找不到出路吧?大家抱着这样的心态,开始阅读那本书。
虽然说青见并不需要去看这本书,但是知识嘛,当然是了解得多一点好。
而且在他看来,这本书一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才能让上面那些领导拿出来当教案,或许就真如南莫徒所说的那样,悟透里面的知识,就能够到达觉醒得那个门槛。
这么想着,青见也翻开了那本书的第一页。
《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
该书假借《周易》爻象论述作丹之意,研究养性延年,强己益身。
所谓“丹”,据近人研究,是指人身体内部的能量流.....
青见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就看到了现代话作的注释,很显然,这本书虽然用的是《周易参同契》这个古文名,但里面的内容应该有区别于原文本身,至少应该会有这样的注释存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青见他们更加理解跟接受。
至于能量流三个字......确实吸引到了青见的注意,就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让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能那些尚未觉醒的同学感受更深吧。
就他们体内应该存在着能量流动,但现在的他们不足以找到并且控制这些能量,所以没能够觉醒,这种状态的人他们也叫作待觉醒者。
青见看到很多人看书的目光都变了,一开始或许还有几个很不屑,但接下去越看应该是越着迷了。
书中有关于能量流的论述,即是根据作者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的。
该书表达方式比较奇特,采用符号作为表意手段,如坎离、乾坤、日月、阴阳、五行、铅汞、父母、夫妻、男女,以及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名词术语等,都与其本义毫无关系,只是一些表意的符号。
书中以烧练外丹者使用的炉鼎象征人身,以炉鼎中变化的药物象征人体内的能量流。
表示药物的符号则有坎、离、水、火、铅、汞、兔、乌、金蛤蟆、玉老鸦等,符号虽异,其义无殊。
该书“词韵皆古,奥雅难通”,并采取象征或借喻的方法采用许多隐语,易生误解,所以历代有很多注本行世,仅《正统道藏》就收入唐宋以后注本11种。
《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论、道家哲学与炼丹术(炉火)三者参合而成的养生著作。历代注释名家对它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魏
伯阳讲的是烧炼金丹以求仙药的外丹说,有的认为魏伯阳主张调和阴阳,讲的是靠自身修炼精、气、神的内养术,即后世所谓的内丹说。
有的认为在《参同契》中,外丹说、内丹说二者兼而有之,并斥责房中、服符、昼夜运动、祷祀鬼神等为徒劳无功的旁门邪道。
书中记录的这一段,说白了就是给读者介绍了这本书的来历与内容,大部分自然段都是在总结,青见他们看了也不会觉得难懂。
接下来让青见他们感到更为震惊的是,注释这本书的人居然利用现代学的知识来解析原著作者的修炼场景,瞬间就让他们这些人把注释书籍的那个人惊为天人般的存在。
只见书的首页记叙到:《周易参同契》中叙述最详细的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炼制“还丹”。
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一变是将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铅汞齐。
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变化而生成铅汞齐。
看到这里,青见班上的有些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而有些人则是懵的,青见就是发蒙的那群人里面之一个。
什么反应物啊,加六份水银之类的啊,这些看起来都是极其深奥的现代化学知识,青见作为文科生,看了那叫一个头两个大!
好在他已经悄悄的觉醒,要不然单凭这一段就让他寸步难行了,更别说想要悟透整本书的知识了,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获得些什么,就应该付出些什么,这个道理,亘古不变啊......
青见感慨一声之后看向第二段:
第二变是随着火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化三铅,反应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即黄芽(Pb3O4)。
得......
又是自己不认识的化学元素,青见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反正看不懂耶并不妨碍他阅读,紧接着他看向第三变。
第三变是将第二变的产物铅丹与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这种混合药料置入丹鼎鼎中,密封合缝,务必使其不开裂、不泄气,然后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昼夜察看,注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到红色的产物“还丹”。
这种“还丹”就是氧/化汞。
青见看到这里本来以为就完了,因为是现代人的注释,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很现代化,他可不觉得这些字眼在原著中会有出现,什么反应之类的化学专用词,大概都没有吧!
所以注释这本书的人就很厉害了,青见也想不到是哪位秀儿作的注释,不过唯一一点可以让他确定的就是,作注释的那个人化学一点很好,要不然的话也不会在下面列举出三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