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三个孩子管家务
1966年10月开始,由于运动蓬勃开展,王淑祥很少回家了。穆轩在乡下支农两年后,又去干校看山了。
又一个两年时间,穆轩大部分都在山上的一个黑窝棚里度过,呼呼的风声是他的音乐,一只大黑山猫是他的伙伴。从干校解放后,他把朝夕相处的黑猫带回了家里。无奈,野山里的动物受不了家庭的约束。在几次离家出走之后,黑猫一去不复返,让穆轩思念了好一阵子,窗户上给猫留的进出口则保存了更长的一段时间。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自然是穆玲、穆颖、穆晶姐妹三人相依为伴。她们逐渐养成了在照顾自己、经管家的同时也注意睡觉安全的习惯。每天临睡前,最后一个上炕的人都要推推门的插板,确定插实、插牢才行。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睡觉太沉了,沉到有人进来把她们抬走扔掉都醒不了的程度。这是姥姥和妈妈都说过的,后来爸爸也这么说。
在五七干校的穆轩,终于熬到宣布解放的那一刻,已经是下午下班时分,天就要黑了。思念家庭的穆轩等不及明天,匆忙收拾一下就下山,随后骑上自行车猛往家里跑。天黑阻挡不住,崎岖山路也没关系。解放了的心情让他一路奔到家。已是夜半时分,三个孩子睡得正香。穆轩敲门、敲窗,敲了一遍又一遍。穆玲、穆颖、穆晶,每个孩子的名字叫了一声又一声。都不管用。已经到了家里,难道还要在门外挨到天亮吗?无奈的穆轩只好朝门插板的方面用尽全力踹,一下、两下,最终将插板套踹掉了,门才打开,屋内的三个孩子仍然睡着。穆轩苦笑着摇摇头,找来钉子钉插板套。钉钉子的声音太大了,总算震醒了穆玲,她先后捅醒了穆颖和穆晶,但两个孩子只是好奇地抬头看看,朦胧中叫了声“爸爸”,又睡去了。穆玲也挡不住困意的袭扰,也接着睡了。
第二天,穆轩对孩子们说,他亲眼看到“抬着扔掉都不醒”是什么样子了。
被父母扔惯了的孩子必须学会早当家。和娇小的妹妹相比,开始窜个儿的穆玲、穆颖觉得自己已经是挑家过日子的大人了。她们拿着父母留下的生活费,小心安排,尽量节省开支。到领粮食的日子,她们准备好布口袋和瓶子,将米、面、秫米、玉米面、豆油或花生油、香油一份份买齐、拿好,再用自行车推回家。
穆玲在父亲的帮助下,很快学会了骑车。个子不够高、腿不够长就从大梁下面伸进腿,掏着骑。穆颖在姐姐的帮助下也学会了骑妈妈放在家里的车。她的个子比姐姐稍高,可以正常骑在座位上。但胆小的她却总也不敢自己下车。看姐姐为了帮她稳住车子,一遍遍跟着在胡同里跑来跑去,穆颖心里不落忍,狠了狠心要自己骑一趟。穆玲嘱咐再三,才大着胆子放了手。穆颖上车、骑车都挺好,却还是不会下来。她吱吱哇哇叫姐姐,穆玲边追着跑边喊:“拉闸、刹车呀!”只管踩着自行车跑的穆颖早已手脚慌乱,又不得要领,只好大声问姐姐:“怎么拉呀,怎么刹呀?”已经教给她多少次的穆玲来不及烦恼,又重复了一次:“紧紧拉住车把下面的闸把!”但来不及了,慌了神的穆颖不管不顾地撒手、闭眼,车子径直朝墙上撞去。穆玲慌忙跑上前搬开车子扶起人。还好,车子完好无损,人也没碰坏。穆颖说,她闭眼睛前看到了灰色的墙壁,本能地伸出两手撑了一下。想起刚才的闹剧,姐妹俩哈哈大笑。笑过之后,穆玲问:“这回会用闸了吗?”穆颖老实地回答:“嗯。以前都是你帮我扶车,我没用心,这回我可记住了。”穆颖轻拉闸把推了几圈,将两只手的前、后闸方向弄明白,再把拉紧与放松练熟,很快学会拉闸停车了。摔了跟头学会了车,姐妹俩都觉得挺值得。
穆玲和穆颖学会骑车后方便了很多。每次买柴、买粮,码放整齐驮回来,让父母更加安心地去工作。再长大些,她们也能把煤拉回家了。
为了节约用钱,在课余的时间,三个姐妹养鸡、种菜,星期天或节假日还背个箩筐去拾柴,秋收后拿个镐头翻人家落下的白薯、花生。
王淑祥和穆轩都在建国前参加工作,又同是军人出身,他们的工资比一般人要高。因此,在维护家庭日常开支以外,姐妹们常能余出一些零花钱。这些钱都在一个小盒子里,由三姐妹共同掌管。她们的开支部分首先是零食。女孩儿爱吃零食大概也是一种天性。三姐妹常常光顾县城中心的几个食品店,透亮的伊拉克大枣、白糖腌制的长串苹果皮、独立包装的栗子羹、一卷卷的山楂片都是她们喜好的食物。三人分配的时候都是先给妹妹多一些,剩下的姐妹俩再平分。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穆玲、穆颖、穆晶这三个小女人,却从未因为吃、穿、用吵闹过。除零食外,三个孩子的零花钱主要用在文化方面:藏书是第一位的。在家里,王淑祥好买书,穆轩爱看报:几年时间,革命家的理论书、英雄人物的事迹、鲁迅散文小说等等插满书架,《红旗》杂志、《参考消息》年年订阅,攒下一摞又一摞。受父母的影响,三个孩子也用一个纸箱积攒起来:连环画、小人书、散文、小说不断增添。那时的书种类很少,往往挺长时间才出一本,三姐妹总是抱着希望进书店,又遗憾地把钱带回来。不过那时,禾县的文化事业很兴盛。她们在放学后,总能找到乐趣:或是到京剧团、农民宣传队看排练,或是到图书馆看书,或是到文化馆听大鼓,或是钻到皮影社的台子底下看后台表演,或是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那时的电影往往有包场。一场电影演半个月,还没有多少零散票可卖,买票的人刚开始还排队,后来见票不多,干脆挤上了。穆玲和穆颖有好几次跟着挤到售票口前,却又被买到票的人给带出来。一直等到“满员”的红牌挂到窗口,二人才无奈地回家。好不容易等到学校包一场电影,还不知道轮到哪个时间段。有一次看电影《红楼梦》,是早晨五点场。临睡前,姐妹三人互相提醒:谁醒得早就叫一声。但穆玲第一个醒来时,已经五点了。姐妹三人匆忙穿衣往电影院跑,进去时正看到贾宝玉见到林妹妹。那么好的影片没有看到开头,让三姐妹遗憾了好一阵子。
孩子们逐渐长大,穆轩开始有意识地教她们做一些家务事。他特别耐心地从拿扫炕笤帚开始,告诉她们要使用苗厚的地方;洗碗,怎样既洗得干净又不打破;和面,怎样加水,怎样做到面光、盆净、手净;教切菜,是他最不放心的一件事。他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手把手教,一遍一遍嘱咐:不管菜切得细不细,可千万不要切手哇。他还鼓励孩子们多想些主意,不管是玩儿、是干活,都可以变换多种花样。在这方面,王淑祥更是放任女儿们。
于是,姐妹三个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去小河,既洗衣服也下水练狗刨;粉条,既可以做菜也可以在烧红的炉盖上烤着吃;身上的衣服穿腻了,又没有多余的布票,那就买袋染料吧。烧一锅开水,将染料倒入,搅拌均匀,放入衣物,又让三姐妹闻到了当年印染社的味道。那段日子,三个孩子的衣服经常变换颜色:红的穿一阵又变绿了,再过一阵又有变化,最后衣服则成了说不清的混合色。
那是一个什么都要票、证的年代。户口本上有几个人,粮本上就有几口人的粮食或粮票;就能领几个人的布票;凭煤本就给几人份的煤票;凭副食本就能领几本小票,凭小票就能领到相应的副食。每天都要有人特意去副食店看看小黑板:看今天凭几号票供应哪种副食品。孩子多的好处就是可以你排这队、他排那队,否则这批买不上,下次不定等到哪一天。过年的时候总要供应半斤炒花生。为买花生,孩子们总要走街串巷,寻找那个大炒锅。买到后捂住袋口往家走,吃完今年的再盼明年那一份。穆玲、穆颖、穆晶将各种本、票精心保管好,唯恐丢失。因为她们在买东西时常听说,谁家丢了小票,结果一家人过得紧巴巴的。
穆玲、穆颖、穆晶各自成家后,仍旧过了一段依赖票证的日子。宣布票证取消之时,她们心里还不太踏实,不知以后再需要这些东西时该怎么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面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她们释然了:票证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未完待续)