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记忆(十九)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6、两家相处似亲人

高中毕业证书刚刚拿到手,姐姐就匆匆忙忙去邻县教育局报到了。

她被分配到一个较偏远的公社中学,一天才有一趟往返的公交车。

开始,姐姐在每周六下午回家,周日下午返回学校,后来变成两个星期回来一次,再后来就只有节假日了。因为姐姐虽说刚刚走出校门,但在当班干部的经历中得到良好锻炼,管理班级越来越得心应手,自然由她负责的事情就多起来,还被任命为教导主任呢。

我妹妹还在上学。根据一家可以留一个孩子在身边的政策,尽管上山下乡的动员热火朝天的,却也没上我家来督促,让我过了一年多的平静日子。

但在爸妈和姐妹都不在家的第一天,我的心里空极了。

感觉那屋从来没有过的冷清,就连老鼠也不见一只。

想起几天前我还和姐姐有说有笑地去学校上课,转眼间姐姐当了公办教师,而我成了无业青年,待妹妹高中毕业,说不定哪天就有人到家门口敲锣打鼓,预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了。

无着无落的我先爬到炕上哭了一场。

过了很久,忽然觉得炕凉了。想起爸妈和妹妹还要回家吃饭,我赶紧起身生炉子、做饭。

没有姐姐的带领,也没有姥姥的指点,真不知道先做哪一项才对,只得想到哪儿就做到哪儿。

好在家里并没对我抱多大的期望值,无论我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都不加挑剔。在我询问时,爸爸会温和地指导我,妈妈则常常舒心地表扬我,好像跨进家门时有我在就很好了,还能干些家务活儿就更满足了。

姐姐不在身边,我和妹妹便没了主心骨,晚饭后也不出去了,并且经常不知该玩儿什么,就是找个项目玩儿两下也没了兴致。

好在妹妹有爸、妈宠着,她也给爸、妈回报了不少欢乐,而我很快找到了新的事项:帮妈妈写日记。

自参加县里的集训开始,妈妈就养成了随记习惯,直到把一个个本子的正、反面都写得满满登登。那个阶段,妈妈的笔记主要内容是摘抄两报一刊社论及重要文章。见妈妈工作一天回家还要抄写很是辛苦,我便主动帮忙。此时妈妈总会爽朗地夸赞,给了我极大鼓舞,而我爱学习的天性也有了发挥的地方,于是那本子上留下了我的稚嫩笔迹。

但我还是非常想念姐姐。差不多每个周六班车到来之前,我都到汽车站转游一圈,有时真能接到姐姐。如果接不到人,过一、两天便会收到姐姐说明情况的来信。

比较起来,在我和妹妹之间,姐姐更加偏向于我。也许是我从认识开始就依赖着她,也许是在姐姐的关心下我根本不懂得照顾自己,反正姐姐那时每月工资才19元,去除伙食费、交通费外,只要有剩余,她就会给我买件衣服。所以,我从来不用惦记自己该穿多大的尺码,也不用花费心思去挑选、搭配衣服。

还有一件让我很长时间都没弄明白的事,就是姐姐和妹妹老说我洗不干净衣服。我自己真是看不出来,因为我挺努力地洗了。我穿着自己洗过的衣服觉得挺正常,姐姐、妹妹却不依,总是要为我再洗一遍。在我使用洗衣机之前,姐姐、妹妹甚至妈妈总会专门来为我洗衣服。现在,我总算知道了:真正“洗干净”的衣服是那种一直穿到破都是很透亮的。而我确实很难做到这一点。

渐渐地,我踏下心来学做家务了。然而妈妈通过街道给我报了名,让我做了一段时间的临时工。

在食品厂,除了张师傅外,好多师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凑巧的是,这里还有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她对我很照顾,还向工友们介绍说我是个好学生。如此一来,师傅们对我都比较客气,而我也虚心地跟他们一步步学习制作糕点。

除了炸油、搅面、烘烤用专人外,其它做普通糕点的程序我们都能接触到。每次接班,在带班长三言两语之后,工友们就各就各位开始干活儿。和面的、制作的、装盘的、烤制的,有条不紊。

在我待业与做临时工阶段,对我有很大帮助的还有对面屋的才姨。

我家搬入正房不久,对面屋也住进了人。

开始,我没太在意。因为整个大院有好几户人家,都不锁房门,并且喜欢小孩子们随意串门。只是爸妈说过没事儿不要打扰人,我们三姐妹才不轻易走进别人家。

可对面屋离得太近了,过道两边即是两家。做饭的时候抱柴禾走一个门,只能分出先后。两个灶台之间仅有一米多的距离,哪家做什么饭、菜里放了什么调料都看得一清二楚,想离得远都不行。

热情的才姨很快和我爸妈熟悉起来,待我们放学后就对着我们叫小名,还微笑着让进她家看看。开始我们没敢轻易动弹。因为才姨的身后站着高大的姨夫,还有一个高个儿男孩儿。

在爸妈的鼓励下,我们礼貌性地进去转了一圈,赶紧返回。

那正是我刚织好的袜子被男同学扔到房梁上,而我只能忍气吞声的时候,因此对男孩儿看都不敢看,能躲就尽量躲着。

姐姐却完全不同。她按我们四人的年龄排队,知道自己大一岁之后便要求那男孩儿叫“大姐”。见他不服气,姐姐竟然上前一把揪住了他的耳朵,不叫“大姐”不罢休,无奈之下他只好开口。

我被姐姐的举动吓到了。但见军哥只是低头微笑才知道原来男孩子也有温顺的一面。

军哥比我大一岁。他不在乎我是否叫“大哥”,只是像大哥一样带我们姐妹在大院里疯玩儿起来。

我们这个跨院很长。

临街的三间门房住着杨姨一家,几个孩子中也有我们这年龄段的。但他家的姨夫对孩子管教很严,除了上厕所外不许随便到后面来。所以我们平时只在出入大门或在小菜园里时才能见到他们。不过,在我和姐姐怀旧心思浓烈故地重游时,发现那家的小妹妹还守在原地,让我们喜出望外。她家的二姐又和我姐住到了一起,两人经常结伴而行,很让我羡慕。

中部的三间西厢房住着张姥姥一家。她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她的女儿、我们的月姨整天去生产队上班,而她孙子、孙女还比较小。

二门外的右边是猪圈和厕所,左边先是一个马车棚,再相邻两个一间半的东厢房,里面分别住着一个单身大伯和一对没有子女的老两口。

才姨家到来之前,业余时间里,基本上是我们三姐妹自成体系,自己找玩儿的内容。

我以为我们的项目够多的了。除了文化生活丰富之外,我们的户外活动也很有乐趣:春天在路途中找嫩芽、看新花,享受先睹为快的乐趣;夏天到河里洗衣服,顺便下水学狗刨,还看谁能捉到小鱼;秋天拿小耙子到地里翻花生,拿小镐翻白薯、拾柴禾,虽说收获不多,还常被守地人追得到处跑,但我们重在体会过程,并不在乎收成,所以每次都能快快乐乐回家;冬天在街面上寻冰条滑着玩儿,尤其是供水站大门口那条厚厚的冰带,每次路过我们都以玩乐之心滑来滑去,就算摔倒也笑着爬起来。我还在姐姐的帮助下学会了骑自行车,从十二岁开始,连续几年跟几个同学一起骑行到海边,体会海洋的辽阔。

就是在院子里我们也总有事做:北面园子种向日葵和豆角,从松土、施肥、点种到收获,得占用一些时间;南面园子养鸡,从捧在手里喂小米的鸡雏养到捡鸡蛋、听鸡鸣,也得一些功夫。特别是当母鸡因“抱窝”孵蛋而顾不上自己的吃喝时,最让我费心思。得一遍遍喂水、喂食,在最热的时候还要在它的翅膀下擦凉水降温。

在玩儿游戏上面我们姐儿仨也挺忙活的:我们拍皮球。有时单拍,有时一起拍,看谁拍得多;我们跳皮筋。两人拽着松紧带,一人跳,看谁升得高;我们砸沙包。两人分别从两头砸中间的,接住算奖励次数,接不住则换人。只是我们的活动范围较小,就在自家门前这一块,对于二门之外除了上厕所基本涉及不到。因为我们院儿的后门看管较紧,有时放学就关闭了,还得从隔壁院绕过来,所以我们尽量不走那里。

自从有了军哥的领导之后就大不一样了。

姨夫在外地工作,把家安顿好就回单位上班了。才姨要忙所有的家务事,只能让军哥自己玩儿。可是又担心他惹事,有我们姐妹跟着也就放心了。

军哥带我们玩儿得开心又奔放,因为他把主要活动地点设在了宽敞的南院。

这是一块方方正正的场地。他先跟我们砸沙包、跳房子,后来教我们砸瓦、弹玻璃球、打杠子、推铁环,还用手抬着一条腿,和我们顶架子。十年的光景,那个大空场不知被我们挖过多少小坑、划过多少条线,我们也不知流过多少汗水、撒下多少笑声。

最后我们以一个相当大的工程做了收尾:在“深挖洞”的年代,我们响应号召,挖了一个又深又长、带有多个掩体的防空洞。军哥总是争着下去挖,让我们姐妹在上面用绳子拉小筐往外运土。我们知道军哥不让我们下去是怕有危险,而我们也十分小心地观察动向,并把挖出来的沙土倒向远一些的地方,尽量保证下面人的安全,哪怕迷眼这样的事故都不要发生。尽管那地道战式的防空洞最终还是被填上,却也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那段时间里,我们过得特别充实,每天放学回家赶紧写作业,往往刚吃完饭就见军哥在外屋地摆手,于是我们像接到命令一般快速奔出。四个孩子的队伍前行,院子里立刻响起杂乱的脚步声。

如果是下雨天,就在我家大炕上一字排开,每人捧着一本书或报纸或杂志静静地看。两个纸盒箱子里装着我们所有的小人书和小说。

我还就此办起了小小借阅室,允许院子里的小朋友拿回家里阅读。我先在废纸条上画好虚线,写上钱数,再发放到每人手里,让他们凭这种“钱”来借用我们的书。

那期间我们的活动还有另外一项内容:帮助西厢房的姥姥家干活儿。(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从长津湖开始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人族镇守使 修罗武神 我有一剑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星汉灿烂 万相之王 从木叶开始逃亡 陆地键仙
相关推荐: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的体内有怪物博弈王之魔都法则狩猎西北重生之妩媚小狐娘风流小神医原来是你(原来是美男啊)全职高手:业余职业选手殿下请上车修仙:种菜十年我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